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高估”的实力派演员,表面看演技很牛,细扒其实一言难尽

评价一个演员的水平,“演技”是最硬性的指标。

正常来说,一个演员的演技怎样,是逃不过观众眼睛的。

演员往镜头前一站,声台形表,一览无遗,观众的眼睛是尺,谁是演技派,谁滥竽充数,无处遁形。

但凡事都有例外,因影视剧不是“现场”的艺术,影视剧类型的不同,角色的不同,后期处理方式的不同,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一层“滤镜。”

这层“滤镜”,也使得大家在评判演员演技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偏差,甚至有些演员被“高估”。

今天皮哥就与大家聊聊那些演技“被高估”的实力派演员们,看看去掉“滤镜”后,他们还有多少“含金量”。

下面,我们先从第7位说起。

第七位:于震

于震是地道的北京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之后在人艺当过话剧演员,演戏的功底应该很扎实。

进入影视圈后,他先后出演了《吕梁英雄传》《五号特工队》《中国兄弟连》等红色题材电视剧,塑造过英勇的战士,足智多谋的特工,在观众心中一直是个西装笔挺的铮铮好汉。

不过他出道这么多年,演了很多角色,但最被人熟知的作品无疑都是抗日题材。

他和杨志刚、张子健一样,都是戏路极窄,日复一日地在“横店抗日”,被网友戏称为“横店抗日战区三巨头”。

其中杨志刚是顿挫台词的开创者,是“横店战区”民间武装组织总指挥;

张子健是“逼格终结者”,是“横店战区”燕双鹰特种战斗队大队长;

而于震则是顶着一张标志性的长脸,成为“横店战区”总司令。

这样的调侃,就是在说于震在舒适圈里一直待着不思进取,出演大量同质化的角色,使得他的表演进入了程式化。

比如说话都是慢条斯理,肢体动作都极其相似,角色的辨识度极低,用一个角色的表演方法演了N部戏。

这使得递到他手里的好本子越来越少,剩下找到他的都是类似的本子,恶性循环之下,他自己把路给走窄了。

不解决演戏雷同风格单一的问题,他的未来堪忧。

不过,在今年开年大剧《人世间》里,于震还是拿到了极好的资源,在剧中饰演骆士宾。

这次出演骆士宾,演惯了正面角色的于震带给大家巨大的反差,能感觉到于震自己是有开拓进取的野心的。

希望未来于震能够以塑造骆士宾为起点,尽可能带给观众更加丰富多元的作品。

第六位:张一山

提到张一山,大家马上会想起《家有儿女》里的刘星,童星出身的他把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子演活了,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虽然说童星在长大后多少会经历伤仲永的困境,但是张一山长相酷似影帝夏雨,演戏也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机灵劲儿,大家都看好他成为新生代演员中的领军人。

从北电毕业后,张一山的发展果然顺风顺水,先后主演了网络热剧《余罪》,和周冬雨合作了《春风十里,不如你》,演技也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2020年,张一山出演的《鹿鼎记》播出,导演和他讨论后,决定追求一种漫画式的表达,结果张一山的演技的短板,自此暴露无遗。

剧中他一惊一乍,挤眉弄眼,把金庸的作品演成了一出“猴戏”,豆瓣评分只有3.2分。

张一山的表演问题有三。

其一是外形不过关。

这倒不是说他长得不帅,而是说他枯瘦如柴,像根营养不良的火柴棍儿,给人呈现的气质就很丧。

据说张一山长期受到胃病困扰才瘦成这样。

皮哥觉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应该先解决身体问题,让自己壮硕起来,这样演戏的观感会好很多。

