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宋增建,北京“商业开源”创业项目创始人,最近我们开始在电影行业,尝试一些创新。我用完全公开的数据,分析了一下2023年2月3日,在国内影院的票房总收入排第1位的“北京首都电影院西单店(LED巨幕)”,电影《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两部片子的排片情况,发现一些很奇怪的地方,我想不明白背后逻辑,欢迎专业人士,来分析点评,解惑一下。

下面的手机截图,来自“猫眼专业版app”,和支付宝内的“电影演出”小程序(也是大家常在支付宝内,买电影票的入口),我进行各张截图的时间,基本都在2023年2月4日13:30左右。请大家一一看下去,就会发现一些很奇怪之处。

●【一】、我们先看一下,做截图之前的一天——2月3号,全国影院的票房分账排名,北京首都电影院西单店(LED巨幕),排第一位,20.4万元(能查出来,《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两部片子,给影院的票房分账比例,都是52.27%),由此倒推出来,2月3号,这家影院的总票房,约是39.03万元,这代表了我们国内,单家影城,一天内的最高票房水平。(见下图:图1)

●【二】、再看一下,我做截图时,截止2023年2月4日13:27:37,此时两部片子的当天全国票房对比,《流浪地球2》是7502.62万元,《满江红》是5832.38万元。这是《满江红》单日票房压过《流浪地球2》多天后,票房排名开始逆转的一天。(见下图:图2)

●【三】、接着再看,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家票房全国排第一的影院, LED巨幕,应该是其主打。但看看2月4号,13:30到24:00这段时间的排片影厅,《满江红》占据了8号厅、9号厅,总共6场的巨幕影厅排片,而《流浪地球2》只占据了9号厅仅1场的巨幕影厅排片。两者的比例是6:1。

而这段时间内,《满江红》总共有14场排片,《流浪地球2》总共有12场排片,两者的比例是7:6。

由此可以看出,在排片总场次很接近的情况下,《满江红》占据的巨幕影厅排片数量,是《流浪地球2》的6倍!

发现这一点,很是诧异!因为我一直觉得,硬科幻影片,在巨幕影厅播放更震撼,而普通的历史类、喜剧类等影片,播放时的屏幕大小,好像并不太重要。但在这家影厅里,好像这个规律翻了过来,我很难理解。(见下图:图3、图4、图5)

●【四】、我们再看看,当天在13:30这个时间点,已经预订电影票的满座率情况。我们能看到,在很接近的场次时间内,《流浪地球2》的预订上座率,相似或是超出不少《满江红》的预订上座率。结合上面第【三】条的分析,就觉得在上座率更好的情况下,《流浪地球2》获得的巨幕厅播放机会,要少得多(仅有1/6),就似乎显得非常不合理。

下面比较四组,在同一时间段内,两部影片的预订上座率情况。注意,下面各张截图的上座率,只是中午13:30这个时间点左右,人们预订的各场次的购票情况,有可能和最后实际上座率有一定出入,仅供参考。

▲(1),14:00左右:

两部电影的上座率情况,分别都在巨幕厅播映,《流浪地球2》的预订上座率,比《满江红》多了大约20%。作为《流浪地球2》,在2月4号日13:30至凌晨这段时间,唯一获得的巨幕厅播放机会,在271个座位中,仅仅有19个空位,预订空位率仅7% !(见下图:图6、图7)

▲(2),16:45 到17:45左右:

我在此选择了四张截图。《流浪地球2》有两张截图,是16:45和17:45的,都是普通厅,但预订上座率较满。

《满江红》也有两张截图,是17:00和17:45,这两场都是在巨幕厅播放,但预订上座率很低。

(见下图:图11、图9、图8、图10)

———

▲(3),20:00:

两部电影各有一张截图,是同时上映的,《流浪地球2》还是普通厅,《满江红》是巨幕厅。这个时间段两者的预订上座率都不高,比较接近。可能在西单商圈游玩的人,这个时间点正在吃饭,是这个商圈看电影的冷清时间段。(见下图:图12、图13)

