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我写影评文章认为,电影《满江红》是张艺谋的“新三枪”,属于典型的历史戏说,是拉长版的古装小品。不期,获得了大量已经观影的影迷的认可。但也有部分影迷反对我的这种说法。这部分影迷认为,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歌咏了岳飞精神,不是历史戏说,而是非常伟大的叙事。

其实,《满江红》是不是历史戏说,从一个影片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在电影《满江红》的影片内容当中,张大被秦桧揪出来之后,押解到“牢房”当中审问。孙均发现了张大后背上的刺字。继而,大反派何立与孙均之间,围绕这个岳家军后背上的刺字,展开了很多的对话。乃至于最终孙均的弃暗投明,都是因为这四个字。

那么,张大后背的四个字,到底是哪四个呢?张艺谋编剧并且执导的电影《满江红》当中,给了这四个字非常大的特写“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在电影《满江红》当中非常重要,它是让孙均最终弃暗投明的关键。而这四个字,却并非真正的历史,而是戏说出来的。正史当中,根本不是“精忠报国”四个字。基于此,我说张艺谋的《满江红》是历史戏说,作为编剧出现的他,根本不读正史。

先说正史当中,岳飞后背上到底是哪四个字。《宋史》里边,有《岳飞传》这个章节,里边记载的非常清楚:

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宋史》当中的记载是,岳飞后背上的四个字是“尽忠报国”。所以,在岳飞墓、岳飞庙等处,刻在石头上边的,也都是“尽忠报国”四个字。电影《满江红》的编剧张艺谋,其实都不用读《宋史》,但凡去过岳飞墓或者岳飞庙看一眼,就知道应该是“尽忠报国”四个字了,就不会闹笑话了。

那么,“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是怎么来的呢?

它是后代的小说作品杜撰的。自南宋开始,岳飞的故事就广泛流传于民间,到了元朝、明朝更加风行,成为说话艺人、戏曲家、小说家创作的题材,如《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武穆精忠传》等,平话、杂剧、传奇、歌谣,各种形式都有。到了清朝,文人钱彩、金丰等在原来一些“说岳”演义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才重新整理、创作了《说岳全传》。

显然,“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是说书艺人慢慢以讹传讹,杜撰出来的。在正史和小说、平话之间,当然应该尊重正史才是。所以,在岳飞墓、岳飞庙等处,刻着的,都是“尽忠报国”四个字。如果张艺谋在编剧《满江红》剧本的时候不知道这个常识的话,只能说,他参照的不过是一些戏说的内容,根本没有拿出《宋史》读一下。

岳飞的故事流传到民间,应该是岳飞平反之后的事情,尤其是到了南宋末年的时候,“岳飞”更是成为了一个抗击北方政权的符号。而电影《满江红》在开局,立马告诉影迷,这是“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的事情。那个时候,岳飞还没有平反。所以,他的故事也不会流传到民间的说书艺人口中去。因此,当时也不会出现“精忠报国”这四个字。

《满江红》这部电影当中,张大作为岳家军的一员,既然岳家军很多人后背上都效仿岳飞元帅刻这四个字,那就一定是“尽忠报国”,而不是后代戏说的“精忠报国”了。对于普通影迷而言,这个常识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了,对于创作岳飞题材电影的张艺谋而言,竟然搞出“精忠报国”的笑话来,只能说,老谋子“三枪”戏说习惯了,竟然拿正史人物戏说连正史都不读了。

其实,很多岳飞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即便是戏说的,都能够把岳飞后背上的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搞清楚。比如说,黄晓明和林心如主演的电视剧《精忠岳飞》,差评一片,被认为是戏说历史人物岳飞,但即便是戏说,人家编剧都搞清楚了岳飞后背上的刺字是“尽忠报国”,并且在画面当中有所展示。

这么来讲,从剧本创作的角度上来看,张艺谋创作《满江红》的态度,还没人家一些戏说剧编剧的态度好呢。我说这部《满江红》是打着历史名人的旗号进行胡编乱造的戏说,也没问题吧。(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