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小小肩膀大大书包上呀上学堂。”这段话,我相信大家都是唱着说出来的。

一部《家有儿女》,承载了90后的童年,每天放学回家或者寒暑假,就会看哪个台在播这部电视剧,然后目不转睛,连广告都不放过。

夏东海和刘梅是重组家庭,总共有三个小孩,老大是夏雪,成绩好长相好,老二是刘星,古灵精怪爱打篮球,老三是夏雨,肥嘟嘟的喜欢吃零食。

虽然是二十年前上映的电视剧,但对于我们来说,看了很多遍也不会觉得腻,直到现在已参加工作多年,再也没有看类似情景剧的习惯,我们也终于认识到,时光真是匆匆。

刚刚刷短视频的时候,无意中又看到了《家有儿女》的一些片段,来了一波回忆杀,但是二十年以后再看这部剧的时候,我却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要知道,这部剧是在2003年上映的,当时拍摄的主要场景就是在刘星家里,演绎的是一家五口的欢乐时光,也正好衬托出当时刘星一家人的生活水平。

可能小时候追剧的时候,在乎的只是剧情好不好看,是不是搞笑,现在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惊奇地发现,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不太一样。

别说当时自己的生活水平和他们相差十万八千里,就是放在现在,我也没能达到他们家的条件。

考察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怎么样,无非就是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衡量,下面我给大家捋一捋,看看说得对不对。

第一,衣。

从电视剧里我们可以知道,刘星三姐弟平时的穿衣,都是阿迪、耐克这些品牌,你要知道,这是在二十年前,当时我是读小学,最好的球鞋就是回力。

如果谁那个时候穿了一双耐克的球鞋,那全校学生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而且刘星喜欢打球,经常把自己穿了没几次的球鞋送人,让爸妈买新的,可以看出是多么“壕”。

而夏东海身上穿的,也都是男装的大品牌,虽然刘梅衣服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但是心细的小伙伴会发现,她的梳妆台上摆放的可都是一线品牌的化妆品。

时至今日,有几个朋友可以实现名牌服饰随便穿,化妆品只用国际品牌的自由。

第二,食。

每个家庭,花在食品上的支出一直是大头,《家有儿女》中也不乏他们一家人吃饭的场景,而且都是真吃,绝对不是道具。

按照他们家的标准,每顿饭最起码是八菜一汤,荤素搭配合理,什么油焖大虾、海鲜、红烧肉是常态,就这样刘星还经常挑食。

回想自己的小时候,餐桌上蔬菜是常客,我都不知道多少次被他们剧里的菜给馋哭了。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把哈根达斯当饭吃,小时候我都不知道这是啥冰淇淋,只听过没见过,有一根老冰棍就知足了。

到了现在,我也没能实现每顿饭八菜一汤,雪糕自由也没有。

第三,住。

聊到住这个问题,那就更有意思了,我且认为他们的房子肯定是买的,不可能一大家子租房子住。

通过搜索,他们家住北京四环,小区是2003年开盘的北京印象,拥有四室两厅两卫的大户型,当时的房价是3000平米,他们家这套房子估计60万左右。

而现在这区域的房子高达9万一平米,随便一套都是1500万左右,还没算上学区房的附加价值。

二十年前,我想很少有人可以拿出60万来买房,二十年后,更没有多少人可以承受上千万的房贷。

第四,行。

刘星他们一家人,当时都是没有汽车的,这一点总算可以和我们保持一致。

不过有一集出现了这么个片段,刘梅和夏东海在看杂志,商量着买车的事宜,然后直接点着杂志上的广告,就买这白色的,这才十七万。

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2003年买车,花17万块钱,谁敢想,而且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所谓的汽车分期,要买肯定是全款。

我看着楼下停着的汽车,想着还有两年没还的车贷,不禁陷入了沉思。

当然,当时拍这部戏的时候,导演组肯定没有想这么多后续,我们现在拿来讨论,也只是作为调侃,大家看一看就行,也别较真了。

只能说,北京的生活水平,可能确实也要领先其他城市很多年,我们现在没有赶上,今后再加油呗。

(原创不易,用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呗,您的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