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影片的后劲如何?以猫眼相关数据来粗略统计,《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六部影片在春节档结束后至2月11日的15天中,共产生约44.27亿票房,与2022年春节档影片的同期表现相比,直接多了约10亿;与2019年、2021年春节档影片同期相比,也分别增加了约4.6亿和2.8亿。在中国电影家协会“2023年春节档电影现象研讨会”上,电影人们均认为发展到现今,“春节档”这个概念的产业、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值得重新去定位和探索。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画面来源:《中国电影报道》

‍‍‍‍‍‍

春节档结束整半个月,2月11日,新上不久的《黑豹2》哑火,依然是由《流浪地球2》等六部春节影片集体贡献了2亿的单日票房;而从12日至13日,双强《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又陆续进入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的前七和前十。今年春节档电影的含金量还是相当过硬的。

随着这期间火热的讨论,一个结论愈加清晰:今年的多数影片并非专门为春节档而做,正是这种特殊的多样性才使得它有了超强的爆发,也有了很强的后劲——而不少观众的总结虽稍显“武断”,却也能显出一些市场情绪:“不适合放在传统春节档的片才是好片”。

正如著名电影人陶经在中国电影家协会“2023年春节档电影现象研讨会”上所提出的,今年春节档给了电影人们一个启示,就是“反向的力量”,春节档不是就得放喜剧,“春节档是不少人一年唯一一次进影院的机会,我们应该让他们看到电影还可能是什么样的,可以激发对于多元化电影的兴趣”,“不光是满足几部片子票房的需求,要满足和扩容的是电影更广阔的市场”。电影人们正由这个春节档的许多现象去重新思考和理解“春节档”。

春节档的后劲‍‍‍‍‍‍‍‍‍‍‍‍‍‍‍‍‍‍‍‍‍‍‍‍‍‍‍‍‍‍‍‍‍‍‍‍‍‍‍‍‍‍‍‍‍‍‍‍‍‍‍‍‍‍‍‍‍‍‍‍‍

2023年春节档,六天以超67亿票房收官,位居影史第二;其中更有总票房和单片的逆跌态势、多个细节维度的破纪录,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可以看看在长假结束后至2月11日的十五天里,关于春节档的后劲。

根据猫眼数据来统计,六部影片在这15天中共产生约44.27亿票房,与2022年春节档影片的同期表现相比,直接多了约10亿;与2019年、2021年春节档影片同期相比,也分别增加了约4.6亿和2.8亿。

并且不能忽略的两个小因素是:一,今年影片数量是这几年最少的;二,今年情人节距离过年是比较远的,未含在这15天之内,而前几年春节档结束后随即就有情人节小档期再加热一两天。

因此这可以让我们实打实从数据上看到,节后围绕影片依然不散的舆论热度,是真正落到了影院观影层面。

与此同时,围绕几部影片的评价,也逐渐接近比较稳定的状态。我们由豆瓣评分来看,影片整体的综合平均分达到7分;其中最高的《流浪地球2》目前由近95万人打到8.2分,《满江红》《深海》《无名》也是在25万至77万不等的用户打分下,波动在7分上下至7.5分区间,基本良好;《熊出没·伴我“熊芯”》也得到了7分,是该系列自2017年以来的最佳口碑。

这是从2019年以来,最好的春节档口碑成绩。

而在这些评分背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关于主要影片的巨量讨论中,一边倒的“差评”或者“烂片”的论定比较少,而更主要存在的是因大众观念与审美的差异所引发的争议。这也是今年春节档的胜利之处,就像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卫在他关于《满江红》的文章中引“读者论”立场所言,“一部电影在被观众观赏之前,仅仅是部非自足性的半成品,只有它被观众接受、理解、咀嚼并结合自己先在结构中的经验和逻辑再思考、再创作后,才能称之为一部完整的电影”。大量观众的互动较真,应是电影和电影人渴求的回应。

更何况在这种争议循环中,影片们也都或多或少颇得市场的“实惠”。

类型化创作的成熟与突破‍‍‍‍‍‍‍‍‍‍‍‍‍‍‍‍‍‍‍‍‍‍‍‍‍‍‍‍‍‍‍‍‍‍‍‍‍‍‍‍‍‍‍‍‍

关于今年春节档影片,有一些作品与产业维度的现象是比较向好的。

比如创作的类型意识,普遍比过去更成熟、更凸显。同样在“2023年春节档电影现象研讨会”上,北京电影学院侯克明教授就评价这几部影片,“每部对自己的类型特别清晰,(在此基础上)追求创作上的极致,追求类型上的融合”。

在《满江红》编剧陈宇看来,“不能把类型作为公式和束缚,而是要利用类型进行创新与突破”,他认为今年春节档影片的创作者都有相对明确的类型意识,同时利用类型进行杂揉,突破观众的心理期待。

《满江红》的类型融合就进行得非常有代表性,将悬疑、悲喜剧、古装的大类型,及逃生、复仇、冒险等题材元素大杂糅,集中了各个类型题材吸引受众的长处,并由此握住了影院的主流观众群体。其中比如在悬疑性上,创作了包括事件、人物、情绪等方面在内的多重反转;在喜剧性上,一改近些年喜剧主流的“闹腾感”,而是更回归主打错位反差的经典喜剧手法;在古装方面,结合经典故事人物、传统文化精神、意象表达等,也实现了似乎已许久未见的一次相应类型翻新。

