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5》收官当晚,我去看了一眼豆瓣评分,5.6。比之前我们为5分的「脱口秀大会」第五季伸个冤的时候高了0.6分,说明确实冤。但依旧没及格,说明在很多观众心里,虽然冤,但不多。我的感受依旧和上次伸冤时一样,十分矛盾,既想为它争辩两句,又不得不承认它江河日下的颓势。突然想起冯小刚的《一九四二》最近突然“翻红”的事儿。

十年前观众骂它隔靴搔痒,十年后发现片中那些“不够深刻”的针砭时弊竟“神预言”了如今的河南现状。于是纷纷为其“平反”。豆瓣评分从6.1暴涨至8.1。你说我们这代人等到十年以后,会不会发现《脱5》已经算是内娱理想主义最后的余晖了呢?

毕竟迄今为止,《脱口秀大会》依旧是中国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线上脱口秀节目。没有它,国产脱口秀这枚“新生儿”很可能胎死腹中,这门风靡全国的文娱类型也许会迅速边缘化,重新回归属于小众的线下舞台。而线下原教旨主义者也别窃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线下脱口秀也不见得能逃过审查的手掌心。

图源:《脱口秀大会》豆瓣小组

它继续存在,国产脱口秀的影响力便能继续发散余热。抖音上一个名为#鸟鸟#的话题,里面全是鸟鸟的脱口秀短视频,共有1.8亿的播放量。如果一位演员只讲线下,也许一辈子也攒不了这么多观众,那些精妙的文字梗、逻辑梗,以及藏在幽默里的价值观,也就无从为更多人熟知。

但《脱口秀大会》肉眼可见的疲累又在消耗观众的耐心,甚至让人怀疑,第五季会不会是最后一季。对比一下每年的“冠军叙事”,就会发现端倪。

1.五季脱口秀,五个大王

第一年,庞博还是个青涩的程序员,身上最大的标签是“英年早婚”和“帅哥讲脱口秀”。年轻、青涩、英俊的庞博代表着脱口秀本身,新鲜和朝气大于一切。

第二年,卡姆石破天惊,极其暴力地将“banjitino”和“把这块黑板一顿暴擦”烙印在观众心里。成名之前无人注意,成名之后无可比拟,这种完全违背进化论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卡姆对“banjitino”的自评语),是为天才叙事。人在真正的天才面前找不到任何可以总结的规律,只有乖乖闭嘴。

第三年,王勉带着吉他开启了脱口秀演员的“嘴替”模式。一声“我不想上班”的怒吼伴随愤怒的扫弦,彻底点燃了年轻人的爽点。那一年,《脱口秀大会》在反叛与主流之间找到了最为平衡的支点,颁奖典礼上的一顿戏谑操作,至今仍是国产综艺中反主流、反权威的高峰。

人人争大王,干脆人人都是大王吧。

这样人人都不是大王,人人都是大王八。

多好。

人们都忘了,这一季本来是笑果的生死存亡之年。

第四年,《脱口秀大会》天降“天花板”周奇墨,不仅让许多路人惊觉“笑果公司≠中国脱口秀行业”,还令“文本”和“逻辑”的价值史无前例地凸显出来,而它们自卡姆后一直被许多观众所忽略。当然,周奇墨的厉害之处在于,那些不讲逻辑和技巧的“脏活”他同样手到擒来。周奇墨在决赛那一通连文本加表演在内的全方位模仿秀,完全是当年吵吵着要把大王一顿暴当的卡姆plus。

更绝的是,周奇墨竟然在决赛舞台上升华了模仿秀的意义,把“杨波”“王建国”“张博洋”带上舞台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最后一句话——

喜剧让我们相聚。

就问你,他不是大王谁是大王。

第五年,呼兰,一个用了四五年时间走上大王宝座的优等生。关于他夺冠这件事,连画风都变了,变成了“天道酬勤”,再也没有了“毫无道理”和“一顿暴当”。当“呼兰冠军”的大幕落下,李诞和呼兰长长相拥,呼兰眼中甚至还含着泪的画面传递到观众眼前,一切都变得明朗了——

从前的天才叙事全都依托于国产脱口秀的年轻,但创作是持久战啊。

2.一夜成名,难逃创作怪圈

想要靠每届出一个天才来推动行业发展显然不可取,今年的毛豆靠自己独特的海军经历再次经历了天才叙事,一下冲到了第三名,是历届新人里成绩最好的。但毛豆之后的发展依旧让人捏一把汗。他今年最出圈的几个段子,比如“索马里卤大肠”,比如决赛讲《中华小当家》“不是因为我们学习不好啊”,大多依托于自己独特的身份。

其实他面临着和何广智一样的问题:一旦脱离了那个特殊的标签,是否还能保持高质量输出?