▲(4),20:45~21:00:

这个时间段两部电影各有一张截图。《流浪地球2》是普通厅,预订上座率约50%,《满江红》是巨幕厅,271个座位,仅预售出了两张票,预订上座率不满1% (见下图:图14、图15)

——————(上面是4组时间段,预定上座率比较的截图)

根据上面4组时间段的比较,能看出,《流浪地球2》,在大多数情况下,比《满江红》预订上座率要高出一截,甚至有时是一大截,但《流浪地球2》,作为硬科幻大片,本身最需要巨幕播放的机会和效果,但在这家影厅,获得巨幕影厅排片儿的机会,只有《满江红》的1/6,似乎看上去很不公平,这是2月3号国内票房排第一的影院的情况,不知道还有多少影厅也是这种情况。

我个人认为,是否因为之前《满江红》的单日票房比《流浪地球2》更高,各影城,需要提前三四天,就要确定各部片子的播放影厅、场次等排片情况,导致出现这种现象。

但即使这样,我仍然觉得,影厅作为商业机构,本身应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商业逻辑上看,似乎让《流浪地球2》,获得更多巨幕影厅的播放机会,至少和《满江红》相等,而不应该相差6倍,是能够让影厅获得更大利润回报的做法,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似乎在商业逻辑上说不通,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来帮我们分析解释一下。

●【五】、最后我说一下我们商业开源这个创业项目,想在电影行业做的一些创新。

我们这个创业项目,尝试在不同的行业做一种公正的第三方,研究面向用户不断优化的解决方案,并整合资源去实施。

对电影行业的开拓,是我最近在看了《流浪地球2》后,产生的一些想法,我已经找了一些最近上映电影的制片公司,包括在影院进行小样本的观众测试,初步获得了较好反馈。

眼下,我们想打造一套,不同于传统电影行业宣发模式的另一种模式,把一部电影真实的大量观众观影体验,和评分数据等信息,通过现场实地大样本采集,再通过网络分享给广大潜在观众。

比如,当一部电影上映后,我们先在北京尝试,未来铺向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进行观影后实地采集观众的观影反馈。等观众散场后,询问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打分,有时还会拍摄一些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真实反馈视频。通过不断优化创新,一个人一天可以采集300~500人的实地观影反馈,假如全国各地分散50个人,一天就能收集上来1.5万人的观影数据,一周左右就能收集10万人的观影数据,这么大数据量的样本采集量,基本上就很能代表影片受欢迎的真实程度了。这些数据都是现场实采,尽一切可能,屏蔽和消除,各影片方和他们的宣发公司,对我们这套体系的干扰和影响,我们尽一切可能把最真实的数据,特别是评分和评论,分享给广大潜在观影人群。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观众对这部电影真实、丰富的反馈,通过10万人的观影数据收集,包括很多人观影后的视频反馈,这些都是全国各地实地采集,然后实时分享给广大观影观众,从而帮助很多观众判断是否去看这部电影。

在这个初步做法之上,未来还会探索更多的创新,主要目标,是帮助观众在看一部电影之前,尽可能精准的辅助观众,作出个体化对这部电影喜好程度的预判,并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越来越精准。这样,未来很多观众,就能在看电影之前,很容易了解清楚,自己对这部电影的精准的喜好程度预判,选择看或不看,或是选择看哪部影片。

我们未来的种种创新,都是尝试从广大电影观众视角,如何获得越来越好的解决方案,帮助观众整体提高观看电影后的满意程度,并且帮助无论大片儿还是小众电影,能更精准的找到,并获取那些更喜欢看本部电影的观众。

这里面,有很多很多值得创新的地方,我们商业开源创业项目,未来本身的目标就是要走向很多行业,电影行业是我们最近刚刚开始尝试的,这里面潜在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多种,希望未来跟电影产业链,有机会探索出一些重要创新。这一切,刚刚开始……

——宋增建,2022年2月5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