其二是台词问题。

张一山念台词的发音十分尖锐,不够圆润,听多了会很刺耳。

他小时候演戏台词还好,过了变声期后嗓音明显成了短板,他需要找个好的台词老师好好调一调自己的发声习惯。

其三就是用力过猛了。

周星驰的表演也夸张,但能做到张弛有度,常常能在夸张的表演后用一个反差给人内心一击,比如《大话西游》里孙悟空落寞的眼神,比如《喜剧之王》里尹天仇无助的挽留。

张一山缺这个,他一演情绪戏就像要和人干仗一样,青筋暴起,眼球瞪得快蹦出来了,整部戏被他带得张力太大,而他又不能把演大了的戏收回来,观众看一会儿就心生厌烦的情绪了。

总之,枯瘦如柴、公鸭嗓子、用力过猛就是张一山的短板,概括成一句话:他还在用小孩子的演法演大人的戏。

三十而立的张一山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表演方法,很快就会过气。

第五位:孙红雷

孙红雷是大家公认的演技派。

他演《征服》里的黑老大刘华强,戴着大金链子,让人不寒而栗。

黄渤就调侃孙红雷:“你幸亏当演员了,干别的对社会没有一点好处。”

那些年,孙红雷演了很多黑老大角色,很多人觉得他定型了,没想到2009年,他在《潜伏》饰演了余则成,剧中他唯唯诺诺,看上去人畜无害,实则心思缜密,彻底把谍战剧的办公室哲学演“活了”。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孙红雷的演技却是不进反退。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些生不逢时。

他在《潜伏》后进军电影圈,演了《全民目击》,还拿到了杜琪峰犯罪电影《毒战》的男一号,似乎就要在大银幕上一飞冲天。

可他刚要转型成功,中国的犯罪片就没落了,之后再也没接到过好本子,他在电影方面几无建树。

去年的《扫黑风暴》本是孙红雷的一次厚积薄发,但是追完剧后,明显感觉到他的演技退步。

从他的表演来看,具体问题有三:

第一就是神秘感不够了。

孙红雷适合演狠人,狠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有神秘感。

但是孙红雷参加了《极限挑战》这样的综艺,靠颜王出圈,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把自己的表演生涯提前透支了,以至于现在再看他的戏,常常会出戏。

简而言之,神秘感不见了,倒是幽默感爆棚了。

我们常常说演员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维持神秘感也是其中的重要一课。

第二就是表演越来越单一化。

过去孙红雷演戏很多元,怒目而视能演出刘华强的恶,嘴角不经意间一笑能演出皮笑肉不笑的层次,学母鸡咕咕叫能演出余则成的善。

但是现在的他演戏逐渐单一化。

无论是诠释善恶狠,都是清一色的歪嘴傻笑,眼神呆滞,和突然发狠。

看多了这样的技巧式套路,很难再有惊喜可言。

第三就是表演的“信念感”不够了。

现在浮躁的环境很难让演员沉下心来表演,孙红雷也未能幸免。

过去整个影视圈还在野蛮生长阶段,创作者们也“劲往一处使”,共同琢磨如何拍出一部好作品,这种大环境对演员是有加成的,也会更愿意苦心孤诣雕琢角色。

如今的影视剧拍摄周期很快,题材也以观众喜好为标准,年轻明星的特殊待遇,也容易让那些有演技的演员对表演失去信心。

孙红雷表演单一的根源就是不相信自己演的角色了,只能通过一些外在的强化动作来把角色撑住。

就像一个腿脚受伤的病人,靠着拐杖能把自己撑起来,但一走路就露馅了。

浮在空中的孙红雷需要冷静下来,皮哥建议他减少曝光度,恢复神秘感,以他的能力,还是可以再次绽放的。

第四位:王珞丹

当年一部《奋斗》风靡全国,王珞丹饰演的米莱凭借青春靓丽的形象受到大家的喜欢。

后来王珞丹一直走高端文清路线,《后会无期》里她的扮相充满了女性的魅力。

最近王珞丹更是演而优则导,参加了《开拍吧》,她执导的戏受到了陈凯歌、陈思诚、舒淇和刘震云等大咖的肯定。

王珞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她能走上导演的位置,自己对表演的理解一定是十分到位的。

然而,仔细看一下王珞丹的演艺之路,却是一言难尽。

当年赵宝刚就说了,王珞丹的长相更适合拍电影,把她带进电视圈有点坑了她。

王珞丹在《奋斗》爆火后,对自己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她在正当红时想转型成为大青衣,结果自己的长相和资源撑不起这个野心,当她想回到熟悉的小妞路线时,白百何出现了。

各位试想,王珞丹在米莱之后还演过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吗?有过单扛票房或收视的表现吗?

