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疯卡梅隆的,一定有他的电影影迷。

哪怕是在拍摄《阿凡达·水之道》期间,都还有人在支持《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是能活下来的。

而卡梅隆非常反感外人挑他剧本的毛病。

演过《终结者》的阿诺·施瓦辛格就领教过这种强硬。

本着不愿再被影迷质疑他认知能力的前提下,他找专业人士做了一个实验。

做完后,他本人给出的2个官方回应都是,杰克必死!

1997年上映的《泰坦尼克号》的结尾,杰克和露丝都处在低温的海水里。

一块木板,让露丝活了下来。

杰克死了。

这个结局,让很多影迷,甚至是明星,都不愿接受。

玛格特·罗比在采访中就表露过木板的大小目测,是个bug。

为何二人不一起躺到木板上等着营救?

导演卡梅隆受不了反复被人cue这个问题。

于是,他以严谨理工男的方式,找了俩体型跟杰克、露丝一样的特技演员,去共享那块木板。

根据实验过后的数据预测,2个人都活不了。

电影结局是符合科学的:“要活,也只能活一个”!

另一方面,卡梅隆也从剧本创作的角度,官方给出杰克必死的原因:

“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类似。

这是一部关于爱、牺牲和生命道德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里,爱用牺牲来衡量的”!

并且,为了让影迷们彻底对此保持安静,卡梅隆的这个“杰克是否能活”的实验,将会在2023年的时候,在《国家地理》上播出。

而《泰坦尼克号》4K修复版也会重映。

“或许,25年后我再也不用处理这个鬼问题了!”

但现在,卡梅隆有个更大的问题,困扰他。

那就是《阿凡达:水之道》的票房预期,不如他意。

那些被卡梅隆说服给投资的高层,比他还难受。

这部电影真正花费的成本数字,卡梅隆始终没有公布出来。

接受《GQ》采访时,他承认《阿凡达:水之道》的制作成本非常贵。

言谈间,惯性用到了脏话。

但还是有外媒记者打探到了这个数字的大概范围:4.6亿美元!

现在折合人民币32亿多。

(不考虑通胀因素)

制作了十多年。

从属公司从21世纪福克斯,变到了迪士尼。

这个惊人的成本,也把《加勒比海盗4》这部史上最贵电影挤了下去。

这个4.6亿美元,还是没有加上全球营销的费用进去算的呢。

后者据说也要花费1亿美元以上。

怪不得默多克的长子拉克兰都说这部《阿凡达2》“是有史以来最贵的电影!”

现在,电影上映已经快一周了。

全球票房都不是很理想。

截至发文时间,已经破6亿美元了。

准备上升到今年上映电影票房的第8位。

《阿凡达1》全球首映的时间,是在2009年的12月16日,冲西方的圣诞假期去的。

当时全球的IMAX影厅都不多。

中国方面,更少。

只有14家。

全球也就只有300多家。

这么少的巨幕,却场场爆满,票房增速非常夸张。

在中国,看《阿凡达》的人更夸张。

在广东,本来拿来当科学使用的巨幕厅,开始放《阿凡达》。

东莞的一家影城因为能看IMAX,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大量观众。

尽它最大的能力,一天排5场,没几天就把胶卷烧了。

啥叫电影火爆?

看看影院坐满的观众,就知道了。

在那样一个,全球银幕较少的情况下,《阿凡达》创造了票房神话。

顺便带动了中国的电影市场。

它是中国放映的第一部超10亿元的电影。

也是那一年,国内电影总票房首次突破了100亿元人民币。

但现在,《阿凡达:水之道》没能再续卡梅隆的票房奇迹。

要知道,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数量不多。

但是扛票房能力,非常厉害。

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5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是超过20亿美元的。

而卡梅隆就有2部在榜上。

榜首是《阿凡达1》,29.2亿美元。

榜三是《泰坦尼克号》,20.48亿美元。

这两部都重映过,且是多次重映。

卡梅隆好像很喜欢让他的影迷,重复走进影院的感觉。

但影迷真的等来了他的《阿凡达:水之道》后,却失望了。

因为等了这么久的大作,剧情却这么俗套。

这种差评,哪怕是在卡梅隆本人自己的回答底下,都有很多。

卡梅隆为了《水之道》,亲自发文谈了自己的感受,发了英文长篇给国内的网友,并让人翻译成中文。

也算是一种对影迷的回应。

长文里,卡梅隆谈的是他对角色认知的理解,以及技术使用的情况。

整体来看,说得比较主观。

特别是在后面,他反复希望观众们能以享受的态度去观影。

而不是纠结于剧情的幼稚。

他倡导的还是人类真实情感的发展。

他认为这部电影用到的技术,能成功捕抓并表达出最真实的情感变化,让他很自豪。

结尾,他给出观影提示:

“抛掉越多心中的怀疑,就越能畅游幻想世界”!

但说了这么多。

评论里的绝大多数的网友,都不买他的帐。

甚至排前面的评论是“再拍真就晚节不保了啊!”

