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基本法》开播之后便持续陷入剧情争议,一开始是书粉与剧粉的掰头,熟悉小说内容的网友普遍认为剧版“魔改”严重,背离了原著。

大部分纯剧粉则认为剧情惊喜更多,给出了认可,因为剧粉受众更广,《天才基本法》在争议中仍旧拿到豆瓣7.7开分的好成绩,讨论度持续走高。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前期指责“魔改”的书粉渐渐放弃关注,喜爱剧版的观众中却又出现了崩人设、崩剧情等争议,口碑明显出现下滑趋势。

对此,《天才基本法》导演大方回应争议,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

他认为书中男主裴之在粉丝心中是像“神一样的存在”,这在影视剧作品里很难表现出来,所以创作团队讨论之后,决定把裴之“由神拉到人”的位置。

神是完美的,人却是有缺陷的,剧版裴之亦是如此,创作团队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冒险改变人设,但导演给出了他的坚持:男主为什么不能是一个不完美人格?

客观来说,导演的创作理念没有错,他愿意冒市场风险去探讨艺术的多样性,这点很难得,在七话来看,剧中关于草莓裴之“缺陷”的改编也是颇惊艳的一笔。

通过草莓裴之的“缺陷”,《天才基本法》向观众揭开了穿越主角开挂人生背后的“作弊”本质,他所谓的“完美”,是建立在牺牲与掠夺他人之上的。

这个话题,以往穿越、重生等题材影视作品中也曾有过暗示,但没有深入探讨,比如大爆过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男主便与草莓裴之存在相似的行为。

夏洛能够在“梦中”成为天王巨星,是因为他利用重生窃取了朴树、许巍、周杰伦们的人生,编剧将对人物劣根性的批判融进喜剧,让矛盾显得没那么尖锐。

剧版《天才基本法》则将这一命题外放,利用草莓裴之的“缺陷”与芝士林朝夕的痛苦彻底撕开“金手指”的破坏性,引发观众与角色的共同反思。

有了芝士林朝夕视角的控诉,草莓林朝夕意识到自己用成年人身份开挂留下的并不都是美好,她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淡化伤感,治愈自己与周围的人。

有了草莓裴之为留在芝士世界的种种自私行为,观众看到了人们欲望被调动后的疯狂,“作弊”可以开挂,也能将人拉入贪欲的无尽深渊。

通过裴之与林朝夕的博弈,引出“人生无法作弊,我们需要直面刚现实”。

无论从戏剧角度还是从立意分析,这都是值得点赞的改编,导演对人性的思考与创作理念的坚持理论上并没有问题,但很可惜,他太“贪心”了。

《天才基本法》在纯剧粉群体中口碑逐渐有崩塌趋势,并不是因为它有一个“不完美”的男主,亦或“魔改”原著,而是作品想要的太多,却没能都揽住。

魔改不是失败,隔靴搔痒才是“缺陷”

“魔改”不是一个讨喜的词,对原著粉冲击很大,但影视剧“魔改”并不全是失败案例,只要改得精彩有说服力,“魔改”也能出神作。

徐克魔改名著《笑傲江湖》,一度魔改到惹怒金庸的地步,但他笔下的东方不败,却是一代人的记忆,甚至影响了后来《笑傲江湖》的改编。

宫斗巅峰之作《甄嬛传》,虽然是原作者操刀改编,但也是“魔改”过的,开播前书粉抵触故事变清宫背景,开播后大众把它封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能保留原著精髓或者呈现出了足够强戏剧张力的改编,再大的剧情变动都不会是口碑障碍,反之,即使故事完全按照原著拍了,可能也只是画皮难画骨。

《天才基本法》在改编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论点,用男主的“缺陷”切入作弊人生话题,原本很犀利,但编剧讲着讲着,就进入国产剧钟爱的大团圆规律了。

人物憋了一堆大招然后瞬间回归原形,看起来好温馨好“治愈”,但在戏剧体验像却如隔靴搔痒,观众的情绪刚被调动起来,话题就戛然而止。

在男主“缺陷”的处理上,剧版也存在东西都想顾,却又东西都没顾全的现象,探讨作弊话题时让他完全按反派人设走,劣根性完全暴露,伤女主毫不留情面。

待需要和解时,又立马让主角“改邪归正”,导演想要的是一个更像“人”的不完美男主,但刻画他的方式,却像是融合了正、反派两个纸片人,有形无神。

某种程度上来说,草莓裴之人设受争议并不是因为他有“缺陷”,而是导演渲染了他的“缺陷”,剧情走向却又想要让观众觉得他“完美”。

“缺陷”男主的戏剧张力没发挥出来,“完美”男主的人格魅力也被破坏,还不如干脆将草莓男主改成一坏到底的反派男主来得冲击力强。

言情喧宾夺主,主线逐渐走偏

“魔改”出来的那点惊艳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原本的励志成长故事主线,也因为言情线、友情线等副线剧情被冲淡,故事变成了大杂烩。