归根结底,王珞丹的问题就是演技不够。

其一,就像赵宝刚评价的,她是顶着电影脸来演电视剧的,《奋斗》之后再演电视剧,就有些违和,跑去演电影,但起步又比别人晚,最后处在夹缝中很尴尬。

其二,她的实力撑不起高冷气质。

王珞丹适合演那种大大咧咧的小妞,可是她自己身上的文艺气质始终抹不掉,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装,不接地气。

这导致她没有太多的观众缘,现在大家提起她第一时间还是想起米莱。

王珞丹目前处境有些尴尬,在表演方面寸功未立,就跑去导演圈了。

不过看了她导的几部片子后,明显感觉她肚子里确实有干货,希望她找准自己的定位重新出发。

第三位:佟大为

佟大为当年是海岩剧的主演,演过《玉观音》《奋斗》这样的现象级热剧,而且他这样的单眼皮帅哥在内地影视圈十分稀缺,按理说他应该前途无量。

但年轻时火了一阵之后,佟大为好像突然就不火了。

虽然也演了《中国合伙人》这样的佳作,但并未达到观众对他的期待,

佟大为早早结婚,这类男星往往事业心不强,无欲无求,把心思放在了家庭上,为了生活愿意演戏,但在表演上追求不高。

纵观他这些年的角色,自身及演技方面有如下问题。

一是角色单一。

他总是接演那种题材雷同的都市剧,饰演那种在社会上是骨干精英,生活里有着女强人妻子的丈夫角色,在家里他冷静隐忍、理智思考,展现出了男人的大度。

这样高阶层的“妇女之友”刚开始挺让人喜欢的,但每次都演的这些,就让人觉得腻了。

二是佟大为表演也模式化严重。

比如一激动就开始语速飞快,言语含糊不清。

比如时不时歪嘴一笑,堪比黄晓明的迷之微笑。

比如总是眼睛突然长大,脖子前伸,然后镜头给到特写,他就操着一口北京腔调,“BALABALA”说出一大堆掏心窝窝的话。

总之如果把《小舍得》、《我们的婚姻》里他演的丈夫镜头对调一下,应该也看不出多少差别。

以佟大为目前的状态来看,他很享受当下演戏的节奏。

他确实也不缺资源,之前还在《功勋》里演过孙家栋,未来还有和迪丽热巴、万茜合作的新剧等待播出。

皮哥觉得这样选择挺好的,清楚自己的表演能力和特点,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悠然自得,维护好自己在戏外的名声,有空档了就陪陪家人。

硬逼着人家去挑战自己,反而容易出事。

第二位:陈建斌

陈建斌从外表看是个新疆来的糙汉子,但实际上却是内心住着诗人的艺术家。

当年从北电毕业后,同学李亚鹏、王学兵都忙着拍戏赚钱了,他却选择留校读研;

