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准备先看哪篇10万+爆文 :麻将是什么?胡适说是中国四大害,毛泽东说是中国三大贡献!毛泽东有多霸气,看完这3张图,你就知道了!(内含毛泽东霸气走姿)1963年,陈毅说,当了裤子也要造原子弹,金庸发文痛批陈毅,要求陈毅引咎辞职,后来怎么样了?关注立刻马上看>>

1951年,原属于第三野战军的志愿军某部奉命回国休整。

回国不久,刚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志愿军将士接到一个奇怪的命令。

老首长陈毅通过有关部门,命令他们去一个剧组报道,参加一部电影的拍摄。

志愿军将士有点懵圈,啥情况,什么时候拍电影也要让战场上的老兵去参演了?

军令如山,必须服从。

等他们风尘仆仆赶到剧组参加拍摄时才发现,自己的两位老首长,陈毅和粟裕,甚至是大名鼎鼎的四野司令员林彪,都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

01

陈毅的建议

1951年春节前夕,时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在南京大华影剧院观看了一场话剧《战线》。

《战线》这部话剧是当时华东军区宣传部文艺科长、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团长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院长沈西蒙在1950年开始创作的一部著名话剧。

话剧的历史背景是著名的莱芜战役。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刚组建不久,陈毅、粟裕指挥19万部队在山东解放区对蒋介石、陈诚指挥的31万精锐部队展开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歼灭战。

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共歼敌5.6万人,粉碎了敌人对华野的南北夹击计划,为打破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解放军运动歼灭战范例。

这场战役是粟裕军事代表作之一,也是华东野战军取得的一次历史意义重大的胜利。

陈毅和粟裕

沈西蒙当时就在华东野战军任文工团团长,他全程目睹了莱芜战役。

于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在荧幕上展现解放军指战员们在战斗的英雄气概,他创造了这部话剧,并于1951年创造完成。

《战线》剧本完成后,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马上就在南京大华影剧院进行演出。

当时,陈毅看完后,对《战线》非常满意,兴致勃勃地他向剧院工作同志提议,将话剧改编成电影。

1951年春,“电影指导委员会”、中央电影局及上海电影制片厂当即决定拍摄电影,作为1952年建军节的献礼影片。

由华东军区文化部副部长吴强全权组织人员负责电影筹备和拍摄。

沈西蒙、沈默君、顾宝璋三位著名部队作家担任电影编剧;

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教员组组长王晓担任军事顾问团团长;

成荫和汤晓丹担任导演,陈戈、冯喆,刘沛、张瑞芳、项堃、白穆、杨华、穆宏等众多知名影星出演。

很快,电影名字正式被确认为《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主角高营长(冯喆饰)

02

陈毅的指导

确定要拍电影后,沈西蒙、王晓、成荫、汤晓丹等人开始筹划电影具体拍摄工作。

可电影和话剧毕竟存在很大的不同,千头万绪,一时没法理清。

当时陈毅正好在养病,他处理完必要的工作后,每天都让这几位编剧来自己病房修改、撰写剧本。

陈毅非常投入,总是会提出修改意见。

当时几位编剧本来想从华东野战军组建后一直写道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

陈毅指出,这几次重要战役,战略战术都不一样,全拍出来,故事结构散乱,主题不明确。

因此,他建议电影历史背景就从鲁南撤退到莱芜战役即可。

并且,陈毅特别嘱咐不要把敌人写得太草包,当时敌人的指挥人员也有能征善战的名将,电影应该如实反应他们不同的性格、形象。

陈毅不仅对主创人员在剧本上提出建议,还回顾了当时的细节,甚至亲自修改对白。

足见陈毅对电影的关心。

陈毅

不仅陈毅非常关心这部电影,时任军委参谋长的粟裕也非常关心电影的拍摄。

由于工作繁忙,日理万机的粟裕特意叫沈西蒙、王晓、成荫、汤晓丹等主创人员来北京,为他们讲解军事态势,作战方针,战术方法,战略目标,以及他当初指挥战争时期的种种细节。

并且,粟裕考虑到当时新中国刚解放,经济困难,要求剧组尽可能节省经费,减少参拍部队,减低成本。

剧本上尽量不要提及华东野战军高层指挥将领,把电影主角放在基层指战员上。

有意思的是,就连平时一向不喜欢抛头露面,不爱参与这些活动的林彪也为剧组作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林彪和粟裕也为这部电影作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一部电影,竟然能让,林彪、陈毅、粟裕亲自指导,这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很快,在林彪、陈毅、粟裕等人的指导和建议下,电影剧本基本完成。

剧本大概故事概要为:1947年初,华东野战军准备贯彻实行毛泽东的“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军事指导思想,对进犯山东解放区进犯的敌人展开歼灭战。

