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随着《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突破39亿,《长津湖》上下两部的合计票房高达96.75亿元,不仅创造了国产系列电影的票房新高,而且成为国产新主流电影的重要里程碑,新时代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一座高峰。

两部《长津湖》票房近百亿票房的背后,是新中国电影产业经过长达三十多年发展之后的厚积薄发,成功检验了中国电影产业的人才队伍、制作水准和融资能力,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长津湖》上下两部云集中国电影顶尖人才

新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市场化发展的萌芽就有所出现。不过,电影市场化改革的真正标志是1993年广电字3号文件《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2002年2月1日,《电影管理条例》的施行标志着中国电影新一轮体制改革和产业化进程,从此中国电影产业开启了高速发展模式。

《长津湖》上下两部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影片主创团队云集了中国电影老中青三代人才。

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灵魂。《长津湖》系列的导演阵容堪称豪华:陈凯歌是中国内地第五代导演的标志性人物;徐克是中国香港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林超贤是这几年在内地最火的香港中生代导演,执导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成为国产新主流电影的代表作品。

编剧是一剧之本。《长津湖》系列电影的编剧兰晓龙擅长军旅和战争题材创作,其代表作品《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好家伙》等是脍炙人口的经典,此次担任两部《长津湖》编剧,确保影片有很好的文本基础。

《长津湖》的幕后创作团队中还有张和平、罗攀、鲍德熹、霍廷霄、王树增、王丹戎、麦子善等多位业界大名鼎鼎的人物,每一位都是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中国电影顶尖人才。

不仅幕后主创团队非常强大,《长津湖》台前的主演阵容同样云集了吴京、易烊千玺、耿乐、唐国强、刘劲、周小斌、林永健等老中青三代实力兼人气演员。

庞大团队+震撼视效,提升中国电影工业水准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新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除了有众多领军人物和顶尖人才脱颖而出之外,还练就了一支庞大的电影制作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拍摄制作经验,电影特效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长津湖》系列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电影整体拍摄制作水准的大幅提高。

据媒体报道,《长津湖》上下两部前期工作人员超过7000人,后期制作人员又有5000余人,合计超过了1.2万人,群众演员的人数更是多达7万人,创下了目前中国电影有史以来参与人数之最。

《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令人震撼的视觉特效,代表着国产战争动作大片迄今为止的最高水准。据片方披露,影片拍摄制作过程中,几乎同时有40家特效公司参与,其中既有国内特效公司,也有国外特效团队。影片的视觉特效制作先后动用来自全世界的80多个特效团队共同完成,仅特效镜头就达到4000多个。

正如于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这10多年来我们积累的经验,《长津湖》都用上了。这部片子实际上是整个中国电影的一次全行业的合力托举。”

成本超13亿元,检验优质国产大片融资能力

强大的主创阵容、庞大的剧组团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大量运用特效技术,使得《长津湖》系列的成本非常高。据多家媒体报道,受到疫情影响,仅《长津湖》第一部的拍摄制作和宣发成本就高达13亿元!由于第二部《长津湖之水门桥》的主要拍摄工作已在拍第一部时完成,成本有所降低,但即便如此,《长津湖》系列也无疑是中国影史迄今为止成本最高的电影。

从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影不仅仅是文化创意产业,更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

作为一部超级国产大片,《长津湖》因为是难得的优质项目,虽然成本超过13亿元,依旧吸引了众多影视公司踊跃参投,没有资源和实力的公司想投资都无法入局。可以说,《长津湖》检验了优质国产大片的融资能力。只要项目足够好,根本不会缺资金。

文/胡建礼(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