对于这个问题,广智今年交出的答卷不尽如人意。

今年广智贡献的最有记忆点的段子,当属他喊一帮朋友来新家吸甲醛。“小人得志”的味道太冲,却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领笑员和观众都以为他要起死回生,没想到却是回光返照。

半决赛里,他又讲起了谈恋爱,效果甚好,到了决赛,立刻又掉了下去。我有一个感受,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比起其他人讲老段子,广智讲老段子的违和感是最强的。比如邱瑞在决赛里聊电动车,也是老段子,我大概能猜到可能是以前的储备,能感受到青涩,不会觉得违和。唯独广智,他讲自己总被人插队,是“人性的缺口”,讲自己特意打车回去买那个当年让自己颜面尽失的“雪糕刺客”,都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显然,租两个房间,其中一个专门用来放自己的尊严,是小人物的心酸和得意,但特意打车回去买那根雪糕,就有点偏执得令人害怕了。

广智的三板斧,穷、丑、单身狗,其实是很多人在年轻时必经的阶段。因为穷,所以没心思捯饬自己,自然也就没人喜欢。一个全世界都不喜欢你,看不上你的阶段,自然也就对世界有诸多不满,充满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所以你看,广智也曾经拿到过“天才剧本”,可是随着这个阶段的消失,“天才剧本”也消失了。

还是那句话,大多数的“天才叙事”,是因为年轻。所以“天才”虽好,可不能贪杯。

因此我愿意对剪掉刘海的徐志胜保持期待,尽管他这一季的发挥也并不出彩。从他剪掉刘海,立下flag告别“脱口秀鹿晗”(虽然说过不止一次),还是能看出他时刻保持自省的态度。志胜在后采曾经提到,他允许自己这一季没有那么好。言下之意有很多层含义,包括这两年的爆火给他带来了许多商务和综艺,确实没有潜心创作,很多段子都欠打磨。

但这帮脱口秀演员好就好在真实诚。有人一辈子都碰不上赚大钱的机会,现在赶上脱口秀和自己最火的两年,多跑点通告赚点钱不寒碜。

周奇墨拿了大王之后有一个采访,聊到自己火了之后涌来很多商务,他纠结了好一阵,后来想通了,有些事情可以做一辈子,有些事就那么几年。所以,现阶段当然是赚钱更重要。

我当时看到就乐了,但转念一想也对,也只有真的把脱口秀当一辈子的事业来干的人才敢在采访里这么坦荡地说话。

3.同样的《脱5》,不同的观众

说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脱5》断崖式的评分下跌,也意味观众的分层。观众分成了两层,给一两星的观众往往看重《脱口秀大会》的比赛机制,或者把每一场表演都当做行业风向标进行严格审视,而那些后来用四五星试图拯救《脱5》评分的观众则更倾向于把《脱口秀大会》当做“真人秀”或是“情景喜剧”来看。

前者最在乎的是单个段子的质量,他们不希望演员把过于真实的情绪,比如写不出稿子的痛苦放进段子里。每个人都可以快乐五分钟,可是演员的段子里讲创作的痛苦就讲了两分钟,如此重的负担传递给观众,剩下的三分钟观众能笑得出来吗?

同理,看到这群脱口秀演员到处跑通告参加综艺,他们也会愤怒,为《脱口秀大会》日趋下降的质量,也为脱口秀这个新型行业岌岌可危的未来。

后者呢,则乐于在演员的表演中寻找真实的成长弧线,只要演员们还能贡献真实、有水准的演出,众多不完美都可以被豁免。所以杨笠和志胜到处参加综艺,在我眼里也并没有多罪不可赦。

以杨笠和志胜为代表的一大批脱口秀演员都处在尴尬的转型期和过渡期,能不能进化成功尚未尝可知,每个人摆脱瓶颈的方式也不同。

晓卉选择回去工作,用打工生活反哺自己的段子;杨笠和志胜一头扎进娱乐圈,试图走冷眼旁观娱乐圈的路线;呼兰和庞博这些脱口秀“老人”依旧把自己关在房里拼命写稿,一场场开放麦不断试炼自己;程璐、张博洋等人绝大部分时间都退居二线,在幕后帮助更多脱口秀演员改稿。现在就为他们下定论,为时尚早。

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我是后一类观众。

我能感受到自己对《脱口秀大会》的期待标准是逐渐降低的。尤其是经历了前两期周迅和那英的洗礼,我放弃了对领笑员的期待,又经历了海源伤感告别《脱口秀大会》,kid炸场却淘汰,程璐靠离婚梗晋级,我也和大部分网友一样心生不满和伤感。之后的七八两期,演员们的段子很无聊,全都在吐槽短视频之类的安全领域内打转,好笑程度还不如罗永浩直播间跟王建国插科打诨的十分钟。

