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杠刷了一下,小破球2的累计票房目前已经突破了27亿,官方授权的电影周边,众筹金额也达到了9500万左右。按照这个势头,小破球2的票房再往上冲冲不是问题。
#衷心希望小破球的票房还能节节攀升#
作为征战春节档的一员猛将,《流浪地球2》的剧情和看点阿杠不再过多赘述,对这部片子感兴趣的观众估计早就跑到电影院二刷三刷了,而且随着电影的热映,各种分析帖和电影细节更是满天飞。
比如图丫丫衣服图案这个小细节,现实世界里的图丫丫衣服上是笑脸兔子,而数字世界里却是哭脸。
#在《流浪地球2》里,类似的放大镜细节比比皆是,导演是真的很会埋线,这谁看得出来……#
所以今天阿杠更想和大家聊聊这部电影幕后一些偏喜剧的地方,说说最近被封为“化缘大师”的郭帆是怎么把《流浪地球》系列“凑”出来的。
下面请大家点击收看,《郭帆空手套白狼拍流浪地球》的故事。
在《流浪地球》项目开启之前,郭帆作为一个本科学法、二战才考上北电管理系研究生的业余导演,早期代表作是口碑并不突出的《同桌的你》。
这两天六公主还先后放了《流浪地球》和《同桌的你》两部电影,极其故意地把“回忆杀”拉出来。哈哈哈哈,就说六公主有多笋吧。
当时执导过电影《疯狂的石头》的导演宁浩,手里有《流浪地球》的版权,后来为了扶持新导演把版权给到了郭帆,于是郭帆拉着自己曾经参加过快男的好哥们龚格尔一起搞着这个项目。完全没有制片人经验的龚格尔觉得自己不行,结果郭帆上来就是一通“精神鼓励”。
大概的场景就是:郭帆语重心长的鼓励龚格尔,跟他说“你行的,你没问题的,你可以的!!!”
郭帆这个“大忽悠”把好友拐入局后,又开始瞄准其他部门。
资本方面,通过三年的前期准备打动了中影、北京文化和万达(后撤资)三家上市公司;
演员方面,拍《流浪地球1》时打着刘德华+梁朝伟的“双影帝”旗号“骗”来了不少演员,参演的吴孟达老师更是接受了郭帆的“精神洗脑”,鼓励自己“有生之年能拍到这种电影,能够在我们中国影史上留下一页,值了”,最后拍完直接住院,连片酬都没有。
还有忽悠其他演员的段子,包括但不限于:
郭帆忽悠李光洁,说这是第一部科幻重工业,还说外骨骼40斤,结果实拍穿上才知道40kg;赵今麦要中考,她妈妈不让她去,郭帆说可以负担她的作业,事实是他连初中数学题都不会做;参演的一个韩国群演,拍完都觉得这是个骗子剧组,后来是老婆看了电影才发现他有十几秒镜头……
制作团队就更加离谱了,摄影组的设备是摄影老师自己掏腰包买的;特效部门没有UI组,副导演带着两个小姑娘从头开始学;找不要钱的大学生程序员做特效,薅完人家后这些人还兴高采烈地去电影院捧场……
郭帆:会不会做不要紧,忽悠过来再说……
就这么说吧,地有多大产郭帆就有多大胆,完全本着“把人骗进来杀”的宗旨。这些“被骗”的人里,最“冤大头”的人是吴京。
这段故事大家想必很清楚了,吴京从一个看郭帆可怜决定客串三天的边缘演员,一步步发展为《流浪地球1》的投资方。
#吴京当年拍《战狼》时也很难,所以很感同身受#
一开始吴京只是客串,后来郭帆给他加戏加成了绝对主演,不知不觉变成主演的吴京片酬贼贵,又免了片酬。到后期没钱了,郭帆直接轻车熟路跟吴京说:京哥,剧组没钱了,你能不能投一些钱……
吴京:你见过了-6000w片酬、贷款上班的主演吗?你见过演了三十一天的客串吗?
