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要说国内最好的抗日战争片,或者说,知名度最高的电影,肯定是管虎导演拍的《八佰》,确实,管虎的水平还算是有点本事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管虎在剧情上的阴阳怪气也保持着他一如既往的本事,不过,今天的问题也来了啊,管虎,准确来说,是国内的导演为什么不拍著名的长沙会战呢?

这不是我乱说的,当初的长沙会战单论知名度,可一点都不比电影《八佰》的淞沪会战差劲,甚至,长沙会战还前后经历了多次的交战,以至于把当时的日军都给打麻了,记得故事里面的薛岳更是发明了所谓的“天炉战法”,搞得小日本差点没有喘过气了,这样的影片拍出来一定很爽。

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了,战争片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敏感性了,尤其是抗日战争片的拍摄难度更是非常大,记得电影《八佰》的尺度就因为多次进行了各种处理,原本都要上映了,结果,因为内容导向问题,只能乖乖下线做二次处理,折腾了很长时间,才让电影正式上映。

以至于这部电影能上映不是因为电影有多好,而是因为电影有多容易被剪辑,不然,八佰为什么后面先后放出了不少的剪辑片段,甚至这些剪辑片段加起来起码都有10多分钟,而八佰电影的完整版也才147分钟,相当于一部电影的14分之一都被砍掉了,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愿意去拍抗日题材的电影呢?当然,除了这个审核问题外,还有的,就不得不说电影的成本了。

大家别看很多电影投资并不多,甚至一些小成本电影都能狂澜好几个亿的票房,但是呢,这些都只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实际上,战争片和传统的那些电影不一样,战争片就意味着烧钱,像《长津湖》和《水门桥》动辄投资达到了惊人的13个亿,什么概念,相当于这部电影的投资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很多电影的票房了,如此巨额的投资下,制片方的压力也可想而知了。

就算不考虑电影审核了,但如果巨额的投资收不回成本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八成是要亏本了,一旦亏本,也就意味着前期的投入什么的,全部都打了水漂,这时候,如果你的审核还没过的话,那么,你的投资亏本率就要达到100%,此时,你还能如此淡定地说什么拍电影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不是不拍长沙会战,而是不愿意拍,或者说,这个领域不怎么赚钱,如果赚钱的话,你相信我,别说导演了,制片人挤破脑袋也会去拍电影的,更何况电影市场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就是政府只是负责制定规则,其他的事情,完全是交给市场来做选择的。

那么,你们觉得为什么国内的导演不拍长沙会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