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狂揽10亿票房,《独行月球》成为了继春节档之后,票房增长最快的影片。

打破9项纪录,单日观影总场次强势登顶,票房连续两天破3亿,三天破2亿,当之无愧的2022年暑期档爆款。

总票房已经跻身2022年票房榜TOP5。

上映首日,单日票房2.4亿,排片62.7%,上座率18.4%,占据着大盘93.4%的票房;

上映第2天,单日票房3.3亿,排片58.5%,上座率24.6%,占据着大盘90.3%的票房;

上映第3天,单日票房3.1亿,排片64.2%,上座率22.6%,占据着大盘89.8%的票房。

《独行月球》的预测票房高达43.47亿,这一票房已经可以跻身影史TOP7,年度第一了。

随着《独行月球》的票房大爆,一下子将七月的票房提升到了35亿,比六月整整增长了17亿,仅次于春节档的2月,同比去年也增加了近3亿。

《独行月球》不仅救了开心麻花,也救了影市。

票房逆势增长,口碑评分却不断下滑。豆瓣开分7.3,如今却降到了7.0,三连降,与票房的三连增刚好相反。

首先来看票房的暴涨。

1、这是市场积压的爆发。

自春节档之后,整个影市始终都处于低迷状态,当然主要是外在环境的影响导致的,不仅让影片纷纷撤档,更是压制了观众的消费。

而到了暑期档,不仅大环境在改善,新片也是增多,从《人生大事》到《神探大战》,都在激活着影市,促进着观众消费,而到了《独行月球》无疑达到了新的高峰,市场得以充分爆发,从场次的表现就能够看得出,市场有多么饥渴,也得以被充分释放。

2、开心麻花的倾力打造。

《独行月球》能够票房大爆,当然还是内在原因起着主导,这就是开心麻花对市场的把握和类型片的大胆探索。

科幻、喜剧、沈腾马丽等一系列标签、元素被注入,被大众寄予厚望,“沈马”组合的回归,成为第一大看点,开心麻花的喜剧有着品质保证,而科幻大片更是提升了影片的质感。

可以说,《独行月球》是当下国产类型片的一次大胆尝试,集齐了众多元素,并且在搭配上有着合理性,首波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最终从点映,到首周末,实现票房的大跨越。

3、同档期没有竞争对手。

另外,同档期《独行月球》可谓一枝独秀,没有任何具有竞争力的影片。

虽然有着七部新片上映,但是除了《七人乐队》《迷失之城》稍有名气,其它都毫无热度,而《七人乐队》《迷失之城》也热度有限,在类型片上也是表现平平,最终只有看着《独行月球》独领风骚。

再来看口碑的下滑。

1、过度的煽情

《独行月球》显然不是标准的喜剧片,甚至笑点还没有泪点多,但是可以看到泪点多得让人有些反感,暴露出了过度煽情的问题。

过度煽情是类型片的大忌,因为很容易被观众发现,甚至反感,如今观众的审美在日渐提高,走进影院娱乐是第一要务,当然能够共情更能够证明影片的成功,但是对于《独行月球》来说,煽情的过度,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泛滥,最终不是共情,而是有些反感。

情感的迸发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更是需要自然流露的,这是优秀影片能够抓人的表现,在《独行月球》中不能否认情感不真实,但是泪点过多,就是在榨取观众的泪水,并不是让观众自然共情,而是强制流泪。

2、笑点的老套

在《独行月球》中,我们能过看到以往喜剧片的影子,当然开心麻花在喜剧的打造上已经非常成熟,这也容易让他故步自封,而不敢大胆突破,从台词到包袱、段子,很多都是流行网络用语的套用更改,而泪点与笑点的交替,也都是常规套路模式,让观众很容易猜到下一步是什么。

3、元素的杂糅。

这既是优点,自然也是缺点。

科幻不科幻,喜剧不喜剧,悲剧也不悲剧,如此杂糅,最终极其考验制作团队对各种元素的搭配,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当然这是高难度的,《独行月球》没有做出高水平的类型片,最终在元素类型的搭配上就存在很多问题,让整个故事失真,甚至存在逻辑问题。

尽管《独行月球》问题不少,但是能够拿到7分,依然是合格的商业类型片,票房的大爆,还是符合一般观众的需求的,对于开心麻花无疑是成功的。不过大众对开心麻花有着更高要求,毕竟缔造出《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等爆款,可是如此巨制影片的打造,还是挑战不少,对于如此完成度的《独行月球》来说已然不易,更何况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之下。

所以,《独行月球》问题不少,但是是合格的,也值得走进影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