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湖会议》看的毛骨悚然。

故事不复杂,1943年纳粹德国在万湖开了一次高级别会议,商量怎么灭绝犹太人。

这个议题就很可怕了,更可怕的是会议过程和电影整体调度。

如海报所示,电影一共出现了16个人物,全部都在一间会议室里,电影也仅仅拍了场会议。

16个人物份量不同,主角是党卫军头目海因里希,主持会议。其他角色按会议进程分别负责功能性阐述,还有一位速记员稍微带一点情感线。

开会,都是台词,好在人多,可以给够反应镜头,再加上每个议题对每类人反应不同,于是还有多人反应镜头可以切出来。

过肩中景,长焦近景,大全景,景别相当丰富,节奏其实很快。

但镜头切换并不是电影要秀的主要任务,会议内容才是。讨论灭绝1100万犹太人,像讨论一个产品执行方案,冷酷而无情。

更可怕的是会议的高效,100分钟的电影,会议过程大概有70分钟。

会议发起人提出总议题,然后各部门负责人讲述部门的实际情况,由发起人做出决策,再讨论下一个议题。

整个会议几乎没有一句废话!

发起人开会前并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参与者级别也几乎平级。但参与者只说和自己部门有关的话,在其他人发言时没有讨论更没有拆台,有疑问也带着解决方式来提,会议极其高效,丝毫没有偏离主题。

会议主持人也没有摆出一副传达精神或者必须听我的架势,而是提出问题,协调各部门工作。

从这点看,整部电影简直是职场会议的教科书,比那些没想明白为什么开会,把工作会议当沟通感情闲聊的扯淡会高效太多。

所以电影才看的毛骨悚然,因为从技术到现实,都是现在的我们只敢想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