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峻峰: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主持人、滑雪达人。著有中国第一本滑雪攻略书《滑雪在中国》】

2016年夏我写《滑雪在中国》,在“滑雪文化”一章评论了几部优秀的滑雪题材电影,也评价了当年几档滑雪综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的主编劝我减少批评的文字,“给滑雪文化发展多一些时间”。

6年过去了,滑雪综艺不断涌现,2021-2022冬奥雪季,十余档滑雪综艺扎堆上线,井喷之势直追当年盛极一时的唱歌选秀,但播放量和口碑处于体育真人秀末端,在豆瓣上无评分或无词条。在快进模式收看了《超有趣滑雪大会》《跟着冠军去滑雪》《飘雪的日子来看你》《冰雪正当燃》《冬梦之约》《雪地里撒野的朋友们》等综艺,并与部分参与者交流之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制约了滑雪综艺的升温。

环境。冬季奥运会在我国的关注度远低于夏季奥运会,大众对滑雪的关注度低于羽乒足篮排等项目。这与经济发达程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国民对体育的热爱度有关。冬奥已过,“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官方宣布达到,但冰雪强国之路还得走多年。

技能。明星嘉宾们平庸的滑雪技能在综艺一览无余,高手寥寥无几。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便高收入、生活方式现代化的明星们对滑雪的参与率也如此之低,验证了第一点环境问题。《冬梦之约》请到很多大咖嘉宾,但缺乏滑雪技能无法体验冬奥场馆,只能听工程师讲解“大国工匠”。《飘雪的日子来看你》让一众零基础的明星们一上来就分队比拼滑雪,规则要求不允许用雪杖,结果可想而知。

有些综艺请到体育明星,甚至冬奥冠军,但体育明星的综艺能力是短板,制作人需要在滑得好和说得好之间艰难平衡。

既懂滑雪又懂综艺的跨界电视制作人才奇缺。对于雪上项目的场景、游戏、比赛的涉及,嘉宾的调动,拍摄和剪辑的创新,需突破传统体育、游戏综艺“玩小学生游戏”手法,需要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做足策划和准备。

态度。滑雪技能缺失,理应用努力学习来弥补,节目却反而安排嘉宾去玩雪地轮胎、答题、室内聊天、组队喊口号、搞人际关系,通过“跑题”来拖时间。《冬梦之约》让钢琴家郎朗戴VR眼镜体验虚拟滑雪。《跟着冠军去滑雪》让歌手郑钧开了个小型演唱会。《冰雪正当燃》后半程嘉宾大批换人。

鲜有明星提前学一点滑雪基本技能,到雪场上只能“随遇而安”。完成不了挑战、表现尴尬也毫无歉意。这也许是故意形成“综艺感”,但无法令观众获得正确认知,即通过科学的指导和个人努力,“滑雪小白”可以在3至4天内自行滑下中、高级道。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瑞士的滑雪学校几年前就推出4天包会的教学产品,大量数据说明“小白”集中学习4天就能学会滑雪。但明星们忙活了十几期节目后依然只会在初级道以最基础的犁式滑行,或穿着“小乌龟”护具滑几米摔一次。在视频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观众一旦感受到“混”的态度,还要忍受寡淡无味的内容和层出不穷的广告植入,多半是不会继续“追”下去了。

动因。制作团队秉持“乘着冬奥热度赶紧赚广告主的钱”的底层想法,或“滑雪是很不错的生活方式,应该介绍给更多人”的诚意,很明显会对节目质量产生关键影响,同时展示了广告主的选择是否正确。

滑雪对爱好者来说是长期的,滑雪综艺也该持长期主义思路,而不是用于招商的“一棒子”生意。在这一点上,《雪地里撒野的朋友们》展示了较大诚意。据了解,在第一季直播视频得到较好数据后,搜狐已在研发第二季节目,有望打造中国第一个长期的滑雪综艺。虽然第一季节目较短,嘉宾咖位不足,挑战的野雪道过于平缓,但只要动因是对的,技术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和改进解决。希望它最终能成为中国滑雪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成熟的、有影响力的滑雪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