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喜剧人的“洗礼”与“进阶”,更有喜剧行业尝试多元、拓展边界的可能性。

文|霓星

“原来大家相聚在这儿,快乐就很简单。”

伴随着欢快的节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尼格买提在歌声中登场,六组喜剧人会师,《喜剧的喜聚》“年度大聚”拉开帷幕,观众的笑声推向另一个高潮。站在尾声处回望,这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中心推出的语言类综艺自一开播便吸引了受众的热切关注。

不仅如此,主流媒体和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们纷纷点赞《喜剧的喜聚》,大批年轻观众也在社交媒体上围绕喜剧人、喜剧作品等展开积极讨论。管窥其创作,这档节目为何如此深受观众喜爱?在假期档的大潮之下,它又如何成为喜剧类综艺创作的新标杆?这里有一份启示录等待查收。

“聚”出新意,

探索喜剧表达的更多可能

“想笑”的刚需不减,但“要笑”的阈值提高,喜剧类综艺破题同质化竞争?

总导演赵越认为,应该从观众对语言类节目最大的期待“欢乐度”入手,“好笑”恰恰是喜剧综艺的立身之本,如果连这一条基准线都不能跨过,更遑论其他。

秉承着这一创作原则,确定深耕喜剧领域后,赵越和创作团队发挥善于抓重点的创作能力,让喜剧创作回归核心——能留在舞台上的,都是能让人发自内心感到快乐的作品。每一处情节的设计恰到好处,演员们在肢体演绎和语言中出其不意戳中观众的笑点,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碰撞出一簇簇搞笑火花。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喜剧的喜聚》散发出一种纯粹的感染力。

具体到操作上,这种感染力的塑造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喜剧的喜聚》不限形式和种类,允许多种“语法”来阐释快乐。

在节目中,观众能够看到相声、小品、脱口秀、默剧、音乐喜剧、功夫喜剧等多样化喜剧形式百花齐放,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例如,在收官节目中,金霏、陈曦、李丁、郑健四位相声演员在年度大聚上带来的群口相声将传统的“捧逗之争”用新鲜的表达呈现出来;《幸福定制》将音乐、舞蹈元素融入到语言类节目中,一开始便用歌舞形式呈现“节日定制屋”创意,一曲音乐结束,“无论什么节日都会很新鲜”已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此意义上,《喜剧的喜聚》展现了出喜剧和喜剧综艺的更多可能。

而为了强化内容创作的底层逻辑,节目在形式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没有嘉宾投票和点评机制,取而代之的是打破社交距离的“喜聚空间”和更关注大众观感的“品笑团”。赵越在介绍这一创作思路时说道:“从传统上来讲,喜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需要观众验证的行业,需要面对观众的现场反馈。因此,观众对于作品的解码亦反过来构成作品本身的一部分。”

从演员候场时的聚会场景,到表演舞台上的多变空间,这些围绕着“聚”这一关键词展开的设置都让《喜剧的喜聚》搭建起观众、喜剧与喜剧人直接的深度互动。

“聚”出成长,

喜剧人为行业输入养分

题眼中的“聚”究竟是什么?

总导演赵越揭晓答案,这不仅是每一个喜剧作品和其带来的笑声,还是坚守在喜剧行业里的“中坚人”。16组喜剧人中有来自开心麻花、大笑工坊、嘻哈包袱铺等不同的喜剧厂牌带来小品、相声、默剧等各式各样的喜剧作品,也有音乐人、功夫人等跨界尝试喜剧形式——他们更是赵越口中“可爱的、努力的、热爱生活的喜剧人”。

在节目中,喜剧人们收获了与其他喜剧人互相切磋、合作的宝贵机会,而当喜剧人收获成长,由他们构成的喜剧艺术也得以真正地发扬光大。“今天这个组合更凸显了‘喜聚’的意义。”蔡明点评收官节目的《如此直播》时说道。与马旭东合作的喜剧人们都是各自作品中的男主角担当,但这一次他们一起改本子、想包袱,只为了舞台上的最好呈现。

