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忘了谁说的了,反正有人说过。

看《独行月球》,有个值得深思的关注点。

独孤月被丢在月球之后,他不得不检查了月球基地的生活情况,发现这里生活物资管够,只要他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孤独终老”。

虽然电影里没有具体表示,但作为一个原先几百人的大基地,这里娱乐设施肯定不缺(游戏厅、健身房?)。

而且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上班、操心金钱问题了,超级大house任你选择,睡到自然醒那是常态。

最后,他不是一个人,还有金刚鼠作伴,虽然这货脾气不好,但朝夕相处可以搞定(电影里也展示了),未来一段时间肯定不会孤独。

如此“宅家+萌宠”的惬意时光,换做旁人,我觉得会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琢磨“要不就在这吧”。

但《独行月球》里的独孤月,却不这样想,他一心想要回到地球,他为何如此“一意孤行”?

“好看”是硬道理

《独行月球》,优秀的喜剧文本和表演,与硬核的科幻背景融合,也是国产电影第一次不同类型大胆的融合。

同样,这也是大众级幽默与笑料,与顶级电影工业的成功结合。

沈腾、马丽与“开心麻花”,决定了电影的基调,大量幽默的桥段和令人捧腹的台词,已是电影的标配。

而比较意外的是,展现出了相当的国产电影工业水准,从金刚鼠的毛发到作为背景的月球宏观CG特效场面,视觉效果一本满足。这方面不再多提,毕竟是“体感式”的效果,各位眼见为实。

在观影之前我就一直在琢磨电影该如何表达故事,毕竟“独角戏”是非常难以撑起戏剧结构,沈腾最擅长的“语言幽默”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是用处不大。

所以电影的表现方式,是一大特色。

首先把独孤月塑造成一个乐观主义者,在孤独的月球,真的可以把牢笼活成天堂,一边努力对抗各种问题,一边还能喋喋不休地吐槽,无论是自言自语,还是跟“金刚鼠”说话,这是电影的基调——开心。

很多表现独自漂泊的电影都是尽力表现角色在孤岛上的遭遇,生活如何枯燥如何求生,也极大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如何度难关。

而且按理说《独行月球》在这方面的展示应该更进一步,但电影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将沈腾在月球上的日常拍得很轻松,有吃有喝,还有“萌宠”作伴。

电影这样做,就是为了让电影没有进入到求生栏目的设定上,因为这类电影很容易会让观众跟随角色进入到“揪心”模式。而在电影“求生”环节,拍得很接地气,跳跃性也很大——

被意外遗落到月球,给了他一个居住环境和充裕的物资;觉得孤独,给了他金刚鼠“解闷”;丧失了生活动力,给了他重返地球的希望……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片的重心不在“如何活下去”,而是在“活下去之后该怎么办”。

“重返地球”是该片的重头戏,也是故事发展的推动力。

地球与月球两条线索并举,将本片带离单一的月球生活,引入“人间”的生活气息,地月之间“错位式”互动造成大量的戏剧+喜剧效果,所以电影的故事平铺直述,但段落之间和两条线之间的互动显得比较可观。

随后,电影用做任务的方式,从寄希望与地球建立联系、到独自寻找返回地球的方法,期间遭遇过各种危机、也有着振奋人心的时刻,角色也经历了失望、躺平、希望、绝望、重燃希望的情绪设定,让角色和故事尽量饱满。

终究而言,《独行月球》两条线索平铺直叙,叙事并不复杂,拍得干净利落,独孤月的反向之旅,就像打游戏过关一样,编剧不但给角色的任务制造大量阻力,而且在“闯关”过程中,情绪上的累加也逐步递进。

电影的故事性和蒙太奇艺术下所表现出来的故事张力,本片地月之间双线“做任务”的交替切换,让原本的叙事变得跌宕。

当然,电影在科幻背景下也没有变得严肃,依然觉得很轻松欢乐,除了整体的娴熟的喜剧桥段,演员沈腾自带的喜剧属性和理想的观众缘,也是让观众颇具幽默代入感的地方。

而饱满的情绪和视觉方面的效果,以及最终电影呈现出来了积极乐观、不放弃希望的主题,也完成感官与心灵上的共情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说本片是“大众级幽默与笑料,与工业化电影的成功结合”的原因。