研究生毕业后,李亚鹏已经是四大小生了,他才进军话剧界。

但就是这份坚守,让他后来居上。

出演《乔家大院》《甄嬛传》,让他红极一时。

转行当导演后,处女作《一个勺子》拿下了金马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堪称惊艳。

去年陈建斌还为新疆棉花写诗,获得了全网好评,目前来看,他已经朝着艺术家的路子大步迈进了。

但有一说一,单就表演来看,陈建斌还远远称不上真正的老戏骨。

他的表演分水岭在2010年的新《三国》。

从新《三国》后,他的表演就出现了偏差。

其一,他对角色的理解往往过于私人化。

比如《三国》里的曹操,他演起来神神叨叨的,台词节奏也出了大问题,朗诵一首《短歌行》断句全都出现了问题,让人看得味同嚼蜡。

其二,演小人物命。

陈建斌就是演小人物的命,他演的好的作品《军中乐园》《一个勺子》《无名之辈》《第十一回》等都是小人物,他的上限就是《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再往上走,他那个憨厚的气质就拿捏不住了。

无论是《三国》的曹操,还是《甄嬛传》里的雍正,亦或是《赵匡胤》,还是《爱我就别想太多》里的大老板,都是那种大男子主义爆棚的大人物,陈建斌憨厚的气质就限制了他的发挥。

其三,表演不够投入。

陈建斌是文艺青年,演话剧出身,我猜想在他心中是存在话剧>电影>电视剧这样的鄙视链的,从他把《第十一回》拍成舞台剧就能看出端倪。

这使得他后来投身电影导演行业后,对电视剧表演根本不上心了,演电视剧是生活,拍电影是梦想,这就是陈建斌给人的感觉。

随着他导演事业的成功,不排除他会减少出演电视剧,他的表演之路估计很难再上一个台阶,但他的导演之路才真正开始。

第一位:姜武

姜武是姜文的弟弟,姜文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姜武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哥俩都是高材生,都在影视圈取得过非凡的成就。

姜文不必多说,他是中国极具天分的导演和演员,拥有很独特的个人魅力,是个符号性的人物。

姜武作为姜文弟弟,经常和哥哥捆绑在一起,给人一种“一时瑜亮”的感觉。

姜武的履历也确实光彩夺目。

他拿过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的影帝,长春电影节的最佳男配,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影帝,但是和姜文这样的时代巨星比起来还是差很多意思。

姜武的问题其实也很清晰,他缺乏哥哥姜文那样的个人魅力,可偏偏又喜欢像姜文一样演戏。

你看完他的戏,顶多会注意到他奇怪的嗓音,粗犷的样貌,会觉察到这个人在整场戏里有点不一样。

可又不太会去联想这个演员演得好不好,很难对这个演员产生进一步的兴趣。

而姜文不同,他一出场,台词一出来,首先你眼神立马就贴上去了。

更重要的是,你能感觉到有股魅力通过角色自然地外溢出来,这是演员自身的,作为观众很难不被迷住。

这就是天赋,全中国没多少演员可以像姜文这么演戏,哪怕是基因相近的亲弟弟也不行。

在具体角色塑造上,姜武的表演也越来越固化、套路化,对待不同的角色,也很难有细腻、新鲜的处理。

早期他还能驾驭不同类型的人物,但是中年发福后基本都是演黑老大类型,而且比较单一。

比如在《暴裂无声》里,导演通过他涮羊肉来表现他鱼肉百姓的残暴,但是这种性格或行为,是角色本就设定好的。

在这一既定基础之上,他本身的表演十分表面化,换其他演员来演一样成立。

他在《拆弹专家》中饰演的恐怖分子也大体类似,配上他嘶哑的嗓音,癫狂的状态,很难用演技来形容,更像是一种拿到剧本后的“装神弄鬼”。

去年在《扫黑·决战》中他一反常态演了扫黑组组长,还戴了一副浅褐色眼镜,但举手投足之间还是大佬的范儿,气势上咄咄逼人,给人一种黑老大被招安的既视感。

所以说,姜文和姜武更像是诸葛亮和诸葛瑾的关系,履历都很华丽,是同行也是兄弟,但业务能力和个人魅力还是存在着一定差距。

好了,以上就是7个过誉的实力派演员。

真心希望他们能补足短板,实力派升级成真正游刃有余的老戏骨,中国的影视圈就更精彩了。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