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啸天

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片,是1930年的《西线无战事》,荣获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奖,名副其实的经典。豆瓣打分8.9分。(别杠,我说的最伟大的反战片,不是最伟大的战争片。)

1979年,这部作品被翻拍了一次。不过,这一次属于小打小闹,不是院线片,只是一部电视电影,但即便如此,依旧非常好看。豆瓣打分8.3,也属于佳作之列。

《西线无战事》原本是一部德国小说,初版于1929年,作者是德国人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他18岁时参加一战,这部小说,糅合了大量真实经历,近乎是雷马克的自传,一出版就引起轰动。

不过,有趣的是无论1930版还是1979版都是好莱坞出品,德国人自己的小说,反倒没有自己版本的电影。这个缺憾,终于在2022年填补上了。

话说回来,1930版也因为是美国人拍摄的,在德国上映后b不久被正在崛起的纳粹坚决抵制,他们禁了这部影片,连带小说也成了禁书。雷马克为躲避迫害,不得不选择流亡,逃离了德国,至死没有回来。雷马克的妹妹则留在了德国,受作品牵连,被纳粹处死。

好的作品,自己会发光。德国导演爱德华·贝尔格,终于在小说出版93年后,拍出了德国的版本,这就是2022版《西线无战事》。

贝尔格说,他从小看美国人和英国人拍的战争片,在胜利者的叙述里,战争总是蒙着一层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甚至是在颂扬战争。可是,作为德国人,贝尔格觉得不应当如此,“说起两次世界大战,不会有任何自豪,只有羞耻、内疚、恐怖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他想把这种情绪从德意志民族的记忆里提取出来,拍成一部特别的、属于德国人的战争影片。

贝尔格选择改编《西线无战事》,正好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毕竟,小说是一部流传甚广的佳作,电影只要遵循小说去拍,就差不了。

果然,2022版《西线无战事》一出炉就成为了热门影片。而且,毫无疑问,它就是2022年度最佳的战争片,没有之一。豆瓣打分8.5 ,也说明在中国观众的眼中也是一部佳作。

我找齐了1930版、1979版、2022版三个版本,每一部都时长150分钟,全部看完真的是一个大工程。但是,架不住电影好看,还是端端正正地看完了。先看2022版,然后是1930版与1979版,再然后又刷了一遍2022版。好累。

原本,跟群里的大公相约一战题材的影片,一起组团云看片并码文。结果,这个家伙,自相约圣诞影片逃单之后,相约一战再一次放了鸽子。这个不靠谱的男人,口惠而实不至,真该扒下他的裤子,狠狠地弹他小鸡鸡。

要入一战的坑,此时最佳的选择就是从2022版《西线无战事》入手。我入坑不算太深,但凑凑合合也算在大面上过来一遍了。

《圣诞快乐》讲的是一战刚开战的第一年的故事,发生于1914年元旦,讲西线战场上英法联军与德军对垒的战壕战中,因为圣诞节的来临,前线战士自发组织了停战协议,敌对三方走出战壕,一起庆祝圣诞节。

《西线无战事》的故事主要集中于1918年,将一战结束前两天的故事,将西线战场上的一线故事展现得相当细致。

之外,《1917》作为一部战争小品,则讲述了英国士兵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发生的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他们已不再变老》作为一部纪录片,则直接展示出了一战战场上参战士兵的精神面貌,一边是战争的残酷性,一边是镜头中的他们傻笑着看着镜头。这种对比,让人心疼。

《珀尔》讲述的则是在远离战场的另一方,讲战士家属的没有男主人在家时的生活面容,尤其是留守妇女所经历的坎坷,甚至是走向堕落的过程,触目惊心。

以上几部作品,大致可以勾勒出一个一战的全域图,归结在一起就算是简略版的一战专题集了。

以前影片,基本上都已经写过了。这里不多说,只来单论一下《西线无战事》吧。尤其是2022版《西线无战事》。

其实,豆瓣打分真实呈现了三个版本的优劣,1930>2022>1979。其中,1930版与1979版的故事,基本上从1917年春天开始讲起。对于小说的全貌,都力图呈现出来。倒是2022版,对小说的改编力度更大一些,它在时间上更凝缩一些,集中于1918年11月11日前一周的故事。那一年的光棍节那天,一战正式结束。对于停战前一周,战场上都发生了什么,这个最新版本精细地讲了出来,而且非常震撼。

《西线无战事》这个片名“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来源于军方的战时记录。按这部影片里的说法,是1918年11月11日,官方战场记录上就只有这一句话,就是“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但是,我们的主人公却偏偏就在这一天里,死在了战场上,而且死在了停战前的最后一分钟。

战事发生了,而且相当惨烈,可以战场纪录却没有写。官方与民间,虚假与真实,平静与惨烈,对比之后,让人充满唏嘘。

从影片对于“西线无战事”这个题目的紧扣程度看,2022版是最紧密的。前两版故事时间的跨度太大,对于“西线无战事”这个名字的回应,也就淡了很多。

网上,对于“西线无战事”这一说法的解释,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在“凡尔登战役”期间,双方直接战死了60万,在凡尔登的那片战场,被后人称作“绞肉机”,每片土地都浸染着血水。但是,荒诞之点就在于,60万人的牺牲,换来的却是几乎为零的战斗成果——凡尔登战役结束之时,德军和法军的阵地仍停留在原地。从结果来看,似乎战争从未发生,于是也被称为“西线无战事”。

