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是马丁·斯科塞斯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看完之后就会明白马丁为什么会说漫威不是电影了。

因为漫威并没有让电影语言和电影技术有多少革新与进步,反而导致电影画地为牢,成了产业链上只顾赚钱的工具。

《雨果》以小孩子的视角引出早期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一位导演,让电影不再是一时的流行,成为长久的艺术。

谈到电影变化过程就必须要聊一聊早期电影史。

电影放映机由爱迪生发明,可当时的电影机只能一人观看,类似于走马灯,再加上爱迪生对电影机的垄断,那时的影戏是私人的享受,而非大众的消遣。

之后远在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改进了电影机,让其从一人独赏变成了多人观看,从此电影才算彻底走进大众视野,1895年《火车进站》的放映宣告电影正式诞生。

《火车进站》的首批观众里就有乔治·梅里爱。

他被火车冲出屏幕的视觉冲击力所震撼,立志要做电影,便向卢米埃尔兄弟购买电影机,但他俩拒绝了乔治的请求。

他们觉得电影这项技术没有发展前途,只是能满足猎奇心理的东西,终会被扔进垃圾桶。

因为卢米埃尔兄弟当时拍得一系列电影都只有一个镜头,对故事、剪辑等方面的探索几乎没有长进。

可乔治并不这样认为,他托关系买了一台放映机并动手改造,有了更为先进的电影机。

随后着手拍电影,发明了停机再拍、二次曝光,快镜头、慢镜头等电影技法,也让早期的剪辑在电影中显现。

电影自此成了艺术,乔治从刚开始模仿卢米埃尔兄弟,到后来自己创新,这才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记》的问世。

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电影技法的发展,以及乔治本人的经营不善与固步自封,让他的电影之路走到了尽头。

彼时埃德温·鲍特的《火车大劫案》上映,影史第一部西部片出现。

片尾牛仔对着屏幕开枪的打破电影第四面墙的设计,让当时的观众大为震撼,据说当时有人拿枪跟银幕对射。

这种对电影技法的探究,打破了乔治·梅里爱的戏剧电影的结构,让电影有了无限可能性,不再局限于舞台,以及永久不变的全景镜头。

此后的二十年里,各类电影层出不穷。

哈罗德的《安全至下》,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巴斯特·基顿的《将军号》。

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茂瑙的《诺斯费拉图》都促进着电影的进步。

在这类影片的冲击下,乔治的电影不再受人欢迎。

而他自己当时对电影绝望,也不愿意与时俱进,从而慢慢被观众抛弃。

对电影失去信心的他,卖掉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和所有电影胶片,用得来的钱在火车站摆了一个玩具摊,了此残生。

幸亏电影人发现了他对电影这项艺术的革新。

晚年,他看到了别人对他的认可,对这位电影先驱者来说是最欣慰之事,可以不用带着遗憾离去。

他的部分没有被烧毁的电影胶片也被修复保存了下来,得以在百年后与我们相见,看到曾经电影的魅力。

《雨果》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份对电影的爱。

但若不是影迷,《雨果》的观影过程会略显无聊,故事过于简单,共情点无法体会,片中的迷影情节更是难以共鸣。

这是《雨果》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最大的观影障碍,看这部片子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电影史,有了观影门槛,《雨果》的评分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为普通观众不了解电影史,也没有必要去了解电影史,所以他们不会了解《雨果》的致敬,更不会明白《日落大道》的悲情。

有声片淘汰了默片,彩色电影取代了黑白电影,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旧人哭。

以前的人总爱唏嘘,但过去成了时代的印记,只会变成一种符号,很难再次流行,只会在回忆中被大家偶尔提示,但像默片、黑白片这种电影形式肯定不会再现了。

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手》出现,距今95年。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诞生,距今87年,1941年非线性叙事的《公民凯恩》革新了电影,距今81年。

可八九十年过去了,电影却没有多大进步。

下一个新浪潮在什么时候?电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在新东西没有出现之前,也许现在的电影就是诺玛在片尾疯癫的表演和马克斯眼角的泪水。

诺玛和马克斯的哭泣同时也是比利·怀尔德的感怀。

经过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大卫·格里菲斯、谢尔盖·爱森斯坦等大师的革新,电影从影像变成了艺术,也推进了好莱坞的发展。

二三十年代,是默片最辉煌的阶段,这一时期,好莱坞大师频出。

查理·卓别林拍出了《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片,巴斯特·基顿拍出了《福尔摩斯二世》。

这些兼具艺术与故事的电影让好莱坞迎来了属于它的黄金时代,电影的发源地在法国,但电影的鼎盛时代回到了美国。

那个年代的好莱坞电影虽然模式比较固定,但也诞生了不少佳作。

西部片有约翰·福特,悬疑片有希区柯克,言情片有威廉·惠勒,还有比利·怀尔德等人,他们缔造了一个时代。

同时,也捧出了玛丽莲·梦露、费·雯丽、奥黛丽·赫本、詹姆斯·斯图尔特等巨星,以及《乱世佳人》《罗马假日》《关山飞渡》等经典电影。

可是随着电视机的出现,电影受到重创,各大制片厂纷纷收缩,以求盈利。

虽然《日落大道》拍摄于1950年,但其中的对过去的惋惜也预示了好莱坞的未来,而这种未来变得扑朔迷离的原因之一便是电视机与大变革。

60年代,因受法国新浪潮、德国表现主义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美国本土也迎来了电影新浪潮。

《雌雄大盗》《毕业生》《逍遥骑士》推动了这一浪潮,随后电影小子们跟进,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被颠覆,进入新好莱坞时代。

只是到了80年代,由于《天堂之门》的票房失利,电影公司收回了主导权。

美国新浪潮告一段落,独立电影和特效大片兴起,《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低俗小说》开创了一个新的好莱坞。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在好莱坞能够被称作大师的恐怕只剩卡梅隆了。

他的电影促进了电影行业的升级变革,而其他电影只是一味地在超英、续集、IP里重复,电影的春天不止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