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人气口碑双高的电影,有时我会特地去翻下差评,看有没有另类的思考角度。

只可惜这次翻了翻《隐入尘烟》的批评意见,非但没什么启发,还大多都经不起推敲。

第一种批评是:电影瞎编,哪有这么穷的地方?那么穷的人?

这种批评最多,也被最多网友反驳。

纷纷要求这种人去偏远地区走走,开开眼界。

其实连这都没必要,毕竟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是,咱这有将近一半人月收入还低于1000。

且不管最低能低到多少,我们就说月入几百好了。

几百是什么样的居住水平,平时能吃啥喝啥买点啥,每天得怎么来养活自己……

根本不用出远门,坐在装了空调的小区房里脑子一转就能搞懂的事。

所以能说出电影瞎编的,要么缺常识,要么缺最基本的想象力,更有可能两者都缺。

第二种批评稍进一步:虽然有这么穷的人,但不该拍出来,因为展现了社会阴暗面

我就不重复网上一抓一大把的反驳论证了。

单说,什么是社会阴暗面?

如果农村穷人是阴暗面,那么都市电影里有人负债累累、穷困潦倒、养不起孩子看不起病,算不算阴暗面?

犯罪片里,黑恶势力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算不算治安阴暗面?

悬疑片里,尔虞我诈,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算不算人性阴暗面?

再来。

青春片里有学生不务学业,考试作弊,戏弄老师,打架斗殴,算不算教育阴暗面?

爱情片里主角遭遇车祸,算不算交通秩序阴暗面?

就算最近上的两部科幻片,也有人从中找出各种对现实的“指涉”、“暗喻”,那它们是不是也有阴暗面?

注意,这可不是在玩滑坡谬论,意思是,阴暗面是个框,啥都能装。

不需要事实和推导,说它是,它就是了,那还有什么不是呢?

一旦大的“阴暗面”消失,小的“阴暗面”马上也会变得刺眼。

把所有阴暗都搞没吧,看看电影会变成啥样。

第三种批评是:有穷人,也确实该拍,但你这电影拍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农民,很多细节都不真实

我认同写实题材应该注重细节真实,也相信电影肯定跟现实有出入。

但重点是,写实要写实到什么程度呢?亦步亦趋照搬现实好避免被说扭曲农民形象吗?

还用上面那条的逻辑好了。

再真实的战争片也有细节出入,根本没有表现真正的战场。

再真实的历史片也有细节出入,根本没有还原真正的史实。

再真实的传记片也有细节出入,根本没有拍出名人的原貌。

再真实的航空片也有细节出入,根本不符合真正的太空环境。

再真实的……

忘了是哪个作者说过,电影的艺术真实不是为了“像”,而是让人“信”。

相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从小在城市长大,接触农村生活不多。

看着片里春耕秋收、砌砖盖屋、养鸡喂猪、拉驴车卖粮食,组成了一种让人饱有感触的生活方式。

只要许多观众有这样的“信”,电影的艺术价值就摆在那了。

第四种批评是:这电影不是给农民看的,是让不愁生计的都市文青消费的,满足他们对劳苦人民的凝视。

他这个论述有两个让人翻白眼的地方。

首先一个电影有没有价值,跟这个电影的角色群体看不看这个电影,没有任何因果。

这道理太过明显,我都懒得像上面两条一样拿别的类型来类比。

再来,他说这是都市人对农民的凝视。凝视这个词用得太绝了。

如果一个电影的主角身份高贵、外貌光鲜、能力出众、经历不凡,他自然不会说,这是在消费他们,是对他们的凝视。

只有当他觉得,某些人生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只剩悲哀和不堪时,才会用上消费、凝视这样的字眼。

所以,他应该是看不到,电影里认真生活的农民,有值得尊重的品质,有拨动人心的高贵,有淳朴辽阔的生存哲学,有令人感动的相濡以沫。

他打心眼就看不起这些劳苦人民,他对这电影才是在消费和凝视。

想扣个凝视的帽子,却无意暴露了内心暗藏的鄙视。

第五种批评是:主创就是鸡贼才选这个题材,因为能拿奖,能赚口碑。

这个属于诛心了,看起来最狠,其实最无脑。

如果有人真是这么认为,我都不敢想象他对国产电影还有什么离谱认知。

他估计以为这样的题材,拍一部就火一部,跟钦定了一样奖杯拿到手软,口碑赚到翻。

很可能除了这部,他完全没看过甚至完全没听过同类题材的国产片。

当然更不可能知道,有多少把镜头对准底层人民的电影,默默无闻地上映,悄无声息地下映。

你甚至都不需要拿“如果这么好拿奖为什么不是人人抢着拍”这种显而易见的逻辑打他脸。

那谬论的背后,是一种毫无基本见识而引发的傲慢,这种傲慢,当笑话看就好。

最后,我相信有差评者确实从欣赏口味上不喜欢这个电影,我肯定不是在嘲笑他们的喜好。

只是很遗憾地发现,很多批评者并不是觉得电影没拍好,而是因为他们——

对那些勤劳耕耘、笑对艰辛、努力生活并从中寻找意义和浪漫的人们,本来就没有一丝丝的兴趣。

不管那些人是来自电影,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