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终于圆满落幕。8月20日,随着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的举行,本届北影节“天坛奖”正式公布了获奖名单。芬兰电影《一个不愿观看

电影《一个不愿观看

吴彦姝凭借电影《妈妈!》赢得最佳女主角

吴彦姝荣获“天坛奖”影后的高光时刻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一个不愿观看

最佳导演:法比安·古尔吉特《真正的家人》

最佳艺术贡献奖:《摆动》

最佳男主角:佩特里·波科莱宁《一个不愿观看

最佳女主角:吴彦姝《妈妈!》

最佳男配角:桑托斯·肖克 《我们的家园》

最佳女配角:西格妮·韦弗《珍妮热线》

最佳编剧:泰穆·尼基《一个不愿观看

最佳摄影:西尔万·希尔曼 《摆动》

最佳音乐:伊蕾娜·德雷泽尔《全职》

在我看来,这份获奖名单有惊喜也有遗憾。惊喜的是,真正的好电影终究能够被看到;遗憾的是,也有不少入围佳作沦为陪跑遗珠,比如我个人非常喜欢的《速度与爱情》《安纳托利亚豹》以及《回西藏》。

但不得不说,本届入围影片的整体水准,明显要比往年主竞赛更胜一筹。甚至可能是“天坛奖”有史以来最好的一届。

瑞士电影《摆动》荣获最佳艺术贡献奖、最佳摄影

法国电影《真正的家人》荣获最佳导演

作为本届“天坛奖”官方媒体场刊的一员,借此晒一下对主竞赛16部影片的评价。纯属私人喜好,仅供大家参考!

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天 坛 奖 入 围 影 片

(按首映顺序排列)

01.《杰伊·比姆》★★★★

强大的现实意义,使本片被很多人誉为年度最佳,更有影迷称其为“印度版《辩护人》”。毋庸置疑,纳纳维尔是一位说真话且有良心的好导演,他对印度残忍种姓制度的批判,着实令我们动容;但也不可否认,影片在叙事层面过分依赖情绪煽动力,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也流于表面。

02.《海的尽头是草原》★★★★

借由“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背景,尔冬升导演极尽温暖地讲述了一个草原牧民养育受灾孤儿的情感故事,纯净质朴,自然动人。影片中有句台词令我印象至深:“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命,这是天意。”在我看来,这正是草原牧民们对自然与生死的独特理解。

03.《好老板》★★★

这是一部极具现实讽刺意味的西班牙黑色喜剧。那杆注定失衡的天平,无疑是对资本世界不公平游戏规则的隐喻。哈维尔·巴登的演技依然令人拍案叫绝,在寻求“平衡”过程中,一系列爆炸性连锁反应所牵引出的荒诞景观,很难不让我回溯起让·雷诺阿的经典之作《游戏规则》。

04.《追月》★★★

继《柳浪闻莺》之后,又等到一部以越剧为戏眼的佳作。在我看来,影片中最戳泪的戏码,并不在于戚老师与儿女间的家庭恩怨,更在于戚老师帮剧团后辈排演时的举手投足,仿佛所有的爱恨情仇,都交织在她的手眼身法步之中。得益于何赛飞老师的绝佳演技,彻底撑起了这个人生如戏的故事,即便这部电影在剧作上终究落于俗套。

05.《入学考试》★★★★

虽然早已有《毕业会考》《天才枪手》这样的珠玉在前,但依然不妨碍这部伊拉克电影所散发的光芒。影片通过姐姐联手幕后犯罪集团,帮妹妹作弊助考的故事,牵引出整个错综复杂的灰色社会网络。导演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关照,很难不让人想到法哈蒂、蒙吉等导演的作品;相比之下本片也毫不逊色。影片中最为触动人心的,是那位执教三十年的老教师的话,更直指整个教育体系的腐败;而反观那位坚守正义的监考官,则在事件升级的过程中也悄然陷入迷茫与矛盾。

06.《回西藏》★★★★★

如果不是片尾字幕,我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主旋律。很多场戏的调度都非常厉害,比如老者死亡之际的局外人视角、群舞时刻的脚部特写和灯光运用、数场群像戏的留白构图,以及最后的超现实梦境。金巴的演技一如既往地原生态,但当他唱起那首英文歌《danny boy》时,莫名有种超越文化的奇妙融合感;恰如这部影片本身,便是学院派与藏地新浪潮的完美融合。在电影落幕之际,我已经爱上了影片中的那首藏地诗:“躯体如同空壳,何时亡亦无憾;智慧如同金子,惋惜一同逝去。”

07.《摆动》★★★★

出身钟表世家、深谙时间游戏的导演西里尔·舒布林,凭借着他自幼对瑞典制表工业的耳濡目染,得以拍出了这部与众不同的佳作。整部影片有种如同被调表师悉心校准过的精密度,但同时不乏须臾的诗意时刻。去中心化的非常规构图极具新意,往往把角色压缩一隅,而将树木或电线杆置于前景。而对时间的测量,无疑是影片中的核心情节;当钟表嘀嗒声、风声、鸟鸣声彼此交织,我们的心便跟着一起摆动。

08.《安纳托利亚豹》★★★★★

初以为又是一场复刻锡兰的土耳其往事,最终却一步步将我引向维斯康蒂。在我心目中,这就是一部“现代版《豹》”,这么说更多是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知。影片以悄然死去的安纳托利亚豹为切入口,但其实,男主角园长才是时代阴霾下最核心的濒危物种,古典、沉默、孤独。然而,眼下的这个世界已然被那些大亨和骗子所占据,他们只需要超越现实的故事,而没有任何人愿意相信真相。

