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艾修煜

8月2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承办的《声生不息·港乐季》创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创作座谈会探讨了节目引发的热烈现象、对社会文化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深刻剖析了文艺作品对国家发展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促进意义,肯定了节目的艺术性与重要性,为文艺行业新时代发展给出了指引。

用心用力书写家国情怀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杨小伟表示,《声生不息·港乐季》由内地与香港歌手共同唱响经典港乐,让港乐成为连接内地和香港的文化桥梁,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节目的成功播出有四点启示,一是凸显爱国元素,用音乐力量抒发家国情怀;二是搭建文化的桥梁,彰显同根同源的血脉情深;三是唱响立志的旋律,激励青年共筑伟大梦想;四是推动节目入港,润物无声促进大湾区深度融合。

“这档节目把爱国主义作为节目创作的灵魂。”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认为,“节目深刻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意韵,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贯穿在文艺创作的全过程,做到了很好的示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认为,节目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对新交流和互鉴文化的一种尝试,通过老中青三代,把经典传承和新一代希望结合到一起,让文化认同更有价值,也让对Z世代的价值发掘有更大可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认为节目最核心的意义,是重新塑造了华语流行乐与华语文化的信念。“芒果TV和TVB的合作,让香港与内地老中青的不同代际重拾记忆,在重塑集体记忆上非常成功。”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进一步认可了节目对文艺创作领域的经验价值:“节目已经把音乐这件事,从美学推上了社会学的意义,这是综艺节目中非常有价值的创新。”

节目制片人、总导演洪啸坦言,《声生不息·港乐季》要做的不仅仅是“回忆杀”,更是要做唱出来的港乐史和听得到的中华情,希望用音综为港乐的老国货提笔著史。

节目嘉宾林晓峰也谈及他参与节目创作的感受:“老歌是新潮音乐的来处,理应被研究与传承,传承亦是我们的使命感所在,希望将好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推动大湾区文化融合

此次创作座谈会还特别设置了香港线上会场。

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网络二处处长谢兴指出,在引领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自身发展方面,《声生不息·港乐季》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吴祖德用自己在香港的亲历见闻印证《声生不息·港乐季》在内容传播和意义价值上的双赢“对于人心回归和共同回忆拉近内地和香港的民心功不可没”。他指出,节目的成熟和成功为香港娱乐产业的前进和发展,包括香港一些新生代艺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TVB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非戏剧(综艺科)制作经理何小慧,表达了此次联合湖南广电制作节目的感想:“看到了内地现在的制作水平真的非常之高、非常之专业,可以说是超水平!”她介绍,《声生不息·港乐季》是 TVB 今年直到现在收视最高的音乐综艺节目,累计接触到全香港七成的电视观众。“每到节目播出的时段,大家都会赶回家收看,享受最好的港乐。”

香江词人郑国江在创作座谈会上回顾港乐文化与中华文化发展史,指出这档节目让香港观众对国内音乐人和音乐节目制作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这个节目非常受欢迎的!”

《声生不息·港乐季》是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港澳台办公室,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宣传文体部指导,芒果TV与TVB联合出品的音乐献礼节目。节目在芒果TV、湖南卫视、TVB联合播出后,多期取得CSM全国网同时段节目收视第一,累计观众规模近1.5亿人。节目在香港特区稳居同时段节目收视率第一位,平均每场超过118万香港观众观看。全网热搜2006余次,205次登顶,短视频平台主话题播放量破42.4亿,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内地与香港本地都引发了热烈的“港乐潮”,被称赞为“大湾区文化融合风向标。”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主办方

责编 | 邵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