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画少年的天空》播到现在,“周名德是否能一穿九”的终极大悬念、尚未解开。

预告片里“哇只差三票”“神仙打架”“实在想不到”等诸多内容,都充满“勾引”意味。

无论结果是周名德一穿九,还是哪位在车轮战中逆袭反超,《会画少年的天空》都足够独特、足够勇敢、足够美。

最后一场终极大展之前,无缘入展的画家们要逐一告别。

李冰冰组,只剩孤零零一个。

当然这一个非常强劲(一穿九悬念就是他)。

李冰冰对只剩一个的状况显然有诸多遗憾。

告别时她很真诚,她说诸位在艺术上永远都是她的老师。

甚至一度泪洒当场。

此后的车轮大战中、她作为策展人,为第一个登场的周名德拉票,一番话也至情至性很感人。

情商很高,堪称教科书级别发言。

为自己阵营的周名德拉票之前,她先向对面“敌对”的苏杭,表示了对他的欣赏,表达如此作为的不得已。

举动很体面。

类似举动也很容易沦为表面作秀花活,但李冰冰状态诚恳又聪明。

虽是为周名德拉票,这一番话下来也无形中很为她自己加分。

李诞也是一如既往聪明,看清局势之后,迅速抛出“我们苏杭是要输”的结论。

很聪明打“如果你们让他悬殊太大,他就不能进前六”的牌。

如此以退为进,以攻为守,思路着实聪明。

很有实效。

李诞一直是“乍看很不靠谱但其实很聪明”画风。

在各路谈话类节目当中,他表现都很亮眼。

离开他本职的脱口秀,也离开语言类的辩论节目,他在《会画》中依旧存在感很强(当然也并不喧宾夺主并不抢戏),优秀。

好笑的是,李诞还顺势“挖了个墙角”?!

这事要从告别阶段说起。

画家们告别时,李冰冰说完一段感人发言,全场一片“嘤嘤嘤”“呜呜呜”既视感。

这个时候薛大威跳了出来,他说他要整点活。

?!就很好笑。

留着阿凡提同款小胡子,说话不紧不慢有自己独特的节奏。

丝毫不紧张、不伤感、不僵硬,很松弛。

甚至还调侃“专家们背刺我”?!就很好笑。

他甚至有一种“褒义的猥琐和油腻”(褒义的)。

可可爱爱有特色。

他几句讲完、我迅速遗憾:这位少年你不打算往语言类节目上发展一下吗?

果然李诞更迅速,当场挖人!

他真挖假挖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档不走寻常路的宝藏综艺,存在本身就已经很出色。

一,强取舍关系下的重新思考。

各路综艺里,《会画少年的天空》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形容恐怖都不足以描述。

这俨然就是螃蟹本身吧?

(?螃蟹吃螃蟹?听起来哪里不大对的样子)

卫视周五播出的综艺节目,取材很专业、内容颇有门槛。

一着不慎,便会曲高和寡;

难点不仅仅在于如何“美育”。

更在于,如何在青年画家的专业,和综艺节目的悬念感、娱乐感、可看性之间,取得平衡。

设定赛制两两斗画,如果一切都一目了然、没有悬念和反转意外,会特别平,特别寡淡。

但如果太有所谓“综艺感”,又容易引发误会、激起反感,也同样容易被诟病:从选秀搞到画画、还在玩那一套操控“提前安排剧本”。

《会画少年的天空》大概没少在“专业性和大众性”“美感和综艺感”等诸多对立概念之间,寻找均衡节点。

至少目前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比如这一段徐圣伦、任刚和苏杭的故事。

央美德比,且对徐圣伦来说,余下的两个选择对象,左右手都是兄弟、横竖都是熟人。

他最终选择任刚,成功送给苏杭“轮空”。

至于徐圣伦和任刚带来的两幅作品,画风差异很大。

起初,我第一印象完全是“如果在现场,完全不知道应该站哪边”。

风格路数迥异,又都美,这咋选?

作品阐述阶段,看起来酷酷的徐圣伦反而相当紧张。

没能完美把握好时间。

尽管不完整,但他所阐述的内容,依旧很吸引我。

说家某些时候是离散的,说人生无常。

而这变动不居的搬家中场景,就是他理解的“中国家庭”。

那边厢,任刚则表示画和他的生活有关,粉色甜蜜恰好是他的心情。

他说有一段五年恋情想维持更久。

(四舍五入算变相求婚?)

听完两位阐述之后,我个人会很坚定选择徐圣伦的画作。

(没有说甜蜜不好或者浅薄的意思)

绘画技法、构图技法、完成度等专业内容,我一概没有。

但“离散无常”这个概念切入,在我看来更有想法。

没想到的是,徐圣伦被火速淘汰出局?

然后又被五位专业“复活”?

嗯?你们这个赛制这么刺激的吗?

从戏剧性和冲突性角度来说,结果和预期一致与否,会迅速产生戏剧性看点和强烈情绪;

从欣赏作品的角度来看,画家本人阐述、专家团点评,以及随时要PK掉一个人的残酷模式、只能选一个的排他模式,都在催动对画作进一步思考。

看完《会画少年的天空》、我当然不可能学会画画,但似乎有了“如何更投入去欣赏画”的新切入点,并且很有获得感。

二,表达。

这档综艺主旨之一是“美育”,如今的舆论环境中想“教育别人点什么”,往往容易出力不讨好。

娱乐化、碎片化、空心化,奶头乐大行其道,带节奏永远有利可图。

噱头,争议,哪一项都比“美育”更容易收割流量。

美育很难,对一档综艺节目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敢打出这个flag,敢有这样的念想并执行,就已经值得鼓掌。

节目里出现的每一件作品,画风各异、形态各异,但都是一次次浸染式的“美育”。

周名德带来的巨幅画作,第一眼就已经很有冲击力。

第一瞬间就非常震撼。

他提及画和现场的交互关系,说现场是一个山坡造型,而这个作品则不至于被场域吃掉。

可以在画中(多条陈)行走,有穿行山中的感觉。

听完了是让我抓耳挠腮想去现场看的程度。

另一边,苏杭的画作是搬运床垫的场景。

如果没有他的阐释,对我个人而言冲击力会稍弱。

这一期主题是“艺术为人人”,他说青年画家们也是人人。

他和朋友们,曾经一起在罗马湖群租,是城市边缘的一个小社群。

而他所画的,就是拆迁时搬运床垫的真实场景。

这大概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昔日罗马湖桃花源的覆灭”吧。

浓郁色彩、复杂情绪,揉进一张小小床垫里,很有分量。

专家团数位老师,都提及对罗马湖的复杂情感,赞许他关注现实提出问题的勇气和锐利。

至此,再看他这此的作品、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重点是“他在表达”。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会画少年的天空》吸引人。

第一眼,是直观层面的好看。

虽然我不懂画,但一眼看过去,印象很美。

而更持久更有渗透力的,或许是“表达”本身。

无论是诗歌、音乐、戏剧、雕塑,艺术的灵魂不是皮囊之美、而是表达的内核。

表达个人的情绪,表达时代的特征,表达对重点议题的敏感和关切。

各路流行文化速成快餐中,充斥着好看皮囊和轻浮快感。

然后呢?

笑一笑乐一乐,然后就没有了。

归根结底,空心娱乐化的症结,在于缺少真正的表达。

而这里苏杭、徐圣伦和小伙伴们,在用画笔真诚表达,这很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