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放弃转播央视春晚,两点决定留给央视春晚的观众不多了

文/姜诗华

马上又要过年了,从1983年以来,看春晚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春晚越来越像中国足球,看得人不多,骂得人不少。最近,浙江卫视公开宣布今年不再转播央视春晚,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欣赏浙江卫视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可嘉之余,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从最近几年央视春晚的收视率来看,两点决定留给央视春晚的观众不多了。

第一:春晚的文化使命太重了,担当不起。我们还知道八九十代的春晚,那时候无论是节目设置还是审查标准,远没有像今天这般苛刻。节目舞台设置很简单,但节目很受欢迎。比如八十年代的春晚,观众可以点播节目,观众喜欢什么就演什么。而不像现在:评委决定演什么就演什么。评委不食人间烟火吗?当然不是:而是不知道从何时起?春晚已经成为宣扬体制优越性的文化工程,春晚的使命不再是纯粹的老百姓过节的娱乐平台,而是承担起文化自信的宣传工具。

而评委的使命就是确保春晚节目的大方向正确,至于精彩程度,和创作者有关系和评委没关系。在节目的设置上正能量主旋律为绝对要素,百姓娱乐需求要为宣扬的文化自信让路。总之要通过春晚对外说明:中国真好。对内要通过春晚向老百姓宣扬:中国最好。所以现在的节目都是主旋律正能量:明星越来越多、舞台越来越宏大,但是节目距离百姓日常心理诉求越来越远。以至于春晚结束之后,主流媒体一片歌颂,坊间却一片骂声。这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割裂。

第二:有效满足百姓春节娱乐内需才是春晚的改革方向。在最近几年经济的宏观调控中有个词叫供给侧改革。事实上,春晚要想避免和中国足球同流合污的话,也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春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主要是解决春晚到底演给谁看的问题?尽管这些年央视号称是开门办春晚,但实际上还是内循环,就现行审查标准而言,在外面的很难进去,在里面的也不能出来。

所以在春晚的舞台上还是老面孔居多,而在坊间受欢迎的艺人依旧是走街串巷难登庙堂。而要真正对春晚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五湖四海,从审查标准上就要进行改革:用中国的艺术展示艺术的中国,其中百姓的心理诉求才是主要的载体。用文艺作品给老百姓讲故事,讲老百姓的故事,接地气才能有人气。毕竟,一味诠释文化自信的高大使命:新闻联播也许可以,春晚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教育群众,实在没有必要,老百姓过年图的是乐呵,而不是被教育。

浙江卫视放弃转播春晚,这不仅是一个春节娱乐元素的风向标,更值得央视春晚剧组好好反思,否则虽然不至于被停办,但至少商业价值也会受到影响,邀请明星也会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