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演员徐帆告别演了28年“阮玲玉”一角,宣布从北京人艺“退休”。在这之后,她在忙些什么呢?答案是在央视三套推出的《生活最有戏》中担任“见证官”。面对年轻创编者对生活的提炼,徐帆笑得感性十足,采访中她说社交APP、直播乱象这些生动演绎,为她提供了全新的创作养分。

情感方面感性,专业则很冷静

徐帆很少出现在综艺中,这档节目之所以会吸引她,她表示,就在于节目中11支编创团队立足新闻事件和真实故事,从生活中发现“笑点”。其中七成编创为90后,近三分之一的编创团队为95后,常常能找到意想不到的切入点,给出贴近年轻人生活、引发年轻人情感共鸣的作品

最近,“徐帆不想女儿因误会分手”的节目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讨论。这源自其中最打动徐帆的作品《情人劫》,郭子歆、温嘉祥探索新闻事件背后蕴含的情感表达,郭子歆化身社交APP,尽职尽责地替一对缺乏沟通的情侣传递信息,反映出互联网时代下社交软件对交流的影响。

“现在好多的事情、人就近在咫尺,他也不愿意跟人交流,而愿意用信、愿意跟字去交流。年轻人跟机器交流得这么动情投入,我有点疑惑:为什么要丢掉原始技能呢?其实他们不社恐,只是不愿意去做。”徐帆感叹:“人这辈子可能三分之二的时间说的都是废话,但恰恰是这些废话,构成了生活的细节。生活不是一二三四五,藕如果没有丝,就不是藕了。”

“看完这个节目我在想,以后我女儿要是谈恋爱,可千万别这样,宁可有一些挫折,也希望是人与人面对面交流,而不是通过信息。”“感性”徐帆希望女儿未来能靠有温度的沟通战胜感情中的一切困难。“我宁可她的恋爱会有挫折,也希望她和对方是有温度、有体感的人,不能是机器。”

提供专业意见的同时,徐帆也以细腻情感与观众笑泪与共。她对记者说,“我是去感受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吸收养分去了。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去感受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大锁的编剧能力加上宋木子的舞台表现力,《无法逃脱的密室》在线解密个别不良陷阱,令大家警惕直播乱象。“欢迎徐帆北京分帆宝宝进入直播间”,这个梗逗得徐帆哈哈大笑。“其实听不太懂他的专业词儿,我觉得特别新奇。”徐帆笑说,“我觉得这种东西的推广,跟那些‘你别上当’那种反诈提示一样很有意义。因为它特别真实,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身边都会出现一些骗局,不光是老年人,年轻人其实也要注意,特别有意思。”

当然,面对青涩作品的一些不足之处,徐帆也会直言,“你是不是要表达的东西比较多,在一瞬间无法释放?这是我没有看明白的。”徐帆说,有时候说话直不笼统,但自己是一个在情感方面很感性,但专业角度上很冷静的人。

“掏空”自己,享受创作的愉悦

生活如何“有戏”?在徐帆看来,“生活是艺术作品的源泉,做艺术的人就应该具备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在采访中,徐帆也坦露了自己从生活入手塑造角色的方法。每一个好故事的诞生,都离不开背后的灵魂。徐帆说,“演戏就是剧本很重要,一剧之本,其实我来《生活最有戏》,一个是看,一个是学。因为学本来就是我的生活体验。”徐帆表示,体验生活不一定要用笔记录,真正在情感层面触动自己的经历,是忘不掉的。

令江苏观众印象深的是,2003年,徐帆出演了根据毕飞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青衣》。从《大撒把》《一地鸡毛》到贺岁片《不见不散》,再到凭借《唐山大地震》中饰演普通纺织女工李元妮,获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演员奖,以及去年上映的《关于我妈的一切》,徐帆饰演的妈妈将“中国式母亲”特质集于一身,引发“儿女们”的强烈共鸣。

在电影里,徐帆倾注人生体验,把自己“掏空”。经历各种生活琐事,积累下来就是宝贵的生活体验。刚刚做了妈妈,拍了《唐山大地震》,李元妮这个角色是“给妈妈的礼物”;《只有芸知道》,又好像是多年婚姻生活的总结,是给妻子的礼物;而《关于我妈的一切》,则是给孩子的礼物。她说,女儿长大了,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跟她说话。

徐帆不玩社交平台,较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偶然在综艺里看到她,作品产出速度也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主演的影视作品,隔几年才出一部。随着岁月流转,合适的年龄演合适的角色,徐帆不徐不疾地享受着表演的不同状态。“角色打动我就行”,哪怕时间短点,有光彩就行。现在的状态不再像年轻人“拼沙场”,更强调享受创作的愉悦。

