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止不休》超前观影的开始,对现实主义题材渴求已久的观众,将得到一次久违的心灵沐浴。整个影片将我们拉回到二十年前纸媒鼎盛的那个年代,用一桩桩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让现在的我们重新回想,记者这个职业,它最大的意义。

我更愿意用我所看见的十个小切口,来诠释我所“看见”的《不止不休》这部电影

韩东的鼻涕: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张颂文,曾在他的经典电影赏析课《光影中的演技派》里说过:“演员演哭戏,是可以有很多物理催泪手段,但真正的好演员,是要在共情、共感人物命运之后,自然地流泪。”而什么是真实的哭戏呢?其实恰恰不是看流出多少眼泪,而是和所有真正悲伤的人一样,鼻涕先流出来,那才是自然的哭泣。

片中,韩东因为不同的境遇,有过两到三场哭戏,其中以他回脸转身,鼻涕先于眼泪落下那一场,最令人印象深刻。白客,在这部电影中算是被张颂文很早就预言到了。

黄江粘住嘴唇的烟:最近由于《狂飙》高启强大火,张颂文备受关注,所以我也看了大量对他演技的解析。简单来说,他算是一位斯坦尼派的演员,他设计的细节都来源于真实生活里那些普通人的正常反应,因为太过真实,而容易错过。这或许就是此前,他极少主演一个角色而不能出圈的原因所在。片中,他和韩东一起去调查山西矿难,在回程的车上,因为思考事情太入神,他一直叼着的香烟,有那么几秒钟是粘在他的上嘴唇上的,他是费了点劲才拿下来的。老烟枪才会有此经历,这是真实的存在。但就是这么一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细节,足以表现出他对“黄江”这个人物的拿捏,以及对于记者这个职业的职责,有着极度认真和态度专注的认识。

插句题外话,为什么说张颂文是斯坦尼派的演员呢?斯坦尼派,是源于俄国表演理论家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他的体系是要求演员不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生活,演员在舞台上应该永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合格的演员应该遵守生命的逻辑和有机规律,在规定的场景中真诚地感受、思考和行动。通俗的讲,就是张颂文他身上有股子接地气的劲。而这股子劲它是需要千锤百炼后,经过足够久的卧薪尝胆、以及蛰伏,才能够给锻炼出来。

韩东和黄江的方便食品:韩东在故事的一开场,就很落魄。即便如此,他也有在好好吃小餐馆里的面条子等正餐,而老记者黄江一出场,就是一边在讲自己追踪的水污染案子,一边对付着吃两口饼干,如果没看错的话,那还是千禧年左右的广东流行饼干牌子“康元”。等到韩东跟随黄江做事,他也开始熬夜,并对付着吃两口真空包装的面包。这种“不良生活习惯”的细节的“传承”,使得背后的师徒情,马上直观了起来。

免费咖啡:还是吃喝的事。黄江想以学历为门槛,试探韩东做记者的决心时,提了一句报社的咖啡可以随便喝,免费的。彼时韩东听见这句,可能五味杂陈,因为他尚不确定自己是否够格做记者,配不配喝上这口免费咖啡。等到他变成黄江得力的左膀右臂时,深夜的报社里,他一边叼着搅拌勺、一边写着稿,那一刻,他值得。

韩东和小竹的两次拥抱:韩东和苗苗主演的女友小竹一路共患难,片子里有两次展现了他们在困苦的时候,和衣而眠的场景。第一次是租住的房子漏水,韩东一度想放弃记者梦去电子城打工,小竹劝他,来大城市奋斗,不是为了改变梦想;第二次是两人几乎真的要放弃梦想、离开北京,在网吧的窄榻上凑合过夜时的相拥而眠;而这次小竹没有说什么,只是用手掌轻轻拍着韩东的臂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支持,是这份爱情让人动容的时刻。

关于七喜和她爹:片中帮助乙肝群体代检的王奕权饰演的彪哥,自己也有个身为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女儿。七喜这个小女孩,戏份不多,却也折射出这个群体的不易。她在下雪天伸舌头吃雪、和爸爸玩憋气游戏、10岁了还在学习较为简单的五言古诗,几场戏就勾勒出一个跟随父母,缺少玩伴,不断延误上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残酷现象。如果再留心还会发现,几场戏里她那身蓝色的滑雪衫也不曾换过,可见这家人绝不是暴利集团,而是为了生活而艰难的铤而走险。

关于撤稿:一般来说一部有质感的电影,必须有暗线、有伏笔才正常。但该片,有些前后呼应真是让我觉得特别“感叹”。在韩东刚进报社时,带教这批实习记者的一位前辈就提醒过他们:每天的报纸一旦定版,就难以撤稿。当时韩东听来可能只是一个知识点,但“撤稿”二字在影片中后半段将成为一个关键爆发点,牵动着多位人物的命运,也顺带引出了他们的性格。

记者的笔:既然是聚焦记者的电影,对“笔杆子”这个意象就特别留意。片中,不太清楚记者工作内容的房屋中介,会说韩东是“耍笔杆子的”;前辈记者会告诫韩东,笔下写的东西,可能救人,也可能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2003年,也恰逢我国神舟五号上青天,我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同志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使用“一支笔”,这也牵连出片中韩东一段如梦似幻的遐想……但最终,韩东握好了这杆笔,用对了这杆笔,观众也完全相信,有这样的记者会继续为民众的利益写下去,而点题“不止不休”。

关于该片彩蛋:片中有部分段落,是一种纪录片质感的人物采访,所用画幅及呈现质感也与正片不同。这些片段最终将成为构成全片高潮的“彩蛋”,前面如果有观众错愕交叉,感觉剪辑有些轻微跳戏,最终都会感受到这些片段的良苦用心。其实细究起来,片中还有一些亮点可以再展开探究,包括这部电影的幕后人员,也有很多让人意外之处,像曾经以影评人身份为大家所知的卫西谛,如今是这部电影的策划,还有小鸟文学的主理人李静睿,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及文学顾问之一等等。

最后,让我的影评暂且休止。期待更智慧的影迷们,去影院跟着这部佳作继续探询,一起,不止,不休。

校对 | 张力卜

转载请注明版权 | 鉴片工场

我们只鉴赏有温度的电影

一部好电影,一定是刨去娱乐后,还能具备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张力卜See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