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啊,阿杠是真的有被笑到,这背后故事都能拍成一部反诈电影了(不是
咱就是说,还好郭帆不干传Xiao,不然一套一个准。
怎么说呢,拍《流浪地球1》时整个剧组是真的没钱,场景和道具啥的直接能蹭就蹭,1里好多太空舱和衣服都是隔壁《疯狂外星人》的导演宁浩借给他们的,这个也能理解。
阿杠寻思当初那么穷,《流浪地球1》票房好了后,总能“挥霍”一下了吧,可是郭帆偏不,他依旧走的是“骗吃骗喝走天下”的路线。
撤侨主题的电影《万里归途》,原定的导演是郭帆,他带着团队也搞了好多前期工作,可开拍前郭帆一拍脑门觉得好兄弟饶晓志更适合于是立即转让。后来他做了这部电影的监制,还顺便蹭了非洲场景拍《流浪地球2》,这也是吴京出现在《万里归途》彩蛋里的原因。
同期,他还跑去隔壁《独行月球》剧组蹭了部分月球场景和返回舱。
到了演员这块儿,直接不装了,理所应当地告诉他们没钱,来帮忙一下吧。
《流浪地球2》的音乐作曲阿鲲,也是被郭帆薅来的。阿鲲自己说,他和郭帆是在厕所偶遇,当时就一见如故,这才入伙给《流浪地球》配乐。
emmm,咱也不是很清楚,在厕所到底是怎么个一见如故,反正最后阿鲲老师写了很多命名直白的曲子,像是“导演最后非得让作曲加的”、“万精油型 放在哪里都能用”这些,每个都很好笑。
就这经历,谁看了不说一句郭帆——化缘大师。我们以后也不要叫他郭帆了,叫他郭唐僧吧哈哈哈哈哈哈
郭帆:v我50,我要拍流浪地球。
这些幕后略显喜剧的故事,对于已经了解《流浪地球》系列的观众来说,是鲜活的惊喜。而且虽然我们嘴上调侃郭帆是“雁过拔毛”的化缘大师,可这些幕后故事也同样证明了中国的电影人对电影梦的执着和坚守。
无论是前辈宁浩对后辈郭帆的提携,还是演员们明知是“坑”依然愿意投身的激情,亦或是这一路以来的跌倒摸索和未来的传承,都很美好的。
最近在路演时,郭帆就分享说,他拍《流浪地球2》时找了20几个电影学院的学生,把他们分布在每个部门专门负责记录错误。这些经验梳理没准儿就会成为教材,给后来人的告诫。
当然,无论一部电影的幕后故事多么有故事性,评价这部电影好坏的还是内容本身,而这个话语权永远掌握在观众手里。
《流浪地球2》上映以来,阿杠看到了很多关于它的讨论,有高度赞扬它是“国产科幻电影之光”的,有花式安利和朋友们一起讨论电影的,还有不懂就问被这部电影勾起科幻兴趣的。
总体来说,《流浪地球2》的观众都有自己的思考。可在这些积极地讨论里,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部分观众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愣是从中看出了高级人类的优越感。
有人觉得《流浪地球2》前期的文戏冗长,他们骂“《流浪地球2》是有观影门槛的,你看不懂是你的问题。”
有人质疑电影的台词设计,他们骂“只有没看懂的人才会自以为是的吐槽”。
这个“全天下我最懂的态度”,不知道的还以为个个都是物理学家军事专家天天搁家造火箭呢…
甚至还把科幻题材奉为圭臬,觉得家庭剧和言情剧为什么受众多,纯粹是因为没有观影门槛谁都可以看,可科幻题材门槛高,“文盲看不懂、逻辑不行的人看不懂、九年义务教育没达标的也看不懂。”
在这些人眼里,仿佛《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是什么高等人群筛选器,你看得懂你就是高智商高学历的代表,反之就是没思考、低智商的下等人。
一些嘴欠的观众,还划分出了不适宜观影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文科生(特别是文科女生)、喜欢看韩剧和言情剧的人、泡沫剧爱好者、没有枪械基础的普通人等等。
在部分观众心里,性别也是观影类型的选择标准之一。不只是《流浪地球2》这一部电影,同期在热播的电视剧《三体》同样遭遇了这个问题。
部分男性观众固执的认为,女性天生对于科幻、物理、超自然这类的题材无感,她们也看不懂这些东西。就算有人站出来说“虽然影片里的战斗机型我并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我观看这部电影,也不影响我喜欢这部电影”,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这些男性转头就问“那我考考你!你猜MOSS的自主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恶臭的发言看得人想一鞭子抽过去。
阿杠承认,相比都市言情剧或者其他类型的电视剧,科幻题材确实是需要观众有一定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因为科幻题材的作品通常依托于物理知识,掺杂着诸如天体物理、基础物理、应用物理等专业知识,蕴含万千的宇宙和作者的私设也在这个基础上给作品添加了一层buff,所以科幻题材本身有门槛,这是客观无法否认的。
可这一切,就理所应当的成为部分观众“攻击”别人的理由吗?或者说,因为你看过一些科幻小说,你就有凌驾其他人、审判其他人的高贵了吗?
#更别说,看过也并不代表懂哦,不懂装懂的大有人在#
理解大家想要维护自己喜欢的作品的那份心意,但每位观众的审美不同、喜好不同,自然就会产生对电影的不同看法。通过贬低其他人获得优越感,给观众群体划分类别,纯纯的没必要。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连踏进电影院的资格都没有,可你猜为什么《流浪地球2》的破亿海报要用小朋友们的手绘作品?
官方:科幻题材的《流浪地球》正在给孩子们埋下想象力的种子,并期待着它慢慢发芽长大。
部分不理智观众:孩子看什么硬科幻,作业不够多是不是?
郭帆在采访时曾说,中国的科幻电影正处于起步阶段,如果通过一些电影人的努力,能让观众对科幻电影产生兴趣,那就是好事。阿杠寻思着,这也是科幻题材最好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流浪地球》系列引发了众多观众对电影细节和其中科学问题的关注,还是有人看完电影后对科幻题材产生了兴趣,这都是积极并有益的。
大众对中国硬核科幻电影的支持,某种程度上讲,也扩大了科幻题材的受众人群。
也许一些观众并不懂得科幻题材的运行规律,也不明白机甲的战斗原理,那面对这个现状,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把这些人往外推,而是要往里拉。
郭帆导演一路东拼西凑,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各种忽悠各种“骗”拍出来的作品,绝不是“人群筛选器”,他要是知道科幻片受众被分成三六九等,估计都能被气死。
我们中国的科幻迷,拥有世界级别的欣赏水平,可还是宽容地等待中国科幻电影的成长,那为什么就不能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呢?为什么不能对那些初次接触科幻的人持有善意呢?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