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鉴定对象:《外太空的莫扎特

上映时间:7月15日

看完《外太空的莫扎特》,觉得别扭、尴尬、生气?放心,这不是你的问题。

打造出春节档卖座系列《唐人街探案》的陈思诚,这次想用老法子征服暑期档?呵呵,可没那么容易。

《羊城晚报》7月24日A5版报道

煽吧,我的内心毫无波澜

当一部电影用各种方式煽情了七八次,我内心却依然毫无波澜,我知道不是我就是电影出问题了。再看了一眼某平台该片的得分,出问题的好像不是我。

整个看片的过程,我就觉得哪哪都不对劲。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想把儿子培养成郎朗,但儿子却偏偏对地外文明感兴趣,直到有一天真的有个外星人从天而降。平日里看过几部电影的人都知道,但凡这样的情节安排,父子关系才是影片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而外星人只是个促进父子间理解的“工具人”。陈思诚最初可能也这么想,但故事编着编着就开始走形。

这片子里,让人不理解的事情太多了。譬如,外星人刚开始还帮儿子对付老爸的钢琴训练计划,后来怎么就摇身一变,成了儿子的“艺术导师”?一心只爱天文的儿子怎么就乖乖吃下外星人的“艺术大补剂”,从只会弹“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钢琴差生变成拿下全国大赛冠军的“天才少年”?偏执老爸此刻本应在望子成龙的道路上越发回不了头,最后怎么也摇身一变,突然成了充分尊重儿子梦想的“讲道理老爸”?每个人物的关键性转变都缺乏驱动力和逻辑,整个故事就好似我爸给我小时候编的睡前故事——讲到哪算哪。

再看看片中那些刻板单薄如纸片人般的配角——老爸的美貌前妻和她的有钱再婚丈夫,以及儿子暗恋的校花和她的校草级追求者——我突然理解了陈思诚内心深处关于这个故事真正的底层逻辑。扯什么外星人和父子关系,无非是大小两个男人都想在异性面前证明自己比别的同性更强罢了。

陈思诚,你可真无情

父亲、儿子、外星人,这个排列组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周星驰的《长江七号》。但别说人家是抄的哟!陈思诚很聪明,上映前专门拉星爷一起拍了个联动短视频,说这个故事是他多年前就想拍的,而星爷也很给面子地给予祝福。

除了主线剧情,《外太空的莫扎特》里还有更多“学习”星爷的元素。随便举两个例子:儿子任小天学校有个大个子霸凌者马元,《长江七号》里也有一个类似的女孩,两者都是巨无霸的身形、柔软的心;片中校花的校草级追求者,则很像《少林足球》里的“四眼仔”,都是斯文败类的人物设定。

但星爷最值得学的东西,陈思诚没学到。譬如,他没学到周星驰对底层人物的悲悯。举个支线情节的例子,影片为马元设计了一个悲惨的身世:母亲去世早,父亲为了安慰他,一直骗他说母亲去了外星球做基建,于是中学生马元在10年后母亲理应“回地球”的那天苦苦守候。任小天让莫扎特现出外星人真身,安抚马元“你妈妈的外星工作还没做完”。这段设置本意是让观众觉得温暖,但我却觉得有些毛骨悚然——骗一个孩子10年还不够,还要骗20年?

更可怕的是,最后莫扎特被坏人绑架,任小天立刻跑去找马元要回了莫扎特当初给他的东西——在马元心里,那可是他妈妈从外星球给他的礼物!

一个为了爱而编织的谎言,陈思诚为了主线剧情的发展毫不犹豫就戳破了,没费心找任何理由。而马元同学也充分显示出“工具人”的自觉——为真相哭了两声之后,他就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救外星人的火热行动中了。

那一刻,我忍不住心里发寒。陈思诚,你可真无情啊。

《长江七号》比“莫扎特”强在哪

《长江七号》当年上映的时候,外界普遍是失望的。但如今,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道理:好作品都是比较出来的。

两部电影都有外星人,但《长江七号》里的七仔是“虚笔”,《外太空的莫扎特》里的莫扎特则是“实笔”。莫扎特来地球有一个明确任务——因为任小天未来要负责拯救地球和莫扎特所在的阿尔法十八星球,因此必须让他放弃钢琴,走回当一名天文学家的“正道”。从剧情推进来说,这个任务当然与任大望和任小天的父子关系有关。但是,它对两个主角的内心成长其实并无任何助益。

譬如任小天跟父亲约好:只要入围钢琴比赛,今后就可以不再弹钢琴。最后,他靠莫扎特的帮助做到了。但若换个没有外星人的剧情,靠着勤学苦练,他也能达成同样的目标。最后,父子俩的和解则建立在任大望的突然转变上,而他意识到自己“错了”的过程更与莫扎特毫无关系。事实上,是他那位患了老年痴呆的老爹,令他想起了自己童年时被压抑音乐梦想的往事,所以他决定成全自己的儿子。简而言之,在这部以父子关系为主题的电影里,外星人的存在本质上是多余的。

