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剧里有双杰,一个是柳云龙,被称为“谍战片教父”。

另一个就是于震,据统计,他参演过三十几部的抗日电视剧,堪称“荧屏抗战第一人”。

这回,于震又出手了,带着自己最新的抗战剧《滹沱儿女》上了央视,开播首日荣登全国收视榜第二,收视仅次于《大山的女儿》。

不过面对这部剧,却出现了两种声音。

有人说它很好看。

有人说于震又双叒叕演了一部“神剧”。

这部剧究竟好在哪里又“神”在哪里呢?且听番茄君慢慢道来。

一、开局送一场反间戏,引人入胜

一部剧能不能吸引观众,第一集很重要,观众没有那么多耐心等你平铺直叙,如果不能迅速抓人眼球,那么只能互道“拜拜”。

《滹沱儿女》的导演显然深谙此道,因此也不拖泥带水,第一集就亮了真本事,开局十分钟,就为大家献上一场反间戏。

太行山脚下的平山县洪州古镇上,深受军阀混战困扰的乡亲们决定追随党的步伐,为此特地筹措资金购买枪药,为加入八路军做准备。

而买枪的任务,交到了素来机敏的向怀中手上。而向怀中此行除了买枪,还有另外一个更要紧的工作——接应党中央从北平派来的特派员刘季文。

不料这向怀中竟是个滑头的,带着大家的钱打着自家的算盘,竟打算从黑市里买些便宜货从而侵吞乡亲们的财产。

黑市里鱼龙混杂,枪贩子和向怀中一边和向怀中谈生意,一边将其带到了逍遥窟,向怀中可不是坐怀不乱的主,假意推辞几下就入了温柔乡。

却不知这是他大量购买枪火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特地给他设的局。

在青楼里,向怀中被日本人当场抓获。

向怀中贪财好色,自然不是啥硬骨头,被日本人打了几下,又拿他的儿子相威胁,当即服了软,倒了戈,将自己此行的目的全盘托出,也暴露了刘季文的行踪。

日本人打算将计就计,命令向怀中继续接应刘季文,然后趁机将其拿下。

很快就到了二人接头的日子。

刘季文坐在从北平而来的火车上,火车还没停下他就看到了站在月台上接他的向怀中。

警惕心让刘季文第一时间发现了端倪——他看到了向怀中脸上的伤。

下了火车后,刘季文朝向怀中走去,而此时月台上到处都是便衣的日本特务,打算在两人握手时,一拥而上将其制服。

然而就在两人的手触碰的一瞬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刘季文砰的一声倒在了地上。

特务们面面相觑,有细心的人发现他手里还握着装心脏病药的瓶子,原来是心脏病犯了。

刘季文是重要人物,活捉可比一具尸体有价值,因此特务们不敢怠慢,立马将他送去了医院急救。

然而进了手术室后,除了一名医生出来之外,再没有其他动静,很快特务们发现了不对劲,冲进去一看,真正的医生护士都被捆了起来,而刘季文早就扮成医生逃之夭夭,前往平山了。

开篇这场戏,称得上精彩。

既能引观众快速入戏,又能将平山势力混乱、群众党性不高的情况在观众面前全盘铺开。

剧情紧凑、险象丛生,可以说导演在第一集开了个好头,也难怪会有人觉得这部剧好看。

那么为什么又有人会觉得这是一部抗战神剧呢?那还得接下去往后看。

二、神剧走向,大跌眼镜

刘季文前脚来了平山,后脚他的仰慕者竟然也跟来了,而且出场方式十分特别。

叶璇饰演的江旭,在北平时和刘季文是搭档,就是大家在抗战剧里常见的假夫妻组合,结果江旭对刘季文生了情,于是追随刘季文的脚步,前后脚到了平山。

江旭不仅来了,还是挺着大肚子来的,对乡亲们谎称自己是刘季文的媳妇,趁着刘季文不在家,死活留了下来。其实肚子里是一团棉花,完全是江旭的苦肉计。

看到这估计大家已经开始无语了,这么严肃的题材竟然搞了这么一出,这不妥妥的神剧走向吗?

然而更神奇的还在后头。

因为平山县常年被军阀和日军占领,所以百姓们对这些武装队伍都没有好印象,这可苦了刘季文——征兵招不到人啊!

为了取得百姓们的信任,刘季文打算干票大的,对日军所在的医院发起奇袭,让大众看看八路军的实力和抗战的决心。

这一票干得很顺利,不仅从日军手中抢回了医院,而且歼灭了大量日军。

但是,这次奇袭依然没能激发大家参军的热情。

大家伙猜猜最后靠的是什么唤醒了百姓们心中的血性?大家一定猜不到。

最后他们找了个小姑娘,将保家卫国的道理编成了平山小调,唱给百姓们听。

最后老百姓没被真刀真枪震慑到,反而被一首歌给震撼到了,纷纷开始参军。

虽然文艺的力量很强大,但是强大到这个地步,着实是让人大开眼界。

还有更大开眼界的。

慕容瑞雪是组织力的情报员,有一天她在街上目睹了日军残害平民百姓,刺死了一对母子。慕容瑞雪义愤填膺,拿着板砖尾随着这个日本兵,打算朝着他的脑袋来一板砖。

但她可能没注意到,这日本兵带着头盔啊,隔着头盔砸人,也不知编剧是咋想的,这场景和当年那个在水里皮外套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成了击溃堤坝的蚁穴,让观众越看越不是滋味。

也有人提出,编剧对抗日剧里的女性角色理解得太浅了。

一方面,编剧们希望体现女性在抗战中贡献的力量,所以绝大多数的抗日剧里都有女兵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为这些女性角色写故事,于是就造成了女性角色在剧中成了鸡肋或者败笔。

就以《滹沱儿女》中的女性角色而言,每一个都是“气氛组”,甚至让观众觉得她们的存在助推了这部剧在神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实历史上也有很多女性在抗战中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力量,更有观众提出《上甘岭》中的女性角色就刻画得很好,不像现在的剧,女性角色都是些和战争没有关系的内容。

番茄君深以为然,要么可以不加这些角色,加了就要好好地把女性的力量表现出来。

三、观众嫌演员们太“健壮”了

除此之外,有观众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他觉得剧里的男演员都油水超标了,女演员都太漂亮了,连农村老太太都白白胖胖。

剧里的设定是平山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米面油盐都控制在地主和军阀手中,但是正如观众所说,除了身上的破袄子,真的看不出剧里的人有忍饥挨饿的迹象。

虽然要求演员们减肥减到瘦骨嶙峋再去演戏不太现实,但是男演员们适当地精瘦一些,女演员们妆淡一些,确实容易让观众入戏。

一边是紧凑的剧情,一边又是不够完美的细节刻画,心大的观众觉得不错看,心细的观众就看出了弯弯绕绕。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剧会口碑两极化的原因。

好故事不易得,《滹沱儿女》是根据曾被人民日报转载过的长篇纪实文学《寻找平山团》改编而来,讲述了历史上有名的平山团的真实故事。

这本该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但却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被观众认为是“神剧”,属实是可惜。

其实大家喜欢看抗日剧,喜欢的是抗日先辈们的满腔热情,是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百姓与日军的斗智斗勇。不需要手撕鬼子我们也能看得慷慨激昂,不需要多么传奇,我们也能领略精神。

我们要看的是抗日剧,而不是神剧。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