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能够做出「一种春晚」,基于两个要素:

一是要有非常富饶的城市文化,作为创作的底蕴;

二是要有非常强势的城市媒体,作为创作的主体。

而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上海与东方卫视共筑的海派春晚绝对名列前茅:

多网收视排名前二——

广电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排名第二;

欢网TV-ZONE收视份额2.85,排名第二;

酷云EYE收视份额3.60,排名第二。

全网收视增长喜人——

中国视听大数据(V1)收视同比增长28.3%;

欢网TV-ZONE收视同比增长36.9%;

CSM各网收视同比增长超20%;

酷云EYE收视同比增长5%。

而透过这一年的海派春晚,1号对「海派」二字,有了新的理解——

它不只是理解为「上海+派系」,表达一种上海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路线;

也可理解为「上海+派头」,传递一种上海人、上海这座城市精气神的生命力;

还应理解为「海纳百川+气派」,呈现一种波澜壮阔的东方文艺大气象;

它既有充分的深度,也有开阔的广度。

深度源于时间的沉淀,广度源于开放的包容。

而在时间的沉淀与开放的包容里,人对于城市的情怀,涌现而来;人和城市的链接,源源不断。

上篇:

有深度的情怀

海派春晚的独特魅力,在于历史的纵深中,被时间陈酿的情怀。

它植根于不断绵延的海派文化,既有文化悠久的历史,也有不断生长的当下,亦有无限想象的未来。

在兔年的海派春晚里,我们就能鲜明地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在一个舞台上,平行时空般交错:

过去——

有百年与千年的交错。

国风舞蹈实景秀《满庭花旦俏芳华》,开场即是一个小女孩与一个老奶奶的同框,一老一小在捏上海面塑,这一有上百年历史、独特上海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立体的画,无声的戏」闻名,于是,老人捏的花旦面塑「活了」起来,结合了川剧翎子舞与水秀舞,在有2000年历史的上海之根——广富林中,翩翩起舞。

有40年与70年的交错。

1980年的除夕,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节,上海电影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大家齐聚一堂,用诗歌、音乐、书法和戏曲等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一年,这场「上海影人大联欢」,是由当年的上海电视台录制的。

而在40余年后的2023年,第十任的上海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再次带领了上海电影人,登上了东方卫视春晚的舞台。

这一次,再次齐聚的他们,要一起致敬70年的上海演员剧团历史。这个特别节目恰恰做出了这个纵深,从最长的92岁女表演艺术家宏霞老师,完整见证剧团70年历史的人,到最小的、最晚入团的唐嫣,刚刚融入大家庭5年时光,它做出了上海电影人声生不息的传承。恰如40年前与40年后,再次唱响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人的容颜可能老了,媒体的称谓可能改了,但是时过境迁之后却有有另一种不变的精神在历史中遥相呼应。

在这个分会场中,你能特别理解什么是「海派」——

它是一种上海市开放的做派,就像演员郭凯敏说的,「老说上海是『海派』,海纳百川的『海派』,上海人可以容纳一切,包容一切,所以它一直往前冲」;

它是一种上海人高贵的气派,就像92岁的宏霞、88岁的牛犇,他们仍然幽默、仍然鲜活,中气十足、精神矍铄。这就是上海人给国人的印象,即使老了,依旧是优雅的、有生命力的。

现在——

如今,东方卫视成为海派文化的新引擎,牵头着海派文化书写当下的故事。

它造出了一系列的文化IP,成为海派春晚上自给自足的海派文化内循环——

从IP《极限挑战》延伸而来的《说相声好难》,是广受观众喜欢的「岳亮」组合(岳云鹏、贾乃亮)的跨界相声首秀。最与寻常相声不同之处在于,它把真人秀的真人状态代入到了相声的舞台表演中,这是一种长期经营的默契才能带来的自然的呈现。

去年,在东方卫视全国首档情景喜剧IP孵化综艺《开播!情景喜剧》中夺得冠军组的「铁子乐园」原班人马齐聚春晚舞台,带来情景喜剧《今天有演出吗》,创作了一个「春节特别版」、「番外篇」,成为东方卫视与东方卫视观众交互的一个集体记忆,而这,是其他春晚无法复制的。

从公益纪实类节目《加油!小店》延伸而来的《不忘书香》,这个节目,在艺术风格上,延续了去年石库门海派小品的气质,会夹杂上海话,会融入海派表演,而在艺术内核上,则与《加油!小店》一脉相承。

