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陈凯歌和陈红的儿子陈飞宇“与女网红亲密照曝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继而陈凯歌的许多旧事,也被网友细扒出来。

说到陈凯歌,网友对他的感觉,真是五味杂陈。

一方面大家对他的导演艺术,一直是持肯定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他的种种行为和做派,却又遭到了网友的普遍抵制。

“有才”、“薄情”、“装”等,似乎是混合在他身上的独有标签?

陈凯歌在导演生涯中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无疑是拍出了《霸王别姬》这样的旷世佳作。

豆瓣评分9.6分,在豆瓣世界电影Top250的排行榜中,它排名第二。排在它前面的,是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肖申克的救赎》,豆瓣评分是9.7分。

众多网友,都将《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称之为“神作”。

而陈凯歌之所以能够创作出《霸王别姬》这样的华语电影的巅峰之作,我觉得与他的父亲陈怀皑对他在艺术上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陈怀皑成就了陈凯歌的电影艺术创作。《霸王别姬》的成功,有一半的功劳,都应该归功于陈怀皑。

为何要这么说?

首先,陈怀皑是《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的艺术指导。

艺术指导这个身份,实际上会在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影片的节奏、画面的构图、镜头的运用、音乐的配置、演员的表演,甚至服装、道具、化妆、置景等方面,都能给出可行性的建议。

其次,《霸王别姬》是一部与京剧艺术有关的电影。而在中国,能将京剧电影拍得出神入化的导演,除了崔嵬大师,恐怕就只有陈怀皑了。

由他参与执导的《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州》、《平原作战》、《铁弓缘》 等戏曲电影,都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艺术瑰宝。其中《杨门女将》和《铁弓缘》,还分别获得了第一届百花奖和第三届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的荣誉。

我想,这缘于陈怀皑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了解和热爱,也得益于他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研究。

他所执导的戏曲电影,一方面会充分展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又会利用电影的特点和优势,将唱念做打的精髓展现出来。

所以,1992年,陈凯歌执导《霸王别姬》时,只要陈怀皑来到现场,摄制组的所有工作人员,就都会围拢过来,簇拥在老导演的身边,认真地听取他的讲解,眼神中充满了虔诚和尊敬。

陈凯歌也说,在《霸王别姬》整个构成的过程当中,他的父亲陈怀皑给了他很多的启发。

从剧本的构思,到编曲的完成,都有陈怀皑的心血。

然而如今说到《霸王别姬》,众人却只记得陈凯歌,而遗忘了陈怀皑。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陈凯歌和他的父亲一样才华横溢,然而他与父亲比起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别。

无论是对艺术的追求,还是对情感的执着,还是为人的坦荡,陈怀皑都可以说为儿孙提供了极好的榜样。

然而这其中的很多东西,陈凯歌却都没有学到。

今天,雅清就想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昔日的著名导演——陈怀皑。

一、

1920年9月23日,陈怀皑出生于福建省长乐县(如今长乐区)的一个木匠家庭。

他最初的名字叫郑兆炎,进入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为他取了个名字,叫郑衍贤。

郑衍贤小时候家境比较贫寒,而且他的父亲在他1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他母亲的身上。为了帮衬着母亲养家糊口,所以郑衍贤在17岁那年就辍学进入到了乡间的小学任教,用微薄的收入,贴补家用。

然而郑衍贤从小就对戏曲艺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村口戏台,是他最常去的地方。每当闽剧戏班子来演出,他也总是听得如痴如醉。久而久之,他开始对民间戏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时也会粉墨登场,过一把戏瘾。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18岁的郑衍贤,改名陈怀皑,积极投身到抗日宣传的队伍中,并在实践中逐步展露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才华。

1941年,21岁的陈怀皑在同乡好友的资助下,辗转来到重庆,并报考了位于江安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戏剧导演专业,被顺利录取。

