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0日刊|总第2817期

蝙蝠侠又回来了。

电影《新蝙蝠侠》由马特·里夫斯执导并担任编剧之一,罗伯特·帕丁森、佐伊·克罗维兹等主演。导演此前曾凭借《猩球崛起2》扬名影坛,他擅长重构经典IP。

罗伯特·帕丁森是华纳的第六代银幕蝙蝠侠,凭他英俊忧郁的气质来饰演这位黑暗骑士,简直是浑然天成。

这一版的时间线设定是布鲁斯·韦恩成为蝙蝠侠的第二年。尚处于新手阶段的蝙蝠侠,打击犯罪者的实力还有待提升。

年少气盛,是新蝙蝠侠的标签。贯穿始终的伤感情绪,源于他还未走出失去双亲的阴影。

高智商、勇气、财富是他所具备的实力。即使初出茅庐,照样可以将坏蛋们绳之以法。

作为疫情以来为数不多能引入中国内地市场的超英电影,《新蝙蝠侠》似乎并没有取得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不论是重塑经典还是提振市场,都走得有些磕磕绊绊。上映两天,票房收入堪堪破了5000万。为何?

因为影片的优点和缺点一目了然。对粉丝很亲切,对路人不友好。

优点:当蝙蝠侠变成大侦探

影迷熟悉的蝙蝠侠形象,大都来自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系列,以及扎克·施奈德执导的《蝙蝠侠大战超人》等作品。

上述电影都贴着科幻的标签,尤其是《蝙蝠侠大战超人》中,穿着机甲的蝙蝠侠甚至可以和超人正面交锋,将科幻元素发挥到了极致。

但《新蝙蝠侠》中的科幻元素是微量的。除了隐形眼镜记录仪、蝙蝠战车等少量装备能和科幻扯上关系之外,全片就是在犯罪、悬疑、动作三个类型上死磕。换句话说,这是一部标准的侦探电影。

这就是为什么片名一定要突出个“新”字。

蝙蝠侠诞生于漫画,版权方DC公司的名字就来源于“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缩写。

在漫画的设定中,蝙蝠侠依靠侦探的头脑破解罪案,对抗邪恶势力。但是商业片需要炫技和大场面来吸引观众,于是1980年代的《蝙蝠侠》电影把风格带跑到科幻领域。

现在,《新蝙蝠侠》让类型与风格回归本源,让蝙蝠侠认认真真地做一名大侦探。在夜晚的哥谭市,剥茧抽丝式地查案,誓要和犯罪者周旋到底。

影片开场就抛出了悬疑主线,哥谭市长被暗杀。凶手谜语人留下线索挑衅蝙蝠侠,一场正邪较量就此展开。

此后,谜语人开始了连环谋杀,哥谭市的多位重要人物命丧黄泉。他们生前都和一宗黑帮大佬贩毒案有关,蝙蝠侠处处落后一步,谜语人几乎成为他的克星。

《新蝙蝠侠》从叙事手法到影片氛围,明显受到了《唐人街》《七宗罪》等悬疑片的影响。黑暗肃杀的氛围笼罩全片,正派角色在明处拼尽全力追查真相,反派角色在暗处洋洋自得草菅人命。

蝙蝠侠对现实的无力感,以及对自我能力的怀疑,都凸显出这位年轻英雄脆弱的一面。他只是一位平凡人,只是稍微比别人多了一些勇气和力量。

影片的线索环环相扣。通过蝙蝠侠与谜语人的角逐,牵扯出韦恩家族“黑历史”,比如家族财富来路不正,蝙蝠侠父亲竞选市长时有不法行为等等。这些情节的出现,不仅加重了影片的黑色基调,也迫使他直面自己的家族历史。

影片中的办案过程属于“拼图式”,蝙蝠侠通过谜语人留下的线索一点点还原出整个案件的全貌。

但是,办案和缉拿真凶还只是明线,影片的暗线是蝙蝠侠的蜕变。

最初蝙蝠侠满脑子想着为父母报仇,仇恨是他生存的唯一动力。但是在不断惩恶扬善的过程中,他逐渐明白,维护正义比手刃仇敌更重要。当蝙蝠侠不再克制,那就彻底沦为了黑暗。

从“复仇使者”转变为“正义使者”,他最终习得了维护正义的正确方法。可以说《新蝙蝠侠》完整展现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作为一部高成本的商业大片,《新蝙蝠侠》不可能完全抛弃对大场面的营造。片中蝙蝠侠与企鹅人的高速飙车大战,以及结尾谜语人水淹哥谭市等等场景,都做到了新意与震撼并存。

