从评分一路走低的动画到“赢麻了”的剧集,三体IP的开发在近期驶入了快车道。各种话题不断引发观众的讨论热潮,也为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科幻”的IP带来了更多关注度。

面对口碑截然不同的两部改编作品,如何发掘三体IP的潜能,将其打造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IP,仍是版权方和创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尊重原著的关键在于还原内核

改编热门IP是近些年影视圈常用的创作手段。作为中国第一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三体》不仅是国内最著名的科幻巨著,还在全球拥有大量粉丝。因此,这一IP的影视化改编在自带话题的同时,也要承受更多观众的“挑剔”。

《三体》不好拍、不好改,是从业内人员到普通观众都认可的事实。7年前拍摄的电影版《三体》至今没有下文,网传原因是拍得太烂无法过审。去年12月开播的动画版《三体》,目前仅播至一半,豆瓣评分已一路跌到4.4分,不少观众指责其是在魔改原著。与之形成对比的剧版《三体》,虽在前几集因“直接抠书”喜提8.1的高分,但随着后续原创剧情的更新,很难说给观众带来的是惊喜还是惊吓。

尊重原著还是大胆创新,是文学IP在影视化改编中要直面的第一个问题。在此前发布的幕后创作短片中,作为出品方之一的灵河文化创始人白一骢称,《三体》剧本曾创作过多个版本,方向是回归原著本身,没有增加太多科幻色彩。有网友表示,“事实证明,只要你按照原著拍了,就会很好看啊!希望之后的改编都能铭记这一点。”亦有人反驳说:“尊重原著,但也仅仅是尊重原著了。”

不同属性的媒介必然带来不兼容的问题,小说的叙事方式和节奏,直接照搬在影视剧中并不一定合适。剧版《三体》的负面评价中,就有不少是在说它的节奏过于拖沓,让人失去继续观看的兴趣。科幻类型的作品在用视觉语言展示非核心知识背景上也存在难题,渲染过多显得冗杂,不讲明白又让人迷惑。

有观众就认为,剧版《三体》对没看过原著的路人很不友好,压根想不明白“粒子对撞”的结果为啥会对剧中人物造成影响。虽然腾讯视频同步上线了科普解读节目《解码三体》,以拉近观众距离,降低观剧门槛。但对于一部商业性的影视作品来说,很难要求观众主动在剧集之外获取补充信息,这就对编剧等创作者在剧集内容本身的处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年代久远”的原著作品可能还在语言和观念方面显得过时。在女性平权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许多观众很容易对诸如“巴赫的音乐,可能是最不会让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感兴趣的乐曲了”等来源于原著的台词感到不适。

照本宣科式的做法,固然能够得到原著党认可,但永远无法更进一步。增加过多原创桥段,则会被认为是编剧超过了改编者的权力边界。事实上,观众讨厌的魔改,不一定是剧情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而是被他们视为高光的桥段和具有吸引力的人设被改没了,或者是作品传达的精神内核被削弱了。

对比来看也很明显,《三体》动画版的失败在于人物的脸谱化、片面性处理,以及用好莱坞式的爽片取代了原著传达的人物使命与人性悲剧,使故事变得平庸。广受好评的《我的三体》则在精简的体量中再现了原著的核心情节,并以人物传记的叙事形式,具象化呈现了罗辑和章北海等主要角色进行重大选择时的内在动因,展现了人物弧光。

因此,IP影视化改编的创作者需要在充分领悟原著思想内核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时代发展和影视化呈现需求的创新,才能让“挑剔”的原著党觉得“就是那个味儿”,并引发更广泛的观众共鸣。

如何激活国产IP的无限可能

对一个文学IP来说,进行影视化改编是它扩展受众的重要方式。但科幻小说的可视化呈现向来是充满难度的,更别说是《三体》这样拥有复杂架构和本土特殊性的作品。糟糕但出圈的改编动画,很可能会对IP的后续开发造成负面影响。在《三体》动画口碑全面崩坏之后,《三体》剧集迅速接档,不能说其完全没有挽救三体IP的意图。从更大的范围来说,中国观众和中国市场,都对打造一个同时拥有本土性和现代性的国产大IP怀有执念,三体就是最具希望的一个。

动画和剧集的接连热播,正在激活三体IP的产业引擎,也让拥有《三体》内容开发及商业衍生独家版权的“三体宇宙”站在了聚光灯下。据“三体宇宙”官网显示,三体宇宙已开发的内容产品覆盖影视听、泛文化、互动娱乐和实景娱乐等领域,截至2022年,三体IP含消费和体验的商业运营项目,市场价值累计20亿元。

三体宇宙CEO赵骥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期待在5到10年后,将三体IP发展到“哈利·波特”的状态,让“三体”文化属性一代代传承,形成商业帝国。“我们可以先基于原作开发出衍生内容宇宙,不断涌现新的内容,例如《神奇动物在哪里》。基于《三体》,可以把罗辑、章北海等故事再演绎出新的篇章,这是IP的活力来源,并产生一部分收入。再基于《三体》的世界构建出主题乐园,形成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三体的常规授权业务,也会构成1/3的收入组成部分。这是比较健康和理想的收入构成。”

从中可以看出,赵骥龙将三体IP孵化的理想状态设定为:内容+衍生+授权,这是漫威、迪士尼、哈利·波特等世界一流IP的一致路线,也可以理解将其为系列化、多元化、平台化运营。

系列化就是要持续性地转化并更新内容,延续IP价值和生命力,这是IP本身能够维持用户黏度、不断壮大相关亚文化群体的基础。多元化则包括不同表现形式的内容性开发和跨商业领域的功能性开发两部分,以满足观众不同的体验需求。前者包括电影、电视剧、动画、广播剧等,后者常见的有网络游戏、实景娱乐等。

比较特殊的是平台化,它是三体宇宙相较于其他国产IP的重要优势。对比西游记、盗墓笔记、鬼吹灯、仙剑、九州等IP,它们要么是公众资源,要么版权被拆分地七零八落,以至于很难形成长久开发运营的合力。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较典型是2020年播出的盗墓笔记系列作品《终极笔记》。它的热度和口碑都不错,但出品方只有原著的一部分版权,所以无法完整呈现原作内容,这让观众感到十分遗憾。

而三体宇宙拥有三体IP的完整版权,可以参与所有与三体相关的商业性开发项目。如果版权方拥有足够的能力和野心,就可以通过产业和资本协作的方式,整合、调动不同领域的资源,统领整个IP产业链,成为类似于迪士尼的IP运营者。

当然,这些设想在具体的操作中,必然面临诸多难题。最直接的问题在于,国内IP产业缺乏相应的工业支撑。这一点,在三体IP的影视化改编中已经暴露出来。许多观众都表示,《三体》剧集的节奏、音乐、特效制作和美学意识与顶尖科幻影视作品存在不小的差距。

此外,国产IP的开发和运营者,应自觉承担起传播本土文化、建构本土市场、培育本土观众的使命,打造真正具有中国性的IP资源。当观众不约而同发出“叶文洁放的是虹猫蓝兔,这就是国产剧的魅力”之感叹时,也是在为我们的文化而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