《天才基本法》已播剧情里最精彩的内容几乎都在穿行后的芝士世界。

第一次穿行带观众体验了一把“小学生”刷题开挂的励志爽感,第二次穿行带观众反思一把作弊人生带来的温情与破坏双刃剑,冲击力颇强。

但除了主线剧情,剧版《天才基本法》还花了大量剧情去讲男女主磨磨唧唧的爱情故事,毫无张力的三角恋,以及一些完全没必要的剧情回顾。

抛开演员的路人缘纯粹去看男女主的爱情故事,有感染力吗?很低,甚至有点俗套,一个追一个不明确回应的搭配,同期上线的电视剧几乎每剧都有一对。

甚至,言情线烘托出来的CP感也非常弱,有些剧情能明显让观众感觉到编剧在强行给男女主制造独处空间发糖,却一点也不甜。

如今再评判这部剧的题材性质,它到底是言情偶像剧?励志成长剧?穿越爽剧?烧脑悬疑剧?还是其他?似乎都沾了一点,又似乎都不能概括。

制作方似乎忽略了一个现实,每个影视题材都有它的核心魅力,悬疑要烧脑或有撕开阴暗面的冲击力,言情要有足够的荷尔蒙撩动,生活剧也接地气有温度……

如果一部悬疑剧总想着故事要接地气却失去了悬疑命题需要的戏剧张力,效果会很凌乱,如果一部言情剧只想着写人性没了撩动,观众觉得被“诈骗”。

如果是跑题后能写出另一个命题精髓的呈现,还可以迎来变相的成功,如果跑题后的内容并不能独美,反而会拖累原命题的精彩,便是画蛇添足了。

对市场热门元素的依赖,切莫藕断丝连

捋一捋《天才基本法》画“蛇”后多出来的“足”,你会发现这些“足”,基本都是影视视线的一些热门元素:爱情、三角恋、大和解……

类似的问题以往国产剧经常出现,“职场剧内核都是谈恋爱”、“一切题材皆可谈恋爱”等吐槽,针对的便是很多国产剧万变不离恋爱的创作导向。

如今制作方们开始意识到观众对一切皆可恋爱的厌恶,逐渐把重心放回题材本身,但从近两年的作品来看,历史遗留问题仍旧在侵蚀着很多作品。

一边专注题材本身的看点,另一边又放不下行业热门元素。

这便导致很多国产剧,尤其是类型题材,能拿到“良”却迟迟突破不了“优”,《天才基本法》如此,前期的《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亦是如此。

这两部剧都有一个明显特征,高分都是题材本身的魅力得到的,低分皆是画蛇添足的“热门元素”拖累出来的,想弃又舍不得弃,藕断丝连,反受其害。

年初的爆剧《开端》改编算是同类作品中比较成功的一个。

它也有着相似的不完美现象,比如向市场热门元素妥协的迹象,加了一丢爱情戏,加了一份大和解,但观众能感受到编剧的克制,压缩了这些元素的占比。

故事前期的时间循环命题、重复拼线索解谜概念一直没有被分散,观众便被题材本身的魅力持续吸引,看得烧脑又畅快,爆款就这么来了。

后续有观众发现了爱情线的鸡肋、大和解的清水,口碑略显松动,但更多观众因为被题材魅力征服爱屋及乌,再加上这些元素占比少,爆款走势便持续了下来。

这部剧的成功足以证明,有些制作方们念念不忘的热门元素,从来不是市场成功的筹码,把他们放在不怎么契合的题材里,反而经常会成为拖累。

想要深挖艺术创作却又舍不得热门元素的制作方们,真的需要干脆一点了,该是什么题材就好好做这个题材的看点,不要总是所有东西都想沾一点。

说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目前的国产剧太差,而是国产剧很多题材都有所进步,却又因为一些小问题影响了他们进一步飞跃的步伐。

文中提到的《天才基本法》、《关于唐医生的一切》都属于国产剧的中上之作。

他们也是七话一直在安利的作品,指出问题,是希望更好,而不是完全否定,探讨不足,是希望未来更好,不断完善的好作品,才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