个人认为,无论是沈腾,还是“开心麻花”,在喜剧这个领域已经有了很了不起的成绩。

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躺平在舒适圈,而是穷则思变,在不变中应万变,找到了自己进化的方式,拍了一部搞笑且硬核的科幻喜剧,上了一个台阶。

电影里的独孤月不也是这样吗?这也是电影从内到外,都传递给我们的一个价值所在。

回家的动力

下面到了“上价值”的地方。

回到开篇的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一种很高级的爽点,大概可以概括为“孤独的惬意”。概括的说就是“寒风萧萧,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这种感觉,具体可参考李白的各种诗篇。

但是这种惬意与所处环境无关,而是借助外部环境反衬的意象化特征。简单来说,就在于外部环境。

比如《独行月球》中的独孤月,外面的世界,值得他去走出自己舒适圈。

★其一,就是东方式对故土的眷恋。

其实任何国家任何文化都对故乡的依赖感,但在东方尤为体现得更为深刻,五千年文明的农耕文明,让我们对于这片土地有着很浓厚的感情。“落叶归根”、“解甲归田”、“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怀个中体会。

电影里独孤月一度万念俱灰,但阴差阳错之下,他了解地球依然还在,故乡就在远方。在这样的环境下,再潇洒自如的生活条件,他也不会觉得“惬意”。所以他必须离开这里。

★其二,对亲人的思念。

电影中独孤月还有一个根本的动机就是对马蓝星的思念。

片中很多桥段展示了这位对心中女神的思念,将涉及到文化层面上的动力,转移到个人情感之上——我之所以要回到故土,因为可以见到亲人。

“独孤月”与“马蓝星”这俩名字就代表了一切,电影将对故土的眷恋与个人情感二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

所以对待“家”和“亲人”这个全球性的话题上,《独行月球》与《流浪地球》有异曲同工之处。一个是哪怕全宇宙流浪也要带上地球,一个是即便在不知道地球处境的情况下(独孤月肯定知道,大概率不会太好),哪怕还有一丝希望,也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环境,回到地球,

因为那里是家,那里有挂念的人。

乐观的向往

最后说下电影的基调——是乐观的、是充满希望的。

与《独行月球》拥有类似设定的科幻电影其实不少,比如《月球》,但很多科幻片大多数主题都是悲壮的。而《独行月球》刚好相反,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喜剧片。

但喜剧不代表单纯地搞笑,其中包含的情感诉求。

无论是独孤月在月球上的处境,还是他对回到地球执念的渲染,电影从内到外都在提供着一种积极的基调。

★乐观主义者真的可以把牢笼活成天堂,一边努力对抗各种问题,一边还能喋喋不休地吐槽。

★用乐观的精神直面惨淡的人生,明明被意外落在了月球上了,还能振臂一挥“今天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啊”(后期配音,而且配错了对象)。

造成角色如此乐观积极的核心,前文说了,就是源于外部世界的反衬——

在一片迷茫之中,依然发现了一线希望。原来地球还在,我心有所属,一定要回去的。

而且,其中也有着来自于角色本身的特质。主角在这样的环境下,并没有一味地悲观和自暴自弃,他始终在寻找着希望,哪怕万念俱灰之后。

如果这个时候,他依然垂头丧气,没有抬头看一眼,他根本是不会有希望的。

电影中非常燃的一幕,就是地球“打光”那一刻,才给了独孤月最后的动力,这是一种双向的隐喻。

我们,并没有被小行星(生活)击垮,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且生生不息,你也要振作。

此刻,小人物的“闪光点”终于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的回应,我没有放弃,原来这个世界也没有放弃,这就是希望与动力的所在。

这个世界,还值得你去拼搏,值得你去改变。

只有信念还在,宇宙再大,也不会觉得孤独。

其实独孤月,就像芸芸众生中的我们,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咋还骂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