特别是水淹哥谭市的一整段戏,实拍与特效巧妙结合,营造出的洪水淹没都市的强烈视觉冲击。大场面的拍摄注重真实质感,蝙蝠侠水中救人的场景甚至拍出了慷慨就义的气势。

导演马特·里夫斯沿袭诺兰的创作思路,进一步剔除蝙蝠侠的光环。从最初的卡通式超级英雄,到今天有真情实感的人物。这一条成长之路,蝙蝠侠走了很久。

缺点:时间太长,夜色太暗

虽然受到了疫情再度弥漫的影响,但惨淡的票房还是说明,《新蝙蝠侠》在中国没有太多市场。

首先,《新蝙蝠侠》片长175分钟,远超《海王》(143分钟)、《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165分钟)的规模。在超级英雄单人电影中,创下了片长之最。

影片人物众多。围绕蝙蝠侠这个枢纽,陆续登场了戈登警长、猫女、企鹅人、谜语人、黑帮老大法尔科内等等重要人物。

这些人物不仅可以分为正派、反派,还牵引出他们各自代表的超级英雄、警察、帮派等不同阵营。他们构成了哥谭市的正邪众生相,几方势力的较量,也直接关乎到这座城市安危。

导演马特·里夫斯就是要完全颠覆以往的蝙蝠侠电影,让《新蝙蝠侠》从人物到叙事都推倒重建。

这就决定了导演要花很多戏份来重塑人物,从蝙蝠侠到谜语人,都要有一定的时长来展现成长背景、性格特征、行事风格。

导演用了两部电影的时长,让观众重新认识蝙蝠侠和哥谭市,用心良苦。

这样的后果可能就是路人缘差。如果对蝙蝠侠漫画、电影不了解的话,就很难对这一版忧郁阴暗的蝙蝠侠产生代入感。阴沉的氛围和多线索的推理,考验着观众的耐心。

蝙蝠侠没有钢铁侠的幽默、蜘蛛侠的灵动,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他深陷父母遇害的过往,身处哥谭这个黑暗世界,在罪恶都市做孤胆英雄。这样的超级英雄,很难点燃路人观众的观影热情。

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昏暗的色调。《沙丘》摄影师格雷格·弗莱瑟为本片掌镜,他擅长对光线和空间进行精准把控。

这一次在《新蝙蝠侠》中,格雷格·弗莱瑟充分发挥了光影的魅力。哥谭市的高楼大厦、穷街陋巷都尽收镜头之中。黄昏、深夜、黎明,每个时间段的光线变化都达到令人惊艳的程度。特别是片尾一组黎明镜头,大银幕上呈现出油画般的质感。

但是,实在是太黑了。导演严格遵守蝙蝠侠夜间行动的教条,把影片中的大部分场景拍成了夜戏。蝙蝠是夜行动物,靠强大的感官能力在黑暗中行进。可观众看不见。有灯光辅助的室内还好说,到了大街小巷,只靠路灯那点昏暗灯光,观众就只能大眼瞪小眼。拼命睁大眼,身体往前蹭,最后还是看了个寂寞。

这不是一部路人观众可以吃着爆米花就能轻松看完的电影。

不过在北美市场,《新蝙蝠侠》上映已有半月,累积票房2.63亿美元。这说明经过蝙蝠侠IP多年积攒的人气,这部颠覆传统的超级英雄电影被本土观众接纳了。

回顾:漫长曲折的电影之路

DC公司两大王牌:蝙蝠侠、超人。

这两位超级英雄诞生80余年,从漫画开端,到电影、电视剧、动画、游戏轮番上阵。两大IP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粉丝,各类作品不断推陈出新,商业价值常年居于高位。

1939年,蝙蝠侠在《侦探漫画》首次登场,这位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很快就风靡青少年群体。

