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觉得可能是一日游,有两三百万票房就不得了了,没想到观众口口相传,给影院经理打电话求排片,最终的成绩超出创作团队的预期。”

《隐入尘烟》的导演李睿珺在得知影片票房破亿后深表意外,而这样的成绩还是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产生的。从零到一亿,节奏缓慢、剧情黯沉的文艺片《隐入尘烟》历经62天,其所走出的道路既非传统商业片路径,也不是往常文艺片之路,其承载着的或许是电影院里一次久违的文艺回归,戳中每一个时代浪潮下的人心,也唤醒身体里关于电影的文艺表达。

“当社会日趋浮躁,我们应该去思考什么?”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机遇

2019年年末时,有人预言:这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一句成谶,疫情随之席卷全球,三年来,人们的耐心一次次被考验,同时他们也开始于这钢筋水泥之间重新思考现实。而《隐入尘烟》为其提供了气口——透过文艺作品读懂自己,读懂世界,读懂生命,这是文艺赋予影片的极佳功能。

不仅是《隐入尘烟》,暑期档上《人生大事》《断·桥》都不完全算商业大片,而是专注故事、人物构建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而此类影片的票房表现也十分优异,《人生大事》更是突破10亿元大关,一路上扬,最终获得17亿元票房。

2019年前,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势态良好,但是纵然市场广阔,文艺片却缺乏相应的关注度,如在柏林电影节拿下银熊奖最佳男女主角,并几乎包揽国内所有大奖的文艺片《地久天长》票房未过5000万。疫情前,被称为中国文艺片大师的贾樟柯虽然保持了影片创作速度,但是却仍旧是没有一部能过5000万。更有甚者,如《春潮》这样的作品,迫于各方压力最终选择在视频网站上线。

可以说,当时的观众更倾向于喜剧以及新主流商业大片,即便“名师出手”也难以吸引他们的眼球。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张艺谋的《归来》凭借着强势的宣传以及巩俐与陈道明的联手,才拿下2.45亿票房,并长期占据着国产文艺片票房的首位。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观众更需要一部倾诉消极情绪的影片,如果说《人生大事》还是一部以“剧情”为主的现实向治愈系影片,拥有一定的商业市场受众,那么《隐入尘烟》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文艺片。

除了女主角海清拥有一定知名度,这部影片几乎没有任何商业片属性,更多的是用生活流的镜头语言呈现生命的无常与人生的短暂,于朴实之中传达的真实力量,其气质也更契合当下观众的心境。可以说,《隐入尘烟》抓住了时代的情绪机遇,获得了观众的青睐。

“站着把钱给赚了!”

文艺电影新营销策略兴起

2016年5月6日,影片《百鸟朝凤》上映,虽然口碑一直尚佳,却因为其文艺片属性,院线排片量越来越低。5月12日,上映第六天,影片几乎没有排片量,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这一跪引发了电影圈的强烈关注与讨论,也再一次凸显了文艺片在市场中的尴尬地位。

一直以来,文艺片无法在市场获得重视成为常态,就像《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的感慨,“两三百万票房,一日游”是此类影片的“正常发挥”。因此为了保证排片,文艺片也在不断地“挣扎”——首先从开拍之际,便尽量地保证在故事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选取合适的知名演员,而市场上也有相应的演员抱着“转型”“镀金”等目的,寻求出演文艺片,两者一拍即合,便是文艺片最大的“救场”。

于是,观众才看到娄烨影片中的“群星荟萃”,王小帅启用王源,就连《人生大事》也找到了急需转型的流量演员朱一龙,《隐入尘烟》同样启用了国民度极高的女演员海清。而经过多年的摸索,更多的文艺片也发展出一整套的营销策略:一宣获奖,二宣诚意,最后再“卖卖惨”。只是这样的营销也可能不太管用,就像《百鸟朝凤》“跪求排片”的卖惨行为,发酵之后也引发了一些观众的“恶感”,毕竟在市场上,拼的是实力而非眼泪。