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就因为成绩优异而获得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然而他却更喜欢剧专的艺术氛围,所以留在学校,毕业后成为了演出组干事长和校友剧团的舞台监督。

在这里,他认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学习编剧专业的刘燕弛。

刘燕弛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她受党组织的指派,考入进了国立剧专,并成为了陈怀皑的学生。

陈怀皑从刘燕弛身上,感受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刘燕弛也被陈怀皑温文尔雅的性格,和博学多才的修养所深深吸引,两人在不知不觉间,便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1948年,陈怀皑因参加学生运动,而遭到当局迫害,他由此失去了工作。这时他的一位老师张俊祥,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他到香港,在自己担任导演的电影《火葬》剧组,从事实习副导演的工作。

也就是说,陈怀皑是在歪打正着的情况下,开始步入电影创作领域的。

为了拍摄电影《火葬》的外景,陈怀皑和刘燕弛随电影剧组来到北平,却再次被国民党当局四处追捕。于是陈怀皑和刘燕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北平,投奔到位于冀中平原的华北解放区,参加到了革命的队伍。

在这里,陈怀皑的艺术才华得到了全面的展示。他参与组建了华北大学第三文艺工作团,并担任戏剧队队长的职务,带领宣传队员,深入生活,来到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进行演出。

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

乡亲们的真诚和质朴,深深地感染了陈怀皑,那一张张笑脸,也给他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

这时的陈怀皑就已经认定,真正的艺术,一定要贴近生活才行,只有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1949年,新中国成立,陈怀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人民电影的创作中。他先是被调到中央电影局担任副导演,并在凌子风担任导演的电影《陕北牧歌》中出演了一个角色。

然后他又进入刚成立的电影学校担任老师,参与培养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电影演员,其中包括后来成为著名电影明星的庞学勤、李亚林、赵联、张圆、贺小书、叶琳琅等人。

1956年,陈怀皑进入北影厂,成为了由崔嵬担任组长的第二创作集体中的一员,并陆续参与执导了《虎穴追踪》、《祝福》等影片,还独立执导了《山里的人》、《生活的浪花》、《百凤朝阳》三部电影。

在北影厂,陈怀皑有一个雅号,叫“铁算盘”。是因为他对一部影片的成本核算和票房预期,都估算得无比准备。所以负责安排生产的汪洋厂长,无论上什么新片,都会找他担任高参。

而且他还长期担负着帮着艺术副厂长看样片的责任,因为他无论在艺术还是在技术两方面,都是行家。像他这样的“全才”,在北影厂,找不出第二个人选来。

可是在陈怀皑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担任独立执导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是作为崔嵬、谢铁骊等著名导演的帮手,辅助他们完成电影的拍摄。

而他和崔嵬之间的创作友谊,也在北影厂被传为佳话。

二、

陈怀皑和崔嵬的合作,开始于1959年。

这一年,北影厂计划将杨沫创作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搬上银幕,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影片,呈现到观众面前。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崔嵬和陈怀皑下了很多功夫。他们不仅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将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而且还通过电影手段,将其中的许多场景,进行重点丰富和渲染。最终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艺术瑰宝。

在合作的过程中,陈怀皑和崔嵬配合默契。每当崔嵬谈到一个新的想法,陈怀皑总能在第一时间心领神会。

而陈怀皑所提出的许多建议,也同样能让崔嵬心服口服。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陈怀皑的高情商。

高手之间的合作,通常会因为创作理念不统一,或看法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冲突,和意见分歧。然而陈怀皑和崔嵬之间,却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主要是因为陈怀皑首先摸透了崔嵬的脾气秉性,然后又对他的创作观念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所以两个人的配合,才会那么相得益彰。