华东野战军以一部分兵力在南线大沙河阻击敌人,主力部队围歼北部凤凰山的敌人。

某师一团一营在大沙河的桃村阻击北犯敌军后,奔赴摩天岭继续阻击南线敌人。

当敌人撤退后,一营趁机发动猛烈反击,迂回包抄,占领敌人撤退必经之路——将军庙车站。最终,完成狙击任务,与部队主力围歼敌人。

03

陈毅的帮助

敲定好了剧本,接下来就是具体拍摄了。

1952年,一过完春节,拍摄组按粟裕的要求,来到山东青州,真实取景,开始拍摄。

电影拍摄期间,抗美援朝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全国上下一方面抓紧经济建设,一方面举国支持志愿军,剧组经费非常困难,预估需要100万元。

陈毅得知消息后,从华东军区演习费用里扣下100万,为剧组筹备经费。

由于,这是一部规模宏大的战争片,有很多解放军战士镜头,涉及的兵种有步兵、骑兵、装甲兵、汽车兵、工兵、炮兵等。

陈毅特意下令,从华东军区调拨一个师,去剧组当群演,为剧组备齐所有兵种。

其中有一个团刚从朝鲜战场回国,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陈毅

部队参演前,陈毅亲自嘱咐战士们道:必须把参加电影拍摄当成一次军事行动,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打出”解放军的威风来!

正是因为陈毅的鼎力支持,整部电影将演员们无法演绎出来的解放军战士们的杀气和精神,完美通过银幕呈现在观众面前。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陈毅的大力支持,就不会有这部精彩的电影)

以至于导演成荫和汤晓丹后来笑称,自己当了回将军,过了把瘾,指挥部队拍电影。

至于其他饰演群众的群演,全部都是当年解放区的群众(群众也十分配合,积极参演)。

一部战争戏,道具非常重要。

《南征北战》拍摄期间所使用的道具,全部都是真刀真枪。

有的是解放军配备的武器,有的是解放军自己生产的,也有的是当初缴获蒋介石部队的,甚至还有从朝鲜战场缴获的美军装备,甚至电影里出现的坦克,也是华东军区调来的。

可谓是应有尽有,而且极为真实,基本符合历史原貌。

而且,电影里展现的阵地防御、反坦克、山地阻击、街道巷战、追击围歼等战术,完全都是解放军战术的真实再现。

甚至,电影里面战士的作战细节,包括行军、战斗、开炮,打枪,提枪等动作都是有解放军完成的,有的战士甚至当年就参加过莱芜战役。

《南征北战》剧照

因此,电影在真实度上做到了极致,完全可以与纪录片相媲美。

电影不仅如实反映了真实历史,而且剧本可读性和故事性强,角色形象立体,主要演员演技炸裂。

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还存在一些问题,话剧风格比较明显,配乐色彩,拍摄手法还有局限。

但不可否认的是,整部电影水平非常高,战争史诗韵味浓厚,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影响非常深远。

对中国日后军事题材电影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

04

花絮和穿帮

《南征北战》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军事题材电影,与《地雷战》(1962年上映)、《地道战》(1965年上映)并称中国军事电影“老三战”。

(注: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又请导演成荫、王炎重拍了彩色版《南征北战》,本文说的是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版,成荫、汤晓丹执导的黑白版《南征北战》,请注意区分)

三部电影中,《南征北战》上映时间最早、反映战争规模最大(《地雷战》和《地道战》按战斗类型属于游击战,《南征北战》是运动歼灭战)、体现战斗方式最多的一部军事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有意思的是,电影很多台词后来成为军迷们津津乐道的梗。

比如,

国军说的台词:

“不是我们太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求你看在党国的份上,赶快伸出手来拉兄弟一把。”

“请你们坚持最后五分钟”

“我看,我们还是赶快撤吧”

解放军说的台词:

“今天我们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

“我们的两条腿一定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

“同志,炮兵不能上刺刀,最后解决战斗还要靠我们步兵”;

“运输大队长蒋介石可真肯花本钱”

蒋介石运输大队长的梗就出自于此

而且电影在拍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趣事。

比如饰演国民党军队的解放军战士心里非常抵触,还闹起了情绪,陈毅和部队干部还特意做了思想工作,才顺利完成了拍摄任务。

比如,当解放军战士扮演的国军将士,穿着敌人的军服出现时,有的群众不知道是在拍电影,还找解放军汇报情况,进行狙击。

除此之外,电影也出现了一些穿帮。

比如,电影中“国军”将领称蒋介石说总统,实际上,蒋介石是在1948年5月20日才成为总统,而电影的历史背景是1947年。

比如,电影中美械“国军”将士很多人戴的是日本钢盔,真实历史上他们戴的是戴美国M1钢盔的。

当然,这些都瑕不掩瑜。

《南征北战》不愧是中国最好的军事电影之一,甚至没有之一。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

食堂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