《流浪地球2》方面,则是在科幻维度上有了相较第一部更大的进步,同时在叙事上将人的具象情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以寻求变化。尤其重要的是它带来的启示:当没有抱着“市场最大化”的目标去“功利”创作,而是选择将电影该有的特质尽可能放大后,影片反而收获更多的观众。根据该片监制王红卫的分享,如果创作时选择把科幻门槛、知识门槛降低一些,把线索砍一些、时长压缩下来,对排片、对吸引观众进场或许会比较有利,或许也可以更稳妥地保证高票房,但他们最后没有选择这条路,还是选择去做好一部更加符合科幻电影概念的作品。

同样敢做类型极致化冒险的还有《无名》和《深海》:前者在大档期敢充分显露作者性,在黑色电影的艺术表达上甚至有意追求“过度的风格化”;后者则是在东西方动画结合探索上剑走偏锋,一面自己开创高难度的新技术,一面做不易讨好的心理意识解构描摹。

尽管成效不一,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创作的初衷都是尊重观众的审美与欣赏力;并且,也实际地贴合了时代的发展,毕竟主流观众对于作品的鉴赏需求是不断提升的,同时在信息爆炸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正在加入主力观影阵营,也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创作者不能再拿着老眼光去定义某种类型的“大众化”。

猫眼研究院院长刘鹏有指出,电影票房近几年的状态是非常两极化的,有一半的影片都是赔钱的,腰部影片在减少,票房五千万到五亿之间的影片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状况下,实际上春节档作为行业风向标的价值是很大的,在如今年春节档各类成熟类型创作的示范下,如果行业中的影片创作能够有效地定位清晰、创作明确,就能首先从作品层面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现状。

从今年春节档来看,值得被提及的产业进步状态,是IP化、品牌化的进一步发展。

“熊出没”系列毋庸置疑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而从今年其自身迭代的状态来看,随着“养成”过程中最早一批小观众向青年阶段迈进,该内容IP也在由低幼市场的基本盘初步向成人向覆盖。典型如其近两年内容主题往轻科幻、智能等社会热点靠近,情感内核也在借由相对简单的讲述方式去触碰有启发性、更现实的社会议题,以此为当下陪伴孩童观影的家长群体提供更好的价值观感,留住和吸引低幼动画的核心“购票人”,也进一步扩展吸引年轻成年受众。

在《流浪地球2》监制王红卫看来,一部电影的IP化,“其实绝不简单是续集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用户的问题,观众黏性能实现,才有可能做起来”。根据灯塔发布的报告,《流浪地球2》的观众中有三成看过第一部,这是第一部的成功留下的基础,而通过第二部作品科幻品质的更大幅度提升,连续的成功会使得观众的黏性和市场的信心更充足;同时通过如撰写世界观设定集、建设素材库等大量片外工作构建起该IP继续扩容发展的体系,这个内容大IP到此终于初成。

最好的印证或许就是“流浪地球”周边众筹的意外——原本30天内募集10万的目标,在10天内就猛然冲到1.2亿,严重超出发起公司一年的产能,被迫下架。这是一种来自IP的惊喜,也同时指向了“流浪地球”和电影人的下一阶段任务,IP孵化与运营的专业化工业化。

越来越窄,是很危险的‍‍‍‍‍‍‍‍‍‍‍

人们都注意到在今年市场中,标准、典型的合家欢与纯喜剧这样春节档的传统基础片种,是存在比较少的,也不再有过往那样高的关注度。

用户心理的变化、市场的迭代是快速的,电影人们也在意识到,为了一个档期的特殊性,追着越来越尖僻越来越窄的方向去做创作是很危险的。更何况,从今年春节档的惊喜与意外来看,对所谓春节档“需求”的传统理解已经出现偏差,对于春节档所代表的核心场景需求、情绪需求、价值需求,到了需要重新去摸索和定义的时点。

正如“2023年春节档电影现象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卫所提到的,电影有“探索的超前度”和“继承的固守量”,对于两者要有均衡的把握,尤其是在面向大众观影时。

疫情三年至今的几个春节档,每一个春节档在产业层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成了一种特殊的审视机会,令电影人去重新思考这个概念的产业和文化内涵以及市场价值。

在电影市场票房分析者刘嘉看来,疫情三年影市的艰难状况,更完全释放了春节档的“黄金价值”,而从目前看,“因为观众量还未达到最大化、上座率未达到最大化、放映产能也不是最大化”,集节目之大成在集中的黄金档期放依然是可行的。

在此基础之上,事实上当多样化的优质影片促使春节档有着持续上升的后劲时,电影人们在考虑的问题是,春节档的概念是否可以扩大。比如春节档的容量到底有多大,正如今年最终实际参与竞逐的电影只有六部,是近几年的一次特殊,它到底是有利于影片竞争的展开,给有潜力的影片更大空间了,还是没能握着原本有可能的一部分群体,原本可能再往上更探一步?包括周期是否可以延长;档期影片多样化类型的呈现从怎样的结构才更合理、更符合市场持续发展需要;未来电影标准片长多少合适,新媒介对新一代观众在观看时长上会产生多大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等等。

不过回到现下,国内电影市场的短板仍是优质优量的作品数量不够。大档期拉新,小档期留存,在今年春节档营造出的社会动态与产业价值之下,接档依然是个大问题。从节后第一波来看,《黑豹2》显然没能完成期待,随着春节档影片效力来至尾声,在2月13日开启的新一周,即将到来的情人节小档期,以及《中国乒乓》的重新上映与漫威宇宙新阶段开启之作《蚁人3》的上映,是否将很好承接住市场热度与观众期待,我们将持续关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