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上映以来,网友都在说:

太精彩!值得看,值得反复看!剧情紧凑,反转惊艳,看完的感觉就一个字,爽!

导演黄建新评价,说《无名》是一部从开始就被吸引的电影,观众一直被程耳控制着,让人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想要跟着他的节奏一路看下去。

仔细想想,《无名》一直把我们拿捏得死死地,眼神戏、无声预告不够看,观众反复拉片,反复解读,就是想离真相更近一点。

这也是观众在期待中应对无聊的一种方式。用放大镜看预告,多找细节,留着谜题慢慢解。上映前一天,电影发布了最新的海报和预告,主题是:注意听。

主演们看起来都在门里,是同一个空间,眼睛却望着不同的地方,看起来心里的想法也都不一样。这就是各怀心事,谁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果然是点题“无名”,不愧是靠细节取胜的程耳。

说到细节,这部电影可挖掘的点还真不少,总结起来有四大类。

第一,它是商业片,更是一部尊重观众的好电影。

好多人对程耳的认知都是,慢工出细活,不出新电影则已,一出就一鸣惊人。

上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距离现在已经六七年的时间了。在观众的眼里,程耳就是“精品”“文艺片”的代名词,这次的无名被冠以“商业片”很多人是不适应的。

程耳自己对此倒是很坦然,他认为电影的典型只有好坏之分,区分标准就是观众喜不喜欢。

他不会故作高深地认为观众看不懂,而是一直保持着尊重观众的习惯,而且从来不低估观众。

而且,他还进一步说,“创作者和观众的审美之间更多的是相得益彰,不要觉得观众会理解不了。对于个体的生命来说,人家只是谈笑间的一次转身,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比观众更懂审美,不要觉得自己比观众更懂人性,不要低估观众。”

第二,IMAX银幕跟程耳镜头语言,原来也可以这么契合。

《无名》观感极佳。用程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力求画面的精益求精,最终在IMAX银幕上的呈现的画幅比符合拍摄初衷,还原度很高,这与他本人习惯性用广角镜头十分契合。

事实上,观众看后也十分默契地表示,是程耳一贯的视觉美学风格,美到极致,很有冲击力。

从海天一色,到近景特写,每一帧画面都堪称完美。

而且,在镜头语言下展示出的故事里,没有一处是闲来之笔。王一博演的叶秘反复换领带,梁朝伟演的何先生,在等待时的情绪变化也带着某种暗示。

除了叶秘跟何先生,这些人物两两之间,也都存在某种无法说清的关系。

更多细节,比如时间线,比如那个日本人胸前的勋表,也都有各自的含义,想知道更多就去看正片吧。

第三,演员的选择,没有一个是为了流量妥协。

演员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王一博与众多实力派的搭档,此前是存在质疑的。但是,导演程耳亲自出面澄清,他表示,对于角色的人物选择,是见过演员本人之后才确定的,当初并没有给这个角色设定备选。

可见,导演本人对王一博的认可程度确实不一般。而且,王一博的语言能力,多种语言自如切换,也让程耳夸赞不已。王一博在电影里令人惊艳的打戏,观众反馈也都不错。

黄磊,在拍摄过程中发现了角色的重要性,然后进行加戏,成就了很多关键节点的转折。

至于周迅,对角色的把控更是毋庸置疑,虽然戏份不多,但是上映首日,评论区已经被称赞她的表演和声音刷屏了。

第四,所谓“无名”,其实正是不同凡响。

最后,就是关于这个片名的设定。它其实是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完成了“无名者”一次精神重塑。

回望历史,很多像他们一样的无名者,曾经为革命做出卓越贡献,却隐姓埋名到生命最后一刻,成了无名英雄。

他们的人生经历,远比片中的反转更加跌宕起伏。怀着对历史回望的心,自然也能做到让观众沉浸其中,获得极大地满足感。

所以,选用无名,更是一种致敬,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值得,正应了那句“隧道尽头终有光”。

这个春节,《无名》同样值得支持。如果不想错过精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院,观看《无名》,共同感受那段峥嵘岁月里的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