所以,海派春晚的文化属性,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绵延的、内生的。

未来——

不只关照过去、关照当下,东方卫视也在开拓海派文化的未来形态。

从2023年东方跨年晚会,东方嫒首次晚会亮相开始,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是海派晚会中的「重场戏」。

上一次,是跟一位艺人在虚拟舞台上合作;

这一次,则是跟十二位艺人在实体舞台上合作。

为表重视,东方卫视还特别写了这首《十二生肖》的原创歌曲,邀请十二位唱跳艺人分别扮演一种生肖动物,而东方嫒则完美地融入期中,成为传统生肖中又有未来感的新成员。

而她,其实是一种文化符号,作为海派文化向元宇宙迁徙、进入新纪元的代言人。

下篇:

有广度的情怀

关于「情怀」的另一种理解,是在怀抱中生情。

被一个城市张开双臂的拥抱,揽入怀中,被它接纳、被它包容,允许你就是你的样子,自由而多元。

也许,这就是海派春晚情怀的始源,城市的开放、包容、多元,人文的先锋性、文化的多样性,给了海派春晚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可以从城市意志中,生发出来春晚的概念。

今年东方春晚总导演章瀚表示,「过去的一年来,上海这座城市经历了那么多的不易,这可能是我们与其他城市不太一样的地方,但是我们都挺过来了。春节象征着万象更新,我们上海人心中的一个共同的新概念,就是要奋斗、奋进、奋发,让兔年的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所以,今年「春满东方,兔年兔奋」的春晚主题,就是考虑到城市不一样的特点、需求而来的。

为了表达这种共同的意志,晚会邀请了各行各业的上海代表们,表达自己的新年心声:

交通系统的二十大代表吴娜说,保护每个旅客安全出行,是我肩负的使命;

航天系统的全国劳模王曙群说,为航天发射任务贡献力量是我们的荣耀;

法治系统的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张玉霞说,依法治国有保障,站好为百姓维权这一班岗;

制造业的全国劳模王军说,工人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工作,是我永葆的激情;

能源业的全国劳模谢邦鹏说,探索能源服务新模式,用行动点亮万家灯火。

可以从人文精神中,生发出来无数的内容。

因为上海的文商并举,所以才长成了小品《不忘书香》。上海是一座经济强市,却不因经济而轻文化,相反,正是因为它有经济与文化一体两面的反思精神、辩证精神,才有《加油!小店》,才有《不忘书香》。

在做《加油!小店》过程中,东方卫视深切体会到实体经济的一些困难处境,由此创作了一个关于上海老书店的小品《不忘书香》,反思的就是在目前经济形势下,上海这座大城市里的小店应该如何生存?又该何去何从?

而它,也带出了上海的独特品格,比如上海人的思维弹性,通过直播、狗咖、美食,他们可以通过商业手段保护文化纯净;比如上海人的街坊温情,1000人街坊邻居的众筹纾困,在这座城市里是真实成立的。

因为上海的开放包容,所以才长成了方言Rap Battle《说唱年夜范儿》,四川的、陕西的、广东的、东北的、上海的说唱歌手,共同在东方春晚海纳百川的舞台上齐聚一堂,恰如上海说唱歌手唱到的,「这里包容一切各种各样文化」。

它的建筑文化,可以成为比舞台更好的舞台。

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由上海出品的电影《无名》把镜头聚焦到了上世纪抗战时期的上海,无数前赴后继的地下工作者们,用他们的无名奉献,换来了人民的胜利。

所以,在王一博《无名》表演区的创作阶段,主创就与剧组表示,「既然《无名》来到上海,它一定不应该是一个舞台上的东西,因为《无名》就发生在这座城市,应该在实景中最能体现它的精神。」

所以,最终与大家见面的表演,不是一个传统舞台上声光电的秀,而是拍摄于一个外滩边老上海风格实景中的唱演。更有故事感,也更有电影感。

它的餐饮文化,可以成为从胃到心最好的互动桥梁。

从甜心教主王心凌的甜歌《当你》,联想到了上海甜食八宝饭,这是上海人过年饭桌上经典美食,而这,也是中国人最朴素、最传统的表达同胞之情的方式,让台湾同胞们,感受到来自祖国地道的关怀。

除此之外,晚会还包罗万象地融入了上海更多文化,代表上海喜剧文化的sketch「兔年兔鉴」,代表上海音乐文化的彩虹合唱团,代表上海体育事业的乒乓互动......它想把最好的上海,都「装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