《隐入尘烟》的宣传上更注重获奖与诚意,定档之时便是其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之际,而这也是柏林电影节上华语片久违的身影。其次,第一轮首映便联合极具电影学术权威的电影资料馆,在展映导演李睿珺作品的基础上放映,让观众深感诚意;同时也围绕上映前唯一的大众话题“女主角海清”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尤其是重点突出了其拍摄前去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花墙子村体验生活十个月,与当地人同吃同住,一起下地劳作播种小麦,养鸡,盖房的相关细节内容。

而“卖惨”片方却极少提及,即便有类似声音放出,也大多是行业内影评人的“扼腕叹息”——影片的好与不好,都交给观众评论,或许这也是文艺片在口碑上该有的姿态。除此之外,在大环境之下,《隐入尘烟》在宣传上主打影片中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朴实的乡土情怀,规避了影片中尖锐的敏感的相关社会话题,从而获得了极大的媒体舆论支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优秀的文艺片更需要寻求实力雄厚的出品方和宣发方,也只有这样的雄厚实力,才能策划出系统的商业类营销方案,熬住漫长的口碑回暖期,也能真正做到即便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也“不跪”!

“当我们提到电影的时候会想到什么?”

受众素质提升助力文艺片市场表现

“我们多久没在电影院里好好哭一场了?”因为商业大片寻求的是酣畅淋漓的情绪嗨点与视觉刺激,往往很难触动观众灵魂深处的人文思考,点燃其更深层的思想火花,但文艺片则相反。《隐入尘烟》的逆袭也再一次说明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视听的体验,他们更迫切于从文艺作品中获得真正的精神食粮,寻求触发灵魂的思考。

而电影的制作方也发现,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往往不是昂贵的特效,而是触动人心引人共鸣的情感与反映社会的人文情怀。2021年春节档上大片林立,最终取得票房冠军的是将母女情呈现得透彻温馨的影片《你好,李焕英》;而《我和我的父辈》四个单元中,几乎没有套路,以真情为核心的《诗》篇章,成为了影片的“高光时刻”。

时间再向前推,现实题材影片《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我的姐姐》等影片的成功,都离不开素质越来越高的观众群体。根据票房监测平台显示,《隐入尘烟》的排片率和上座率在二三四线城市的比例,已经高于了一线城市。

在大家认为是最不会看文艺片、最不懂得欣赏文艺的二三四线小城市,《隐入尘烟》反倒取得了大家的欢迎,而通常一部电影如果想要达到能被称为近乎传奇的票房,二三四线往往才是最重要的市场份额,而这部分观众观影素质的提升,也就意味着文艺片拥有了最重要的一批观众。

《隐入尘烟》这一次更是开创了鲜有的“观众奇迹”。当影片犹如大多数文艺片一样,因鲜有排片渐渐退出院线上线视频平台时,“转机”出现了——下沉市场观众最多的抖音与快手平台上,开始出现《隐入尘烟》剪辑小片段,真实的影像风格吸引了诸多平台观众,而当更多观众从平台知晓影片品质时,他们开始涌入影院支持影片,更是打电话要求影院增加排片。

与此同时院线市场上诸多商业大片表现欠佳,《隐入尘烟》的排片极速增加,票房节节攀升,8月31日,上映56天的《隐入尘烟》超越《独行月球》《新神榜:杨戬》成为单日票房冠军!此类“奇迹”也是影片《我的姐姐》《人生大事》的奇迹,无论是关于“二胎”的民生问题,还是讲述殡葬业的底层故事,完全符合普通民众的关注热点,而农村题材的《隐入尘烟》也极为贴近他们的生活。

文艺是高高在上的吗?是曲高和寡的吗?《隐入尘烟》的主创们或许最没想到的是,描绘农村大众的影片最大的受众并非城市中高冷的文艺片爱好者,反而是在浓烈乡土情怀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观影群众,他们或许更能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电影“十一”档期预热在即,众多大片纷纷摩拳擦掌,在这一番热闹的景象之下,电影圈也在为谁能突围获胜展开一次次热火朝天的讨论,但也希望他们在讨论之际,不忘电影之本,能去寻找电影带给观众更深层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