此后,崔嵬无论是拍摄《北大荒人》,还是和西影厂合作《天山的红花》,都会叫上陈怀皑,联合执导。

当然,两人携手,在戏曲片领域所创造的辉煌成绩,最为引人注目。

从1960年到1963年,两人先后联合执导了《杨门女将》、《野猪林》和《穆桂英大战洪州》三部京剧电影。

而这三部电影之所以被广大影迷和戏迷全都津津乐道,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并没有对这些剧目进行照搬,而是通过电影的手段,根据电影的特点,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度加工和艺术再创作,使其既保留了京剧的原汁原味,又最大程度地呈现出了美不胜收的视觉效果。

他们用电影的语汇,来表现戏曲的唱念做打,通过电影所独有的时空关系,将戏曲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电影《杨门女将》中,他们首次将特写镜头运用到了戏曲片中,更为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形象。

而在《野猪林》这部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运用更加醇熟。比如在“林冲误入白虎节堂”这场戏里,两位导演就轮番用白虎节堂的匾,和林冲的眼睛,来对京剧中原本的空间关系,进行了重新处理,使其视觉冲击力,更为强烈,人物的情绪,也更加饱满。

还有在《穆桂英大战洪州》这部电影的一开始,杨宗保出场。原剧中只是过场戏,然而搬到银幕上之后,崔嵬和陈怀皑不仅增加了打斗的戏份,使得戏剧冲突更激烈,而且还通过各种镜头的切换,将杨宗保的艺术形象,树立了起来。

其中一个俯拍镜头,给我印象尤为深刻。以杨宗保为中心的三个圆圈的设置,不仅体现了京剧武打场面的绝妙,而构图精美,令人看后,回味无穷。

有人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

然而在崔嵬和陈怀皑所执导的京剧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却并不是“角儿”,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我想,这与他们的艺术追求,有很大的关系。

他们拍摄京剧电影,要求演员一不演行当,二不演流派,唯一的任务,就是塑造角色。

因为只有这样,观众看完电影后,才能对剧中人物形象,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1972年,原本已经“靠边站”的崔嵬被点名将现代京剧《平原作战》搬上银幕。当时崔嵬唯一提出的条件就是,和陈怀皑联合执导。

若不是惺惺相惜,若不是志趣相投,又怎会有“崔不离陈,陈不离崔”的说法呢?

要知道当时,陈怀皑和崔嵬一样,也是被“批斗”和“打倒”的对象啊。

三、

1966年,46岁的陈怀皑其实正处于创作旺盛期。

然而因为一场运动的到来,所以使得中国电影陷入瘫痪状态。

陈怀皑和北影厂的许多著名导演一样,都遭到了迫害。

不仅没有电影可拍,而且还被指派去扫厕所和烧锅炉,进行全面的改造。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人都从此一蹶不振,甚至选择了轻生。

然而陈怀皑,却始终保持着乐观主义精神。

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掉过一滴泪,也没有皱过一次眉。

就算让他去扫厕所,他也没有抵触情绪,而是同样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将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

只是这时,他依然没有放弃读书和学习,并不断叮嘱厂里的年轻导演如黄健中等人,一定不要放弃多读书。他说,你连续读十年书,到时候你就比身边的同龄人进步了一大截,再读十年,你将所有人都远远抛在后面了。

我想,陈怀皑在如履薄冰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他的性格原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陈凯歌的话说,就是胸中有浩然之气。

他给自己取名叫陈怀皑,意思就是一生追求光明磊落。

另一方面,更与他的妻子刘燕弛对他的信任,不无关系。

当身边人包括儿子陈凯歌在内,都逐渐远离陈怀皑的时候,刘燕弛却坚定不移地守候在他的身边,并地他说,别人不相信你,我相信你。

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对陈怀皑,最大的安慰了吧?