演过贺岁片,上过春晚演小品,经验丰富的徐帆认为,编剧建立喜剧结构,演员最依赖的还是剧本。徐帆说,自己是一个演员,不是创作型的,尽力把演员专业的事情做好,压力会小一些。像《生活最有戏》这样的喜剧节目蓬勃,许多观众也期待其给喜剧行业带来更多。徐帆表示,指望节目承担起带来新的风向的重任,会让节目“负重”。“推荐有意思的节目,让大家愿意看,这样会慢慢带着大家往前走。第一步很重要,让大家愿意看,作品的积累,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情。”徐帆说,“观众需要大量作品,其实别的弄特好,作品本身不硬实,说那些也没用。”

在徐帆心目中,不到十分钟的小品拥有相对独立的喜剧结构,包括现在大家经常在手机上刷的短视频段子,这些大小屏都没办法解决现场互动的问题,要欣赏真正的喜剧,大家还是要走进剧场。当下因为疫情剧场也开启直播,但在手机上看两个小时的剧,不是所有人都能坐得住,还是期待剧场见。

在合适的时机退场,“角儿”代代传承

《生活最有戏》中,松岩、松天硕带来的作品《角儿》打破京剧“次元壁”,跨界融合京剧和话剧元素,也触发徐帆的记忆闸门。京剧舞台上光鲜亮丽的角儿,是由无数个成不了角儿的人捧起来的。“角儿太难了。在过去,整个戏班子靠他们养活。台上不开锣,大家一天没饭吃,他开锣,戏班的人都能有安稳的生活。但没有戏班的人和观众捧他们,他们也成不了角儿。”在徐帆看来,当下对“角儿”的认知有些模糊,真正的角儿要靠作品说话,过去对角儿的理解传承至今,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前辈兢兢业业从艺,令人敬佩。

关于“角儿”,徐帆给出了自己的注解。1967年,出生在武汉的一个文艺世家,父母都是楚剧演员。在父母的影响下,徐帆12岁与舞台结缘,3年后转入武汉市戏剧学校学习话剧表演。1991年,考入北京人艺。从小是能唱的戏曲演员,从《风月无边》《蔡文姬》唱到《原野》。看着《角儿》的演员画脸、勒头,徐帆说,“我就想起从老师教的那句话:早办三光,晚办三慌。演员把开演前的事情做好了,在真正开演的时候就能静下心来,所有事情都会稳当、不会慌张,这些经验都是代代传承下来的。”后来她也养成了习惯,晚上有演出,这一天就全空出来,慢工出细活,就怕赶时间。

从乌镇戏剧节抢票难,到北京人艺70周年院庆,《茶馆》直播超5000万人次观看,戏剧正在成为现代人热衷的文化消费方式。人们在手机软件上抢票,沉浸在话剧,舞剧、歌剧、音乐剧里逃离现实生活,像父辈坐在台下“捧角儿”。

今年6月26日,徐帆结束最后六场《阮玲玉》演出,与相伴28年的角色告别。1996年,她就凭借话剧《阮玲玉》获得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8年后,人艺建院70周年复排《阮玲玉》,再度演绎这部“成名之作”,徐帆用更成熟的理解来重新刻画。

“影视作品更多是演人物、演故事,而话剧包含着一种戏剧精神,独白中有一种戏剧灵魂,那是渗透到人心的力量。”首次出演《阮玲玉》时她27岁,这次再演阮玲玉已是55岁。上个月底,这位“大青衣”向北京人艺提交了退休申请。“不可能跟每一个观众去掰扯舞台演员有突破年龄限制的能力,不如在合适的时机退场。”

“心里来说是很舍不得阮玲玉的,但是从成长来说,又不得不离开阮玲玉。感谢濮存昕老师二十多年的陪伴,这一次才是慢慢地让自己成熟地理解成熟的人。”徐帆形容,阮玲玉这个角色其实用28年的时间才完成。“年轻时觉得有愤怒有愉快都要表达,后来有了经历之后,发现人面对他人都是有所保留的,展现出来的是摁不住的那一点。可能那一点那一瞬间让大家看到她的眼泪,也看到了她的收敛。现在老了,觉得无论是激情,还是愤怒,都要均匀着。”

徐帆的日常,是在家修剪花花草草、外出探店,爱吃火锅,目前结束演出处于“放空蓄电”状态,退休给未来创作带来更多空间。对于“角儿”,她有自己的从艺做人标准。

快问快答

Z=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X=徐帆

Z:接下来还想演什么样的角色?

X:我从来没有想演过什么角色,剧本能打动我,我就接,剧本不能打动我,就算了。我不喜欢给自己预设一个目标,那样会没有新鲜感。太有心理预期了,我觉得这事儿不好玩。

Z:生活中是什么样,工作之余会做些什么?

X:我生活中就是家庭妇女,就是吃饭逛街带孩子,跟大家都一样。

Z:在您眼中,什么是角儿?

X:角儿是舞台上和舞台下的最佳结合体。他的功夫就是本身专业优秀,待人接物,还得能扛得住,才是角儿。否则说扛大旗有点虚。我觉得品行也要好。品行好,这是一个在生活中的磨练,品行端正,会把真正的气质带到你演戏的角色当中去,出来的角色是有气度的,不至于抠抠索索小家子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剪辑|戴哲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