直到追完决赛,我才能肯定地说一句,一切都没有错付。

为了找灵感满世界乱转,写不出段子的时候看大海觉得潮涨潮落真扰民,工作完成之后觉得大海可真美,作为写稿打工人的我狠狠共情了。

小佳在节目中段讲自己接不到商务,决赛上李诞亲自把广告递给小佳。听到小佳一口气念出所有广告商的商务,心里着实为他高兴。

更不用说鸟鸟的“中悲、大悲和超大悲”,还有“困难来临我已经死透了”的“傻悲”。

我在这些人和段子上看不到“天才叙事”的影子了。

他们现在的段子都带着苦味,是那种有迹可循的、从头到尾的苦中作乐,那些被删到面目全非的段子也根本没法让人傻乐。

简单来说,这场秀再也不是爽文了。

4.笑的阶级性

在外部管控和内部创作枯竭的双重夹击下,我不敢对一档喜剧节目期待太多,而《脱口秀大会》也不敢对观众承诺太多。

在这种小心翼翼的“双向奔赴”里,反而能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真相。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笑是有阶级性的。

当然,这是《脱5》在嘉宾选择上的重大失误带来的经验教训,但它以前可没有如此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大众都以为周迅是明星中的清流,是共情能力超越常人的艺术家。但是长期脱离普罗大众的生活,再强的共情能力也力有不逮。这一期的领笑员风波告诉我们两点,第一,能身处名利场却依旧能够保持敏锐触觉的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第二,人找对舞台很重要。

所以鲁豫才能在这一季中成功“洗白”。其实她始终没变过,无非是不同平台汲取了她的不同侧面罢了。《鲁豫有约》也曾经先锋过,但碍于种种原因,节目最终沦为一档平庸的明星访谈,只能讨论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所以哪怕有满肚子的想法,说出来的也只能有“真的吗,我不信”。

来到《脱5》,鲁豫终于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观众也猛然发现,原来她不是脑袋空空啊。其实《脱5》上鲁豫有不少被剪掉的评语在坊间流传。比如Rock吐槽完自己去做热玛吉美容项目痛不欲生之后,鲁豫回应道“你今天提到的这些女生去做的医美项目,或许在你们看来很疼,可是造成这种现象我觉得你们男士居功至伟”。

从周迅到鲁豫,是一条逐渐上扬的曲线。笑有阶级,可是总有人能超越阶级,触及普遍人性。

这不是爽文逻辑,这更像是真正的人生,起起落落。大环境不好,我不敢期待太多,你不敢承诺太多,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一起重新拓宽可以期待、可以承诺的边界。

不能说民生皆苦,就说“十万大军流离失所”,说“泳裤被潮水带走了”。

说这些够了吗?

当然不够。

可是放眼望去,又有几个在说话的人呢?

5.女脱口秀演员的崛起与困境

另一个让我感慨的真相,是女性话语的公众表达之难。

上一篇文章已经讲过(点击阅读思文&杨笠:从「花木兰」变回「普通女人」的这些年),《脱口秀大会》五季以来,女脱口秀演员的队伍逐渐壮大。通过这群女演员的努力,中国脱口秀创作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从“被凝视的客体”演变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从《脱口秀大会》的国民程度来看,思文、鸟鸟、杨笠、颜怡颜悦、小鹿、晓卉……这群女演员的出现无疑带来了一场极具力量的女性话语变革。

这一季的开场,女性表达依旧生猛,甚至颇有“致命女人”的风范。

首先是思文的回归,摆脱了婚姻束缚的她不再“投鼠忌器”,而是将炮火对准歧视离婚女性的社会结构,幽默、精准,充满坦然。

尤其是全场都在调侃“前妻梗”,思文的回怼更显霸气。都是曾经同甘共苦的战友,一对夫妻离了婚,男的还是兄弟,女的就变成了“前妻”,思文的上场就要告诉所有人,这种自然而然将女性“他者化”的无意识,都是bullshit。

其次,颜怡颜悦也火力全开,大到谈论唐山打人事件,小到揭示女装没有口袋的真相,还有网络上各种以“恋爱教程”为名规训年轻女性的短视频,没有双胞胎不敢讲的女性话题。

只可惜,每个人能快乐五分钟,颜怡颜悦却只能上台讲两分钟(剩下三分钟都因为过于犀利惨遭剪刀手)。

随着赛程进入尾声,最终只有一位女演员鸟鸟进入决赛。相比颜怡颜悦和杨笠,鸟鸟聊起女性话题更圆融更狡猾,讽刺效果有增无减。当然可能因为技巧过于高级,某些群体智商有限,所以让鸟鸟躲过一劫。决赛里的“鸟诞”梗,对冠姓权敏感的人们谁不是会心一笑呢?

鸟鸟在决赛的发挥堪称精彩,甚至一度让冠亚之战产生了悬念。这是一次难得的胜利,女性离脱口秀大王又更近了一步。

但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女演员都止步八强之外,尖锐的女性话题被删,某些女演员持续遭到网络暴力,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

现实不是爽文,“天才叙事”也注定随时间流逝而消亡。

《脱口秀大会》英年早衰,这似乎是历史必然。

但是比起半截身子都埋进土里了的影视行业,脱口秀是内娱为数不多的可以装得下理想主义的载体了。

不管《脱口秀大会》有没有第六季,我都由衷地希望这帮脱口秀演员不要停止创作,真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