观众看到的是喜剧人们在一次次作品中不断精进的表现,这背后却是他们数年如一日在喜剧行业中的坚守。马旭东出生在河北唐山的一个普通家庭,从主持人到喜剧人,他的逐梦道路多有坎坷,起初来到《喜剧的喜聚》舞台,马旭东也总是担心自己演不好,在吴彼和其他喜剧人们的鼓励下,他的表演一次比一次惊艳,在舞台上塑造的《办卡办卡》中的理发师托尼、《简单点》里的糊涂县令、《如此直播》中的马老师都深入人心。

这也是《喜剧的喜聚》的创作初衷——成为打在喜剧人们身上的一束聚光灯,将在喜剧行业内摸爬滚打的编、导、演人才拉入大众视野当中。

除此之外,一代代喜剧人为行业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以及新老喜剧人之间的传承,在《喜剧的喜聚》上得以描摹。致敬赵丽蓉、巩汉林、金珠三位前辈的经典作品《如此包装》,马旭东和伙伴们基于短视频直播盛行的时代语境创作作品《如此直播》,同一个动作设计让年轻一代的喜剧人真切地感受到当年赵丽蓉老师带着腿伤跪在地上的敬业精神。当马旭东读出自己排练间隙创作的短诗,“唯有真诚与感动是一针镇痛剂,让我在一场场探索与表达的深渊里以光为纸、以地为墨,静静潜伏,等待落笔”,能够感受到的是这份对待喜剧的热忱和专注,正在喜剧的中坚力量中流转。

正如结尾大合唱中唱到的,“我做了那么多改变,只是为了我心中不变。”这便是对喜剧人们的喜剧道路,最好的写照。而更好的结局是:我们看到了喜剧人的“洗礼”与“进阶”,进而才能看到喜剧行业尝试多元、拓展边界的可能性。

“聚”出价值,

温暖余味才是立意旨归

“让人欢笑,这才是喜剧。”而好作品的标准并不止于此。

回望一整季节目,《喜剧的喜聚》这片喜剧创作土壤上诞生的作品口感丰厚、回味隽永。“那些真正能够打动人心、能够让人产生共情和共鸣的作品,才能受到大家的喜爱。”赵越说道。

如何真正打动人?这档节目用喜剧的方式讲述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其中,有的作品正视青年情感刚需,汇聚笑对人生的力量;有的作品引导观众正视现实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考对抗焦虑的有效途径……而这些能够引发观众共情、共鸣和共燃的喜剧作品,都以现实生活为底色,兼顾创意与立意,让观众能够由衷地会心一笑,并在笑过之后还能回味起温暖余味。

这也是冯雷认同的创作观念,“不光是喜剧创作,所有的艺术创作的创作源泉都来自生活当中,来自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在他看来,只有善于观察、积累,捕捉到生活的细枝末节,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提炼,才是艺术创作的规律。

用艺术的手段去关照现实的光辉,节目中的很多热点话题如婚恋交友、反诈、网络成瘾、熬夜等也描摹出更真实的力量。在年度大聚中,张维威、余钦南带来的小品《我的老伴机器人》运用喜剧的表达方式给出高新技术发展背景下对人与机器、情感与技术的思考。这亦是《喜剧的喜聚》的意义所在。

在社会向上,以笑声为媒,引导受众思考更多人生命题;在行业向上,通过一个个有温度的喜剧作品,这档节目向行业传递出呼唤,喜剧需要照拂受众的精神世界,自发自觉地传递正能量。这也是温暖现实主义所倡导的立意价值。

“缘起喜剧,圆满喜聚。”虽然《喜剧的喜聚》一整季节目已经落下帷幕,但节目对于喜剧综艺创作的线索将生成源源不断的启发,也将推动喜剧行业朝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