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是痛楚,也是新生

山东师大新传学院戏剧影视文学2021级2班  余可璇

2019年底,这部由谢晋导演,于1982年上映的《牧马人》突然在年轻人之间,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火了起来。这不仅仅得益于30年后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影中的诸多金句通过网络平台传播,更是因为电影中所传递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还有那份至真至诚的情感能经受住时间的证明,它们放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生活节奏更快的30年之后只会历久弥新。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随着悠扬的《敕勒歌》,《牧马人》在敕勒川一望无际的草场上拉开了帷幕。幼年时期被去美国的父亲抛弃,青年时期因家庭原因在文革被打成老右的许灵均就被下放到了这里,做了小半辈子的牧马人,生活虽苦但在这里淳朴的乡民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在与从四川逃难而来的李秀芝结为夫妻后,家庭的温暖更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温馨。1970年代末,许灵均应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父亲——归国华侨李景由的邀约前往北京,面对执意想将他带回美国继承家业的父亲,许灵均却毅然决定留在敕勒川做一名教师,陪伴着国家黑暗后的曙光。

依然要留在这片带给了他无数痛楚回忆的土地上吗?许灵均不是没有犹豫过,但留在北京的这一段时间给了他最终的答案。北京是一个大都会,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与许灵均度过了大半生的敕勒川那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截然不同,甚至让他感到有些拘谨和陌生,他早已不是那个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小少爷了。同样让他感到陌生的还有他三十年未曾谋面的父亲,已经在美国成为亿万富翁的许景由。全片采用了倒叙与插叙的手法,在影片的开头就已是父子重逢。重逢的场面中许景由试探性地呼唤他的名字,而他回头向父亲看去的近景镜头里,许灵均的双眼里流露出羞涩、期待与迟疑,他嘴唇蠕动,半晌也难说出那句“爸爸”。许景由追求幸福和自由抛妻弃子逃去美国的举动,让儿子许灵均在文革中受到了更深的迫害。与很多人觉得自己被下放后只要好好改造还能再回来不同,许灵均知道自己一去无回,因为他是反动官僚资产阶级家庭出身,更何况他还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罪名只有一项,也是最无法改变的一项——“出生罪”。

(许灵均与父亲重逢)

午夜梦回时,他无法不想起千里之外的父亲。在重逢后许灵均与父亲深夜谈心时,就用到了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在许灵均含泪面孔的特写与父亲护栏边的身影上来回切换,画外音尖锐地念着他作为右派的罪名。这样的手法也在描述许灵均想要自杀的场面中出现,镜头在套马绳索与许灵均的面部大特写中转换,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可见一斑,这也让他对眼前的父亲的感情愈发复杂。如今这位富翁父亲要带许灵均离开,何尝不是想要赎罪,想要平复自己不安的良心,与儿子冰释前嫌呢?

“可怜的秀芝啊,你怎么能想到三个人吃顿饭要80多块钱。”可与父亲的种种隔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许景由带许灵均体会了奢侈的生活,一顿饭钱相当于一位教师两个多月的工资。他带许灵均去迪厅跳舞,说“任何人都抵御不了享乐的诱惑”,但许灵均却无动于衷。在夜晚,父子俩更是产生了新的分歧,许灵均在集体生活中过得太久,讲集体主义,认为国与家是紧密相连的,而许景由则讲个人主义,讲竞争。父子俩分歧何尝不是正在逐渐发展的社会主义和已经根深蒂固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对峙?与很多刻意宣扬主旋律的红色电影不同,《牧马人》既反映了当时政治路线的转变,也不避讳正在兴起的中国物质生活的匮乏——这让许灵均与父亲的在生活习惯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不敢将妻子交代的咸鸭蛋与枸杞拿给父亲,出去买瓷器买的是泡菜坛子,他没见过迪斯科,在热闹的音乐中显得格格不入。

许灵均没想过要融入,因为在西北牧场的生活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他的精神追求,草原上美妙的大自然,阳光下自由驰骋的牧民们,亲人和朋友的爱,还有带给了他无尽力量的劳动抚平了自他幼年以来被家庭和社会排斥带来的孤独感。这正是《牧马人》这部伤痕电影的高明之处,除了着墨于许灵均所受到的时代带来的打击以外,更着力于描写许灵均经受痛苦之后的复健——远离了政治中心后受到的牧民和家人的保护,这样的温暖不仅传递了许灵均,还传递给了当时银幕外同样内心伤痕累累的观众们。

(牧民们言辞激烈地保护许灵均)

通过许灵均在这片辽阔牧场得到的新生,《牧马人》给了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亿万富翁父亲要带生活社会主义国家生活刚脱离温饱线的儿子走,为什么带不走?在这片土地上除了虚无缥缈的信仰还有什么是能比金钱,比下半生富裕的生活更吸引人的呢?” 的问题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在许灵均,这个“资产阶级的弃儿“几欲自杀的时刻,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新中国的弃儿,在学校,祖国和人民给了他助学金,给了他工作的机会,给了他容身之所,在敕勒川,劳动和大自然给了他重新生活的勇气。乡民们的质朴的温暖维护融化了这个历经种种磨难的外乡老右的心,更何况他还得以与他的妻子相逢,她给了他真正的家庭和新的希望,许灵均在这个比他小十五岁的女孩李秀芝身上汲取到了勃勃生机。在别人都说许灵均被他有钱父亲找回去肯定会一去不回的时候,她笃定许灵均一定会回来,这不是因为她对许灵均离不开她的自信,而是了解他离不开草原上热情的牧民,依恋他的学生们,辽阔的大自然,扎根多年的地方,还有面包和牛奶都刚刚才开始有的,从浩劫中刚刚走向希望的祖国。哪怕是一万辆小汽车也无法买走许灵均对祖国大地深沉的爱。

(许灵均与李秀芝初见就领了结婚证)

电影《牧马人》的再次走红固然有那句台词:“老许,你要老婆不要?”的功效,但许灵均与李秀芝“先婚后爱”的故事模式,相濡以沫的情感历程,乡民们维护许灵均的人情乡情同样感染着这些望着30年前的月亮的新一代观众们,他们同样羡慕朴素的感情,纯真的爱情,这是现代人所稀缺的东西。在千篇一律的主旋律电影泛滥的当下,他们也许会忽略这份蕴含在全片中真挚的“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爱国情怀,但它在电影的脉络中是有口号却也润物细无声的——如果你爱那片草原的风土人情,爱上这些劳作着也快乐着的牧民,也会自然而然生起对祖国生起眷恋,三十年前的月亮还是同样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