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警察荣誉》正在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播出。此前视频平台和央视首播时,该剧就已热度与口碑齐飞。剧中的曹建军,由办案英雄变成违法警察而被开除,让一干观众直呼“曹建军,你作死呀”;最后为昔日战友挡子弹而成为编外烈士,又让大家“意难平”。

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近日专访时,曹建军的扮演者赵阳说,因为曹建军,自己早年的一些戏被观众扒了出来,荣幸成为娱乐圈“考古”对象。在感谢《警察荣誉》的同时,他也和观众一样期待第二部早日启动,而他猜测如果有第二部,可能写第一部之前的故事。

《警察荣誉》讲述八里河派出所新来了四名见习警员,围绕着他们经历的各个案件,为观众展现了真实的市“警”百态。四位见习警员都有自己“一对一”的“老警察”师父,而赵阳饰演的曹建军作为四位师父之一,在剧集的开始并不受大家的喜爱。

刚开始看剧本想演李大为

“我最初看剧本没看完的时候,我看着觉得李大为特好。”赵阳开玩笑说到,但看完剧本后觉得曹建军的人物命运更加吸引人。在剧集开头,曹建军推责甩锅、邀功等剧情让观众不喜甚至生厌,但通过剧情的展开让观众看到了角色的多面性。能力过硬,有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家庭,看不起自己的丈母娘和永远支持自己的妻子等给了曹建军这个角色厚度,让观众一下就理解了曹建军又自大又自卑的性格。

“真实的人可能只是普通的人,就是一个生活在小我当中的一个人。”赵阳分析说。立了功,拿到了二等功,获得了想要的认可,却在庆功时喝醉酒,被喊去移车又撞到车,遇见交警还拿警官证套近乎,此事让曹建军一辈子都做不了警察,不少观众跟着所长齐喊“建军,你作死啊”。

对于观众的感叹,赵阳说:“这种‘意难平’都是大家下意识的惋惜,对这个人命运的惋惜。”

曹建军结局“圆满”

即使当不了警察,曹建军也在想办法配合八里河警察办案,最后替李大为挡枪,正如赵阳所说“完全承载了一个警察的这个称号带给他的这份荣誉,而不是真正的几等功奖励带给他的荣誉”。

对于曹建军最后的结局,赵阳认为,“这本身是一种涅槃重生,对于曹建军是最好的回归。他去做了一件并不是逞英雄,而是不得不往前冲的一件事。在那个阶段,我觉得曹建军已经是一个真正合格的警察了,但他的身份其实已经不是了。这就是人的遗憾,这也是他的戏剧冲突性。”

“如果曹建军在生活中真实存在,而不是一个角色的话,他也希望自己能活下去,他也想还有很长的时间去爱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对于电视剧中,不能再做警察,在其他工作中不能满足成就感的曹建军,赵阳认为最后的结局也是另一种“圆满”,“艺术作品总要得到一些释然,要是真的在生活当中,那大家肯定会难受死。”

“师徒”分离,心里空落落

“因为这个剧的完整和人物关系的原因吧,让大家有相亲相爱的感觉,越拍越有”,赵阳还分享了一些剧场中的故事。自己的“徒弟”徐开骋——杨树的扮演者,在一场戏前热身时,跟腱断了,返回上海做手术。“那时候我就在青岛心心念念的等他,就跟剧情一样,想着跟他出警,想着跟他一起开工呢。他没回来,我在影棚里待一会就没有戏了。跟上班似的,特想待一会,没我的事我只能又回去了。”

当我们问赵阳在演绎角色时有过什么困难,他表示,“戏中唯一的困难就是觉得没演够,人物命运带给自己的情感,总觉得在心里萦绕着。”

在警局感悟角色

“剧组安排我们去青岛的一些派出所去体验生活了,他们的职业敏感度不是我们几天就能体会到的。我们跟一些警察聊天,他们在家有时候就像在宾馆,来电话‘噔’的一下起来,要出警了。有时候他们觉得,哎呀怎么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但是这也是让他提起精神的最大动力。否则的话,他的生活当中也没有太多的爱好,或者说让他提起兴趣的东西了。”

赵阳总结到,通过去青岛的一些派出所,跟警察一起生活,“看到了那种平庸中的伟大”。“原来在我们演一些别的角色的时候,都刻意的想找一些人身上的小问题、小病、小缺点,这样的人才真实。可是编剧老师把他写在里边了。那我们觉得就非常非常的难得。”这是赵阳以一个演员的角度,表达了对编剧赵冬苓笔下曹建军这个角色的看法

《警察荣誉》热度与口碑齐飞,一个展现“市警”百态,体味人生百味的好剧,它的成功离不开导演和编剧的努力。编剧赵冬苓在社交平台写到:“写这个人物(曹建军)从来没想过观众喜不喜欢,他有生命就对了。”导演丁黑也说过,“这部群像戏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没有大开大合故事情节,只有鸡零狗碎的日常”。

赵阳早年曾在《少年包青天》第三部里出演公孙策。如今,随着《警察荣誉》的走红,他的早年作品角色被翻出,成了娱乐圈“考古”的对象。

“丁黑导演和赵冬苓老师完成这样好的一个作品,我特别荣幸诠释了曹建军这个角色”,赵阳特别感谢曹建军这个角色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自己,“他们扒了我年轻时候的很多角色,他们满足,我也很快乐。”赵阳“提醒”大家,自己出演的《本色》中朱亮一角值得“扒一扒”;同时,赵阳也表达了自己对《警察荣誉》第二部的期待,“大家肯定希望曹建军在,我在猜想会不会写第一部之前的故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