2022版显然更加紧扣原著里的说法,并将原著里三年的故事时间压缩到了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周,结束时间刚好是一战停战的时刻: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片中的主人公保罗恰好死在了这一刻到来的时候。

影片对于原著的改编很大,这种压缩的好处是随着时间的缩短,整部影片的故事就显得非常紧凑,流畅度也大了很多。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原著里的很多线索来不仅进行充分展示,对其中的一些情节的处理,就只能轻描淡写,轻轻带过,无法展开,看起来会有一些一头雾水的感觉。典型如近战中明明有刺刀,却非要拿出工兵铲来抡人。

老版本里就专门作了解释,因为实战中,你用刺刀将人捅到后,经常会发生出刺刀在对方体内,一时拔出来比较费劲,如果此时有其他敌人冲过来,就会很吃亏。而工兵铲则不同,它不仅可以轻松斩断近战中敌人的脖颈,而且可以随时再抡向扑过来的其他人,不用担心被卡住。

还有,就是前两版都比较出彩的邮差,在2022版里彻底消失不见。甚至,对于老兵凯特的刻画,也淡了好多,不如老版更有戏。

但抛开两部老版,不先入为主,只来看2022版的话,你一定会觉得它不错的。

只是,观影的过程不是让人太舒服。

毕竟,这是一部反战片。它对于战争的现实,不是那么有趣,会让人看着非常压抑。可是,真实的战场,恰恰就是这个样子的。观影的不舒服,就在于它太过于真实了。真实到让人不舒服,心颤,好疲累。

影片起始,是一片斑驳的棕灰色土地。镜头慢慢拉近,人们逐渐看清地上的斑驳究竟是什么——植物全被毒气及炮火杀死了;弹坑是仅存的、能依稀辨认出的地貌特征;无数士兵的残骸嵌在地上,像是巨幅油画上的一抹。

整部影片的摄影就是顶级水平,镜头很美,但是画面上的事物却一点都不美,而是凄惨。

1930版与1979版里,很多台词非常震撼,直接讲出了对战争的嘲弄。2022版的台词相对干净,更多聚焦于故事本身,没有太多的战争批判。有些人因此觉得这一新版不够好,因为台词的力度不够。

但是,这一版更专注于讲故事,让故事本身说话,带来的思辨性一点都不低。

最典型的是人物的塑造,看下男主角保罗前后的变化,就一目了然。

上面这两张剧照,一个是故事之初,男主保罗刚刚加入军队时的写照。他对于战争充满了狂热,充满了向往,对于能够参军,感到由衷的兴奋。然后,下一张剧照,则是故事结尾最后一场战争前,再转身投入战斗前的模样。看他的脸色与神情,整个就是麻木脸,毫无生气,毫无生命力,迟钝地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再加上这一张剧照,保罗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对于前途,对于生命,那种惊恐与无可奈何感,扑面而来。

看看剧照,看看人物前后的对比,这种对于战争无声的控诉,不是比靠台词来表现更为有力吗?

2022版的高明之处,在于首尾的衔接上。在影片的开头部分,采用了一名名叫海因里希的士兵的视角展开。镜头跟随他跃出战壕,前进,躲避,卧倒,冲刺,劈砍......

然后,海因里希死了。而他的战服,责备后勤组趴下来,洗了洗,熨烫了下,然后又被送到了军方,送给了新士兵再次利用。恰好,接受海因里希服装的正是男主保罗。

第一次在战壕中对战后,在打扫战场时,保罗的上司让保罗赶紧收集战士士兵的铭牌。

结果,到了影片的最后,保罗战事后。他刚刚救下的一名新兵,又被老兵教育,赶紧收集战死老兵的铭牌。而保罗的铭牌就被他收了起来。

三个人,从最初的海因里希,到保罗,再到最后的新兵,形成了一个循环,一波又一波。

“本书既不是控诉,也不是自白。

我只是试着描写被战争毁掉的一代---

即使他们躲过了炮弹。”

这是《西线无战事》小说的题记。雷马克开诚布公地点明了他的写作宗旨,就是要写人,那些参战的一代人,无论死于战场,还是侥幸活了下来,但是他们都被摧毁了。

战争,实在是太过于邪恶了。

如果想感受台词的批判,想被直接说教,那就看看老版吧。

对于新版,这种台词,也有,稍纵即逝,没有大段大段地宣教。

镜头即故事,镜头本身会说话,故事也会说话。

用故事本身去感染人,打动人,这一版做得比原来的版本好很多。而且,在现代摄影技术下,影片整体的镜头感,都非常出色。甚至,让人感到怀疑,为什么要把镜头拍摄得这么美?明明影片的内容挺邪恶的,为什么要拍这么美呢?

还有美中不足的,新版增加了一个故事线,即停战谈判戏,占据了一条线索。打乱了战争片的流畅性,也让大家更感兴趣的战场故事变得有些破碎。

但瑕不掩瑜,整体上的《西线无战事》,艺术特色上毫无疑问是2022年最佳战争片,别无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