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韩林 唐牧茂】由徐纪周执导,张译、张颂文等人主演的扫黑题材连续剧《狂飙》,14日在央视八套和爱奇艺和观众见面。该剧一开播就备受关注,尤其是剧中对反派“发家史”的深挖,以及正义一方的道德纠葛和理性挣扎,让观众看到了国产“扫黑剧”的新变化。

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

39集、已经播出11集的《狂飙》,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剧情从指导组进驻京海市开始,逐步揭开当地黑恶势力的犯罪活动以及背后的保护伞,全景式呈现政法部门对于扫黑除恶的决心和初心。

《狂飙》导演徐纪周表示:“希望通过扫黑除恶的故事勾勒出中国社会的变迁,展现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走向。”《狂飙》剧情时间跨度长达20年,涉及京海市各级干部、基层干警、调查指导组,以及涉黑商人和手下等群像。

《狂飙》中张译饰演的警察安欣和张颂文饰演的黑势力头目高启强之间存在多年恩怨。二人情感层面的描写尤为生动,通过扎实的演技和丰富的细节,再现一个卖鱼小贩是如何“黑化”为黑社会大佬,一个充满正义感的警察又为何变得唯唯诺诺,以及身处其中的每个人站位和心理。

作为一部“扫黑剧”,《狂飙》从一开始就给人以“暗流涌动”的氛围感。指导组尚未正式进驻“扫黑模范”京海市,当地官场就已经严阵以待,而前政法干部突发心脏病“被吓死”,市长“顶多是一阵风”的自语,让观众感受到当地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面对“铁板一块”的京海市,指导组选择已经调任宣传岗位的安欣作为突破口,通过倒叙方式,揭开“强盛集团”老板高启强的发家史,而曾是高启强恩人的安欣沦落至此的原因更是引发观众兴趣。

卖鱼佬的“发家史”

《狂飙》在叙事上的蒙太奇结构,同样营造出逼真的时代感,从世纪之初至今的20年中,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剧中人物的阶层和身份也在流动、互换,曾经的朋友会反目成仇,而敌人也可以成为盟友。《狂飙》独特之处就在于呈现出这种人性的变化,剧本设定上也给出令观众信服的理由,使得角色更加丰满立体。

已经满头白发,在指导组面前欲言又止的安欣,当年也曾是意气风发、充满正义感的基层刑警,没曾想出于好意帮助过的“卖鱼佬”高启强,反而会利用这层模糊关系,狐假虎威借势上位,通过“黑吃黑”等手段,逐渐“黑化”为京海市最大的黑社会势力头目。在两个不同年代,张译演出了青年人的纯真和中年人的谨慎。

张颂文则准确地演绎底层鱼贩是如何在品尝到权力的味道后,诱发出心底的恶,沦为心狠手辣的黑势力头目。无论是早期在审讯室对安欣的衷心感谢,感谢后者对弟弟妹妹的呵护;还是发迹后的“杀人不眨眼”,张颂文的表演都恰到好处,让人想起他在电影《扫黑·决战》中的同类型角色。

而身为广东人的张颂文,与剧中的社会背景和风俗民情也融入得更为自然,这种逼真感,也侧面反映出指导组要挖出这个犯罪团伙和其背后的保护伞有多么艰难。

更加精彩的“正邪对决

目前已经播出的剧集中,《狂飙》详尽展现反派高启强的发家过程,这在以往的“扫黑”题材中并不多见,正因为有充足的铺垫,才让之后的“正邪对决”显得更加精彩。该剧导演徐纪周恰好也是从2000年开始从事电视剧创作,从早年的《命案》《中国刑警》《打黑风暴》,再到近些年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他对这类题材经验较为丰富。

此次徐纪周再度回归扫黑题材,选择聚焦人性善恶的转变,犀利揭示“权”和“利”对人的腐蚀程度和重申“不忘初心”的不易。以往的扫黑题材影视剧,也曾塑造过一些高智商高情商的反派:《黑冰》中王志文饰演的郭小鹏,《黑洞》中陈道明饰演的聂明宇,这些人自鸣得意的罪恶理论背后是人性的扭曲和堕落,但这在近年来的反黑题材中一度变得少见。

2017年播出的《人民的名义》中,许亚军饰演的同样属于“英雄堕落”,但并没有像《狂飙》中展开得这么详细。此外,2020年的《巡回检察组》《三叉戟》、2021年的《扫黑风暴》等有关涉案、扫黑、除恶等题材影视剧中,对于正反派角色的心路历程都有所挖掘。

其中《扫黑风暴》中对于涉黑官员的董耀的刻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起初董耀只是住建委的一个小科员,但他所处的位置让他有机会接触地产界人士,随着理想信念逐渐崩塌,董耀竟然为了掩盖工程真相与黑恶势力合伙杀人。成为杀人犯的董耀就此走上不归路,不仅迷失在灯红酒绿中,还被黑恶势力捏住把柄。

扫黑剧属于现实主义题材,此类作品不仅要让观众单纯从观感上得到刺激,更需要沉浸在当下大环境中,得到与作品主题密切相关的现实反馈,同时实现普法教育。因此对于制作方来说,不仅需要保持扫黑剧“正义必胜”的内核,也需要在人物设定和叙事方式上下功夫,让观众关注剧情的同时,加深对剧集主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