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连导演也没有想到,最近文艺片《隐入尘烟》,居然意外在网络上爆火起来。

在之前刚上映的时候,这只是一部不受关注的电影,票房也是在这一众大片里面显得十分不显眼。

没想到在最近经过网络上的发酵之后,这部已经上映多日的文艺片,却突然在电影院大火。票房从之前的毫不起眼到现在领跑票房排行榜,出现大幅度逆跌,确实非常了不起。

《隐入尘烟》的火,源于很多农村出来的观众从电影里面获得了共鸣。

只是人红是非多的电影也一样。随着这部电影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之后,网络上也出现一种奇怪的论调。

认为《隐入尘烟》大火,代表着中国电影进入卖惨时代。

因为在这部电影里面,很多的故事情节和画面是一些住在城市里面的人没法想象的。他们根本不敢相信,现实世界里面居然还存在着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以及这样不容易地生活。

于是乎他们就开始发出感叹,认为是导演刻意去讨好某一部分群体的观众,故意把农村里面的生活拍得太过现实。

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隐入尘烟》并不是在卖惨,也不是在讨好,他只是拍出了一部分的现实罢了。

还记得小时候老家历历在目的经历,邻居家一个不怎么爱说话的阿姨不认识字,穿得很破,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却有一个狠角色的男人。

每天她除了放羊就是脸上伤痕淤青,赶着一群羊坐在高坡上,有时候村里人会去跟她说说话,带点红薯给她吃。

再比如小时候上学那会,有些人可能没有见过,凌晨5点打着电筒走山路去上学的孩子,但并不代表他没有。

另外有一个同事刚好30,他小时候都很大了夏天都没鞋穿。只有冬天穿家里缝的棉鞋。谁能想象92年的时候,还有一些人都没鞋穿。

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有14亿的人口,有些人觉得的“惨”是数不清的人的生活写照。

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诗与远方,有的只是斤斤计较地活着。说卖惨的只看到一路繁花盛开,却不愿意看到崖壁上的野草也想活着。

哪有那么多完美的结局,现实生活有比这更惨的,看不到不代表没有,一味地逃避真的不好。看看现在那些粗制滥造的电影和电视剧,能引起共情吗?

所以其实中活在“角落里”的人们依然在苦苦挣扎,人世间哪有这么多的完美结局。观众看的是小人物的故事,而这也是一些人的真实生活。

事实上,那些说隐入尘烟在刻意营造苦难迎合国外的,基本上都没怎么看过电影。

多少国际上拿大奖的作品,即便是国外的也在描写刻画社会底层边缘人群的生活,这是人文关怀是现实主义,是能够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的。

多的不说,《隐入尘烟》同届入围作品《阿尔卡拉斯》拿了金熊奖,然而那也是乡土电影,还是西班牙乡土。

国内有极少数的观众非常有意思。拍积极向上大团圆结局,他们会说又是主旋律非要强行大团圆,拍悲惨结局,他们又说非要刻意悲剧博眼球,话都让他们说了。

你没见过人间疾苦你不要说是卖惨,你生活在光亮里就不要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光亮的,电影里的鬼英老四大有人在,善良的人却是悲惨结局。

再者,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作品,都不可以脱离人民群众,为观众服务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西北农村贫弱群体的生活不易,就是好作品!

其实生活就是有好有坏,有苦有悲,这部电影的出来是电影的多元化,可以让很多人共情,让很多人警醒珍惜身边的人和来之不易的生活。

好比王思聪说21世纪了谁还没坐过飞机,而我就是那个没有坐过的人。不要用自己的世界观去绑架别人。

当然我们也必须要知道,这些年在国家的努力和帮助之下,很多农村的伙伴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这都是肉眼可见的。

但是即便是生活过得再好以前所经历过的苦难,也是曾经发生过的,也是不应该被抹掉的。

总而言之,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并不代表它不存在。格局放大一点,这世界这么大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什么叫卖惨什么又是真实,谁能说得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