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间,电视剧《第二次拥抱》在浙江卫视播出第3集和第4集。根据酷云实时的收视率数据来看,《第二次拥抱》播出时间段的收视率一直处于缓慢爬升状态,但最终的峰值收视率也只能刚刚超过0.4%。这样的成绩,离爆款,还是略有距离的。

我在对该剧的首日剧评文章当中认为,这部电视剧有不少的客厅观众刺痛感,应该是近期质量相对不错的女性剧。经过4集内容来讲,我坚持早前的看法,在认可剧作质量相对不错的同时,对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为何暂时还没有起飞,做一点个人看法层面上的补充说明。

《第二次拥抱》当中,妨碍收视率起飞的最大掣肘之处,应该是角色们的职业。这些职业,离观众普遍较远。所以,观众们只能从角色人生的跌跌撞撞当中移情,无法通过具体的职业内容移情。角色职业过分偏门,是这部电视剧,甚至于以后商业剧创作当中,均需要注意的。

比如,这部电视剧当中,杜淳饰演的男主角,竟然是一个音乐公司的创始人。音乐制作人,或者说音乐公司的从业人员,离普通观众的距离还是相对较远的。所以,观众们很难理解角色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更是不太容易进入到角色的职场故事当中。同时,音乐人总给人一种娱乐圈的感觉。这真的是国产剧创作当中的大忌讳——观众不喜欢娱乐圈的人,对这群人,缺乏共情。

陈数饰演的女主角,曾经是新闻工作者。剧作当中告知观众,她8年前在北京一家发行量极大的报纸工作,这家报社名为“新报”。我估计不少观众会自觉移情,认为女主角曾经是在新京报工作——虽然电视剧故事,不能和具体的人名、地名、报社名称去对应。剧作前4集当中,女主角一直处于求职状态,等于说其当下的职业,还没有确定。

再来看李乃文饰演的男配角,他是文艺片编剧。这个角色设计,简直是更大的忌讳了。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影视剧现象,只要职场剧当中出现了影视工作者自己,这样的电视剧,收视率没有一个好的。目前为止,我观察到的数据来讲,毫无例外可言。如果有例外,还望读者指正我。

为什么会这样啊?影视剧去说影视工作者的故事,观众容易反感,认为咱们就是老王婆子卖瓜,或者就是行业诉苦大会。《第二次拥抱》当中,李乃文饰演的角色,只要卖掉一个剧本,就可以在北京城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换大房子。这样的剧情,真的是败坏了角色的观众好感了。大家辛辛苦苦赚钱,你们影视编剧凭什么就一个作品赚一套大房子啊?这里,我帮助解释一下,那些烂剧、商业剧的编剧,才会一个作品赚一套大房子。文艺片的编剧,基本上都是穷的内裤都破洞。

然后看张歆艺饰演的策展人。这个角色,也是离观众太远了。所以,她带来的策展方向上的故事,基本上都成了观众层面上的废戏,大家不喜欢看,也不感兴趣。尤其是那种一幅画就要卖多少金钱的桥段,这是给角色败坏在观众心目当中的好感。音乐人、影视人、策展人,看似都是艺术行业工种,但却容易陷入到一种自说自话当中。

马苏饰演的律师,职业上看似没有问题,但已经播出的剧情当中,她的职场故事相对偏少。而周放饰演的钢琴家教老师,又是艺术行业上的工种。这个工种,依旧是观众对职业的共情能力差。包括张歆艺角色的男朋友,是个工程上的设计师,也是有点起高了,显得过分高大上了,若是职业调子低一点,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二次拥抱》角色们带来的故事本身,尤其是中产跌落平民生活的故事,是具备客厅观众的情感冲击力的。但是,角色职业真的是不讨喜。一方面,是观众们不熟悉这些职业。另一方面,则是很多职业让观众觉得轻巧,赚钱太容易。同时,音乐人、影视人、策展人的职业设定,雷同度还是太高了。

都市生活剧创作,在角色职业设计上,还是应该认真思考才行的。像《第二次拥抱》这种,因为职业光鲜亮丽,所以服化道也偏向轻奢。这种画面,看似可以勾住观众。但观众的共情效果就会差一些。若是设计一些地面上的普通职业,可能这部电视剧的效果会更好。(文/马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