但《长江七号》不同。作为片中儿子小狄脑海中的幻想产物,七仔身上寄托了太多他在现实的父子关系里无法得到的轻松、快乐、关注、保护。相比《外太空的莫扎特》里莫扎特的喧宾夺主,七仔的存在是为父子关系这个主题深切服务的。

这也是为什么七仔的离去会让我哭,因为小狄从此必须回到现实,一夜长大。但莫扎特离去,陈思诚你想让我哭什么?

没有情感支撑,奇观就是空中楼阁

不客气地说,《外太空的莫扎特》就是个大杂烩。亲情、儿童、科幻……陈思诚把暑期档能卖座的元素全放进去了。但暑期档不是春节档,后者是全年竞争最激烈但观众也最宽容的档期,全家去影院图个乐就行,大杂烩虽通常质量不高但往往很受欢迎。

暑期档的观众,其中一大群体是父母带着幼年儿女。对这些亲子组合中的小观众来说,他们通常更能感受到《外太空的莫扎特》里的搞笑梗。譬如我看的那一场,孩子们笑得最多的就是外星人分不清“我”和“你”,总把任小天的爸爸叫成“我爸”。但对于片中的父子冲突,这些小观众却基本无甚反应。片中,荣梓杉扮演的儿子是一名初中生,角色设定对于儿童片来说有些过于成熟。而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说,影片情节又有些过分“低幼”。从《人生大事》迄今已超15亿元的票房就可以看出,相比为暑期档“度身定制”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不少学生观众却情愿选择《人生大事》这类看似题材没那么适合青少年但口碑好的作品。

至于成人观众,他们就更“挑剔”了。“我都是为了你好”“我是你爸,我会害你吗”“现在你恨我,但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这类台词虽然可能唤起一些人的童年回忆,但到了影片后半段,代际关系的主题就“烂尾”了;“能解答人类终极问题的一定不是科学,是艺术”“你讨厌弹琴,是因为声音在你的心里是死的”“你没发现吗,你们地球人很少往上看”之类的台词乍听像那么回事,但伪哲学终究唬不了人;还有从高楼窗口展开的书籍天梯、在城市上空飞翔的玩具船、在长城顶上绽放的星空图,这些特效奇观因为缺乏有说服力的剧情和情感的支撑,都成了无意义的空中楼阁。

陈思诚还找了姚晨演反派,一个假外星公主。从结尾看,这群主要负责搞笑的反派似乎还将在续集中存在下去。看来,陈思诚有心打造一个暑期档系列了。但如今从口碑和票房看,用贺岁档的模式征战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已经栽了。

最后,你找来郎朗就是为了问他“你弹琴的时候真的不撒尿”?下次别拍了,浪费资源浪费钱。

【观众评论】(评论摘自豆瓣)

史矛革:我终于可以用上这几个成语了,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小旗:年度最烂,陈思成用一部片子侮辱了包括但不限于:观众的智商、外星人、儿童片、科幻片、喜剧片、足球、水冰月、天文爱好者、月亮河、绝对音准、高达模型、长城的位置、盘古大厦的龙头、可怜的天下父母心。

陌上孤酒:不愧是你啊陈思诚。1.不建议10岁以上观看,看得我脚趾抓地头皮发麻。2.黄渤并不是主演,含渤量并不高。3.看到一个大亮船在天上飞的时候,就知道这片子逻辑崩了。4.通篇都是父子关系以及兴趣学习的口号,没什么亮点。5.荣梓杉不适合这种角色,所有小演员台词、演技都一言难尽。6.就这还想拍续集?呵呵。7.陈思诚的上限也就“唐1”了,至于下限,还在持续刷新。

Sleepyhead:请这么多大腕,然后你在这过家家呢。

海月梦香:视听效果还算有点意思,但真的建议找个正常编剧,这个剧本有点过于离谱了,写的时候压根没意识到这是个卖给全年龄段观众的真人电影。可能稍加打磨拍成动画电影的话会更容易接受一点吧,前提是要打磨,现在这剧本无论是真人还是动画都很难达到好口碑,成片观感很怪异。

春山小月亮:电影院里小孩儿看得挺开心的,旁边的父母以及我们这些超过10岁的人看得挺闹心的。

枨不戒:鸡娃导致地球毁灭,这应该是鸡娃自诞生以来,遭遇到的最严厉控诉!

ceci:谁说适合大人小孩一起看的?小朋友出影院时告诉我,下次别看这种了,不喜欢……(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剧照

责编 | 邵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