在那黑白颠倒的年代,许多人都曾做过令自己后悔的荒唐事。

比如陈凯歌,在他自己撰写的《青春剑》一文中,就曾自爆,在他14岁那年,当他的父亲和其他的老艺术家们遭“批斗”的时候,他为了表示和父亲“划清界限”,不仅在自家的门楣上贴上侮辱性的对联(词都是他写的),而且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他的父亲推到在地。

他说,在那一刻,他已经“背叛”了他的父亲。

这是令陈凯歌背负一生痛苦的一件事。

正如他后来抛弃了倪萍又转身娶了陈红一样,他做的很多事儿,都目的性太强了。

然而陈怀皑还是选择原谅了儿子。

不仅原谅,而且还尽自己所能,辅佐儿子成为了最优秀的电影导演之一。

四、

我觉得陈怀皑与他的儿子陈凯歌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有他的坚守。

其中包括对名利的淡漠,对人性的包容,和对感情的忠诚。

陈怀皑在北影厂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他有才华懂电影,然而他更多的时候,却是为另外的大导演甘当绿叶。

他和崔嵬合作执导了众多影片,然而他的名字,却始终排在崔嵬之后。后来他又与谢铁骊联合执导了《大河奔流》、《知音》等电影,他的名字,也排在了谢铁骊之后。1975年拍摄电影《海霞》,他也是排在导演钱江之后的。

由此可见,他真的是把名利看得很淡的。

当更加夺目的光环都落在崔嵬、谢铁骊等导演身上的时候,他却毫无失落之感。

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守得住寂寞。

在这一点上,陈凯歌是不是应该多学学他的父亲?

而且与陈凯歌因为网友吐槽他的电影《无极》便“睚眦必报”地起诉作者所不同的是,陈怀皑就算对伤害过他的人,也是以德报怨。

当年在运动中,有许多年轻人都参与过对陈怀皑的批斗。然而后来,当这些年轻人需要提携的时候,他总是不计前嫌,并且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

陈凯歌说,父亲对帮助那些年轻导演,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连几个月坐在剪辑室里剪片子,一句怨言也没有。

我想,也正是因为陈怀皑乐于助人的品质,所以使他无论在电影界还是在戏曲界,都积累了良好的人缘和口碑,赢得了无数人的尊敬和喜爱。

在陈怀皑的身上,还有一个闪光点,也是陈凯歌所不具备的,那就是情史十分干净。

话说陈怀皑他们那一代艺术家,在功成名就之后,也有许多离婚再娶的。

然而陈怀皑却没有。

尽管妻子刘燕弛体弱多病,很多时候都卧病在床。但他却始终对她不离不弃。

他们俩于1950年举办了婚礼,1952年8月生下儿子陈凯歌,此后又生下女儿陈凯燕。

此后44年的风风雨雨他们携手度过,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直到1994年,陈怀皑因患癌症去世,享年74岁。

其实在协助陈凯歌拍摄《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时,陈怀皑就已经被查出了肺癌,然而他却谁也没告诉,在拍摄现场照样谈笑风生。陈凯歌对自己父亲的病情,一无所知。

1993年,《霸王别姬》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大奖,陈怀皑也还在奔走相告。可是没多久,他便因病去世了。

因为陈怀皑的人缘好,所以听到他病逝的消息,众多老艺术家都纷纷表达了痛惜之情。

主演过电影《野猪林》的杜近芳,是陈怀皑最好的挚友之一,她说,我太怀念他了。在他走了之后,在电影界,像他这么爱京剧又懂电影的导演,着实不多了。

执导出《如意》、《良家妇女》、《龙年警官》、《过年》等影视作品的黄健中,是陈怀皑非常看好的一个学生。他说,当得知老师去世的消息后,他难过得躲在屋里哭成了泪人,那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哗地往下掉。

还有跟陈怀皑合作过《平原作战》这部电影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心中也充满遗憾。因为陈怀皑非常喜欢吃李光妻子沈健瑾制作的一种沙拉,所以总嚷嚷着要去李光家吃饭。可是这个心愿还未实现,陈老先生就悄悄地走了。

好吧,跟他的儿子陈凯歌比起,陈怀皑在名气上的确没有那么大。

然而他的人格魅力,真是够他的儿孙,学一辈子。

各位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