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的春节档影片里有两部喜剧,《满江红》比起《交换人生》,在口碑上要好。今天曾先森就来聊这部《满江红》。

很多人都认为《满江红》是纯喜剧,曾先森不这么看。

故事底层逻辑是很悲情的,是小人物的忍辱负重,只是张艺谋在前半部分把它往喜剧方向上去靠。

这应该和他用了喜剧演员有关,演话剧小品出身的沈腾,相声演员岳云鹏,客串的潘斌龙等等,张艺谋从演员的习惯动作上,去将他们迅速的电影里的角色对应起来。毕竟,这些演员档期有限,而这些中生代流量用了就有票房了啊。

我们能看到主演以沈腾一贯的小人物演技展现,他前半部分是插科打诨,是靠口腔吞吐出台词的习惯,带给观众幽默喜感。

我们能看到岳云鹏以自己说相声的语速,说着古代人的台词,并且好几次用“有背景”这样的梗来和现实中的自己进行自嘲,达到搞笑的目的。

而在镜头处理上,张艺谋也区别于自己常用的精致构图和大场面画幅,直接多次将镜头怼近这些主演的脸部。

但说到底,如果《满江红》是喜剧,也是很平庸的喜剧,是靠喜剧演员本身的抖机灵完成的,至少不高级。那么,如果我们把《满江红》看成一部悲剧呢?毕竟,影片后半段有大量煽情和飙泪的戏码,以悲剧来看,张艺谋又拍的怎样呢?曾先森感觉,也一般。

2

电影真正的问题是,他们在坚持什么?张大在坚持什么?孙均又在坚持什么?张艺谋拍不出来,因为张艺谋从本质上,并不适合拍卧薪尝胆、坚持理想。

这是一部缺乏痛感的电影,我们看不出悲从中来中的悲,究竟有多悲。

影片中那些离别、失去、痛苦、撕心裂肺、死亡式的血肉模糊的痛太少了。最感动我的是主演张大的爱情,可惜也太短了。没有了真实的痛苦,沈腾再好的演技也忍辱负重不出“精忠报国”。

因为张艺谋拍不出忍辱负重,是沈腾演得好而已。

张艺谋电影里拍的最好的向来是本能的情感,而非宏大的情感。

什么是本能的情感呢,比如儿女私情。

《我的父亲母亲》里的招娣与骆长余,《归来》中的陆焉识与冯婉喻都是此类。当张大大和那个他深爱着的妓女袒露心声的时刻,看着彼此受刑时痛苦的悲鸣的时刻,就是张艺谋拍得最动人的时刻。

他最会拍性欲与情欲,但他拍不出国破与家亡,他最擅长从人的原始冲动里找共鸣,但他拍不出在一种宏大的国家理想面前,人是如何痛不欲生的。最终他用自己的方式,一遍一遍重复着背《满江红》,试图引发观众感动。

这也是曾先森不喜欢结局的原因,全军复诵《满江红》有意义吗?为什么不杀秦侩?可这有可能是张艺谋最得意的地方,因为结局时刻,整齐划一、全体诵读、齐齐整整的秩序感,向来是国师的杀手锏啊。

从他的奥运开闭幕式,从他类似题材里的《英雄》万千齐发的箭,都可见一斑。

人,要在怎样的情感冲击下忍辱负重呢?张大心爱的女人死了的时候,痛苦持续时间太短了,孙均在讲憋屈时,持续时间太短了,这些真正能冲击出人物的痛感的点,张艺谋反而不强化了。

3

另一个不足是,是故事最后时刻的几次反转,不是不能反转,而是说反转得有意义,好几次反转最终令情感浓度不停被稀释,其实张艺谋是为了炫技。这和复诵《满江红》的毛病一样,重复、强调、过分依赖技术。

最后,照例说说为什么不认为这部电影是纯粹烂片?

一是影片里没有一个演员掉链子,可见张艺谋对于演员的调教有一套。

即便是相声演员岳云鹏也并不纯粹在搞笑,在权力争夺中,他死前眼神的诧异,丰满了角色。

年仅21岁的王佳怡在妓女角色上演绎出了风情万种与深情款款,撕心裂肺与巧夺心机的复杂。

而一心想脱离纯粹喜剧演员身份的沈腾,也演得形神兼备,将小人物的无奈与辛酸,见风使舵的油嘴滑舌与忍辱负重的坚持,结合的极好。

第二是张艺谋还是对于影像有自己的追求的,至少在镜头运用、颜色掌控、技术环节,完成度高。

只是,《满江红》从题材到内核刻画,太不适合张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