当时DC公司已经在《动作漫画》上成功推出了超人,他们很想再有一位完全不同的超级英雄登场。

作者比尔·芬格、鲍勃·凯恩联合创作了蝙蝠侠。蒙面、没有超能力、富豪、黑夜行动,一切的特征都和超人截然相反,最终让蝙蝠侠漫画大获成功。

不过,蝙蝠侠的影视化之路既漫长又曲折。

1943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发行了一套《蝙蝠侠》短片集。作品由15个短片组成在影院放映,是蝙蝠侠首次电影化。当时正处于二战,这一类娱乐作品的制作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1960年代中后期,ABC公司推出了电视剧《蝙蝠侠》,由亚当·威斯特主演。剧集先后推出三季,还衍生出一部大电影,这一版蝙蝠侠也成为很多美国观众心中的经典。今天看来很卡通和简陋,但当时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1969年,华纳集团收购了DC漫画公司。从此,蝙蝠侠、超人、海王、神奇女侠等超级英雄的版权都归入华纳旗下。

到了70年代,超英漫画的人气陡然下降。蝙蝠侠这个IP也被影视领域“冷落”了近二十年。这一局面,直到80年代末蒂姆·波顿版《蝙蝠侠》上映才得以改变。

这一版《蝙蝠侠》由迈克尔·基顿主演。影片以哥特风格作为底色,加入了漫画式的人物塑造,辅助各类特效和动作场面。《蝙蝠侠》一战成名,影片全球收入票房4.11亿美元,相对于3500万美元的成本而言,空前成功。

蒂姆·波顿开启的这个系列先后拍了三部续集,由他定下了漫画风格、科幻元素的基调。但是同样的招式接二连三使用就不灵了,第四部《蝙蝠侠与罗宾》(1997)全球票房仅收入2.38亿美元,华纳就此叫停了该系列。

2005年,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完成了重启之作《蝙蝠侠:侠影之谜》。导演摈弃了之前的漫画风格,削弱了科幻元素。将影片的动作元素、正邪对立的设定放大,同时还完整描述了布鲁斯·韦恩转变为蝙蝠侠的过程。通过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演绎,蝙蝠侠低调且威猛的形象再次深入人心。

经过这次重塑,蝙蝠侠不再像是漫画世界的超级英雄,而是一位接近真实世界的逆行侠客。诺兰的创作思路,也直接影响到《新蝙蝠侠》的导演马特·里夫斯。

在诺兰完成了《蝙蝠侠》三部曲之后,接棒者是扎克·施奈德。他执导的《蝙蝠侠大战超人》(2016)、《正义联盟》(2017)中都有蝙蝠侠登场,这一次由本·阿弗莱克出演这位英雄。

扎克·施奈德又把蝙蝠侠的科幻元素增强了,还添加了喜剧元素。但这一版蝙蝠侠不算成功,观众认为从形象到气质都与贝尔版本差距太大。

所以,华纳在2019年敲定了由罗伯特·帕丁森出演新一代蝙蝠侠。经过近三年的筹备和制作,《新蝙蝠侠》终于公映。

电影中每一代蝙蝠侠的人设,既和导演的创作理念有关,也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演员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但表演风格是导演来设定的。

蒂姆·波顿的哥特科幻风,诺兰的写实动作风,扎克·施奈德的科幻幽默风,几位导演在电影票房和影迷口碑两个方面的表现各有输赢。他们创作了不同阶段的蝙蝠侠,让这位超级英雄在大银幕上不断焕发活力。

今天,马特·里夫斯走的是黑暗侦探风。从原著角度是回归本源,从电影角度是大胆创新。一个思维缜密、性格鲜明的侦探蝙蝠侠就此诞生。

新版《新蝙蝠侠》在内地不能大爆,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跟国际形势有关,所有好莱坞电影都已在大众层面“祛魅”,不复当年的号召力了;

二是它自己拍得不够“爽”,蝙蝠侠主要靠肉搏,放到漫威群英里,顶多也就美队的武力值。美国社会中信念分裂、民粹高张的现实投射到电影中,同样会让观众无所适从。

从票房到品质,重启版大概率是赶不上诺兰版了。

【文/崔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