09.《印度刺客》★★★

影片以枪杀事件作为开端,层层揭开男主角乌达姆·辛格的所有隐秘过往,进而带我们重回“札连瓦拉园屠杀”血淋淋的残酷历史现场。作为曾同样经历过殖民恐怖的国度,我们很难不对此感同身受。但影片整体上显然过于冗长,且铺垫累赘;惨案部分采以赤裸裸的呈现,固然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却终究还是忽视了对内心力量的深掘。

10.《速度与爱情》★★★★★

谁能想到,这部泰国电影竟然能玩出漫威+DC的爽感,而且是以全方位戏谑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方式。而最为出人意料的是对《寄生虫》的恶搞致敬,那也是全场笑得最欢的时刻。

影片从比拼手速的“竞技叠杯”运动入手,进而又通过男女主角的非正常相处模式,深入探讨爱情与性别议题。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教巨婴男友学做家务的段落,对家庭琐碎日常的花样展示可谓是处处玄机;而男主的内心成长,也正是在这样的“循循善诱”中慢慢得以完成。

真心佩服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导演,能够如此完美地将这项偏门运动与爱情故事彼此融合,不仅把迷影梗玩到飞起,甚至还借角色之口对这部影片本身进行自嘲。而难得的是,整个故事的内核依然是对《时光机》《死于明日》等前作的主题延续。

11.《珍妮热线》★★★

相比其他有关堕胎的电影,这部的重点并不在于对残酷现实的关照,而更在于展现女性群体的集体互助。伊丽莎白·班克斯饰演的女主角从最初自己堕胎一步步走上为别人堕胎之路,这样的身份转变固然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但对心理层面的挖掘终究不够有说服力。同时,导演似乎有意规避了外部环境对女性的压制,而仅以电话形式呈现,难免削弱了残酷性。

12.《我们的家园》★★★

这同样是一个终将隐入尘烟的家园故事,只不过叙事场域在此换成了玻利维亚高原。漫长的旱季摧残着这片土地,也消耗着老人的生命。但对原住民而言,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这片贫瘠的土地同呼吸共命运。即便爷爷至死没等到一场雨,但他内心的希望却从来不曾消失。而爷爷在梦中与秃鹰远远对视的那场戏,无疑是影片中最具象征意味的时刻。

13.《全职》★★★

当所有戏眼集中于同一角色,那么哪怕有丝毫不真实,都很容易被放大;而劳尔卡拉米饰演的单亲妈妈,可谓恰如其分地稳住了角色。最为难得的是,导演并无意于过度构建人物弧光,而是极尽生活化地展现女主角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日常状态,其中也包括她对儿女的爱、对前夫的不满,同时又有着自私、世故、圆滑的一面。而影片中最让人深有共鸣的时刻,无疑是对漫长通勤过程的数次细致呈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内上班族的生存状态。

14.《一个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的盲人》★★★★

跟娄烨导演的《推拿》一样,这同样是一部很适合视障群体观看的电影。开篇便以盲文配解说的打开方式,将我们引向男主角主观视角下影影绰绰的世界,而且比以往任何一部同类题材都要做得更为极致,甚至整个观看过程都有种“近乎失明”的临场感。

导演原意只是想为身患多发性硬化症的朋友留存纪念,但创作中体现的对视障群体的尊重关怀,着实让人动容。男主角的影迷身份也在无形中为我们增添了观影乐趣:对约翰·卡朋特导演的迷恋,借《冰血暴》对两位绑架犯的吐槽,以及尽管不愿观看《泰坦尼克号》却依然坚信着爱情的莫大勇气。

15.《真正的家人》★★★★

这是一个看似信手拈来,却又很难不让人心绪繁复的家庭亲情故事。影片中每位演员都极尽真挚地活在其中,尤其女主角安娜与小主角西蒙的几场对手戏,那句“我从心里就想叫你妈妈”以及母子离别之际的含泪拥抱,全场都被看哭!

领养家庭和原生家庭的矛盾,似乎永远都是一个死结。影片最后那一幕,家人们隔着落地窗远远地观望西蒙离开,那种想呼喊、想拥抱而不得的心境,太令人慨叹。极具氛围感的摄影也是影片的一大特色,每场家庭群戏都被烘托出明亮欢快的基调;对孩子西蒙的视角呈现也颇具创意,他总是跌跌撞撞冲向家门、卧室、睡床以及心目中真正的家人的怀抱。

16.《妈妈》★★★★

吴彦姝和奚美娟演得太好了!很多场戏都让人含泪。85岁的妈妈和65岁的女儿,两位日渐衰老的知识分子彼此相依为命的悲喜日常,既洋溢着生命的诗意,又涌动着昨日的暗流。

奚美娟饰演的女儿身患阿兹海默症的设定,在叙事层面是让母女之间照顾与被照顾的身份发生互换,更深层的关照则是对时代记忆的个体注解。奚美娟头戴婚纱,透过旧宅门框看到曾经一家三口的欢乐时光,那种触动感宛如当年看波兰导演多罗塔·肯杰扎夫斯卡的《死期将至》。

以涨潮的大海作为结尾,既是对杨荔钠导演前作《春潮》的延续,更是对家庭本源的追溯,同时也呼应了影片中最核心的台词:妈妈是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不会游泳的鲸鱼。

作者| 陆支羽;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