从他本人的阐述,对比网友截然不同的反应来看,

《阿凡达:水之道》在大众接受度上,不合格。

这里面,导演和观众,有着巨大的分歧。

二者,有鸿沟,不可逾越。

卡梅隆应该是提前预判了观众的反应,可他仍旧坚持这样拍,这样剪辑。

更多的还是基于他自身的想法。

在一篇采访里,卡梅隆仍在强调电影角色的情感变化。

以及他想表达的东西。

罗伯特·罗德里格斯是卡梅隆多年的工作伙伴兼好友。

在电影上映后,罗伯特采访了卡梅隆。

卡梅隆又一次亲自解释了自己坚持这样拍的原因。

(二人合作了《阿丽塔:战斗天使》)

罗伯特和儿子也是第一批看过最早版本《阿凡达:水之道》的人。

但潘多拉星球仍然是非常复杂的。

即便是属于二人之间的电影专访,罗伯特仍然需要从卡梅隆那里,听到他本人的解释。

罗伯特深知电影里有非常多的大场面,但它真正的厉害之处,是在于里面的情感。

他很好奇,卡梅隆为什么会关注这个。

卡梅隆告诉他:

“我在1995年写了这部电影的第一部。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想成为一个丈夫、父亲,或是组建家庭。

但到了2012年,(第一部上映后)我坐下来,开始想自己究竟要讲什么故事。

当然,我要回到潘多拉。

但如果杰克和奈蒂莉没有死,他们结婚生子,有了家庭后,要怎么办?

他们的孩子已经14、15岁了,你要怎么告诉孩子们‘不要像我一样’?”

准备拍第二部的时候,卡梅隆自己也是十几岁孩子的父亲。

谈到这个身份的转变,他承认自己老了。

但“无论你在功能障碍方面经历了什么,家庭都是你要守护的。”

像他这种1984年就能拍出《终结者1》的科幻大导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观众想要什么样的大场面。

可是,他比观众更清醒地明白,他手里的角色所面临的背景。

《阿凡达1》就点明了故事的俗套。

一群人类去到别的星球,不可能做出点啥新奇的事。

该人类,还是得人类。

但卡梅隆关注的是,角色随着身份、年龄的变化,而需要做出的情感反应。

他反复强调的就是,情感。

他和罗伯特合作拍阿丽塔的时候,曾经丢给后者一本他自己写的600多页的电子人如何在这个世界生活和工作的笔记。

他用同样繁琐周密的模式,来思考杰克一家人在跨种族婚姻下,生活在潘多拉的一切。

这就造成了影迷观影后吐槽剧情毫无新意的最大来源。

卡梅隆想探讨情感。

观众不买账。

他13年磨一剑,观众只想看个过瘾。

影迷,还是那些影迷。

但卡梅隆,已经不是那个卡梅隆了。

他更想在纳美人身上讨论地球人类的情感。

另外,他还提到了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罗纳尔,怀孕6个月了,还要去战斗。

这是卡梅隆想提醒现代人的地方。

他以往电影里的女性,都是这般强悍。

女人在生活中求生存的方式,实际中更艰难。

只是很少男性会意识到这一点。

甚至女性自己也没有料到自己会变得如此的勇敢。

“人们忘记了在过去,女性必须为生存而战!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怀孕并不是借口……要打破那些界限!”

在卡梅隆看来,男主说了那句台词,“家是我们最后的堡垒”。

但里面的女性角色,则是另外一条隐性的堡垒。

但,这部电影到目前为止,收获的主流评论,都不在卡梅隆的这两度回应之上。

观众反感他在试图洗白西方人的历史,而外媒也不满他挑起种族对抗。

其实,这些评价,都是能站得住脚的。

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看完后,看法倒是没有靠近主流观点。

非要说跟人类战争有关的内容的话,我就记住了里面的潜艇。

卡梅隆那种设计,让我想到了二战时日本奇葩的回天鱼雷。

果然,在大导眼里,人类战争的阴暗丑陋,日本是必有一席之地的。

这点,甚是赞同他的做法。

但,《阿凡达:水之道》挨的骂,的确比1还要多。

其实,《阿凡达1》当时也被骂剧情烂的。

只不过当时的热闹,盖过了这种质疑声。

现在,卡梅隆面对上映才几天的观众反馈,他尽力解释了。

也认了。

还催好友“咱们去拍《阿丽塔》的续集啊!”

方方面面,都累了。

他也老了。

所以,卡梅隆已经不是第一次跟外界表示,若《水之道》市场反应不好,自己将要跑路的想法。

对于他而言,这个过程,真的很难。

可是,他和团队真的克服了许多技术。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电影人,也要1年的实习期,才能说有能力制作类似《阿凡达》这样的电影。”

但这样尽力构建电影世界的他,还能不能继续靠输出作品,活在观众的心里。

他也忐忑。

和别的大导的区别之一就是,卡梅隆更渴望的是,带观众一次一大步地通往新的世界。

他也曾经想过不拍《阿凡达》的续集了,但为了那些期待看到《阿凡达》宇宙的人,他愿意去努力。

因为,卡梅隆最在乎的,仍然是他的电影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