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正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黄金档热播,优酷22:00同步播出。刘威在剧中饰演万家庄的村支书万善堂。万支书在万家庄声望极高,深受村民的尊敬和爱戴,虽然脾气火爆,但他一心为民谋福利,无论是村里的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对他尊敬有加。

刘威说,一个演员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认真塑造角色。 受访者供图

出道至今,从古装剧到现代剧,皇帝、农民、军人、反派、霸总,刘威出演过的角色不计其数。但到目前为止,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影视形象还是农民。从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上有老下有小的陕北农民孙玉厚;到电影《白鹿原》中一辈子老实本分,最后却亲手杀了儿媳田小娥的鹿三;再到《幸福到万家》中雷厉风行,带领全村奔小康的村支书万善堂。刘威说,他偏爱演农民,“我想演一个伟大的中国农民。”

在他看来,一个演员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真诚,真诚地对待每一个角色,不被外界所影响,“无论是演主角还是配角,都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努力、认真地去塑造角色,这是演员最重要的品质。”

《幸福到万家》

出演万善堂的难点,在于如何做到真实

《幸福到万家》中,万善堂耿直善良,唯一的缺点是好面子、动不动爱摆家长作风。在刘威看来,万善堂这个角色写得很生动,是个很不一样的村支书,“万善堂是一个好人,可以想象他受过很多的苦,思想上也是一个很成熟的人,而且个性很强。但也是一个很温暖的人,一个好干部。”

刘威说,很多年前自己演过一个陕西劳模,也是一个在村里带头致富的人物。当时刘威跟角色原型有比较长的接触,朝夕相处过一段时间,万善堂的身上也会有他的影子。而且刘威小时候也在农村待过,对农村的生活比较了解,所以能够掌握住“村支书”的样子。

刘威说,饰演万善堂最难的是,让观众感觉到他的真实。 受访者供图

现在有很多先进人物是村支书、大学生村官,在新闻、报纸、互联网上也经常会看到他们的事迹。刘威希望把万善堂演成一个日常生活中大家能见到的人,做到不温不火,还能接地气。在他脑中,经常会有人物的形象出现,无论是谈吐、交流方式,还是服装,甚至走路姿态,万善堂和公司的人走一起时姿态就挺拔一些,跟王友德这样的村民走一起时会更亲近一些,更温暖一些。“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观众看了后觉得真实,而不是靠演员演出来的,是正常的戏剧流程展现出来的人物,无论是他的性格、内心,还是他的语言,以及外在的服化道,都是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的。”

在片场,感受到了来自导演的“不客气”

刘威和郑晓龙导演是多年的好友,但《幸福到万家》却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拍摄过程中,尤其是在演员的状态上,郑晓龙给出了很多的意见。“他很善于聊天,也很会聊天,跟他聊天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他对这个角色的要求。我也有演得不对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好友,他会直接说‘不对不对’,没有那么多的过程,合作起来也很快乐。”

有一件事让刘威印象特别深,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导演在现场对他那么不客气。在拍摄何幸福(赵丽颖饰)婚礼的那场戏时,刘威饰演的万善堂一下车,就很“装”地跟大家打招呼,这时郑晓龙就从监视器旁跑过来说,“你这演的不对,你得热情一些。虽然你是支书,但你不是村里的恶霸,在这样欢快的场合,你与这块土地上的群众是血肉亲情的关系。虽然你后来成了村子里的带头人,可能有一些官僚习气,但那不影响你骨子里跟大家伙的亲近。”

刘威说,一直到现在,那场戏的语气和走过的路线他都记得。“很少能听到导演直面地来评价一个演员,尤其是现在,不像以前工作不好就是不好,现在的导演都比较客气,我觉得那是导演和演员之间的一种错误关系。我一直以为,演员在现场的唯一心理支柱就是导演。我演了大半辈子戏,无论是年轻的导演,还是资深的著名导演,都是演员的依赖,可以告诉我错与对,演员的镜子就是导演。”

人生事

放弃相声学表演,考进上戏学会看门道

刘威1957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7岁时考入吉林民间曲艺团,学习相声表演。但从事相声行业的那几年,刘威真正上台的机会并不多。1980年,23岁的刘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表演。报考上戏,对刘威来说,是“拼死一搏”,他自认没什么其他的才能,又不想再回曲艺团。他甚至想过,如果考不上就去当货车司机。

对表演的热爱,则开始于考上大学之后。在没有了解表演之前都是看热闹,学了表演或从事表演行业后,他才开始看门道。刘威说,演员就是一种职业,“我作为一个尽职责的人,要把这个职业完成好。所以,就算我当初做了司机,也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司机。”

在电视剧《唐明皇》中,刘威从李隆基登基演到他崩逝。(左为林芳兵)

1993年首播的电视剧《唐明皇》,是刘威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从登基到崩逝,35岁的刘威把李隆基曲折复杂的一生刻画得生动细腻。为了出演老年唐明皇,刘威还去了解了老年人的心态,观察他们的眼神。古装戏多数靠大家的想象,甚至是靠导演的要求,靠气氛的营造来塑造角色,对演员来说,要能把剧本提供的人物感受,变成自己的演绎方式。刘威说,塑造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从二十多岁演到七十多岁,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有旁边气氛的变化、有人物的变化,也有面貌上的、语言上的变化,包括场景、声形态各方面的变化。

不过,回想自己的演艺生涯,真正对刘威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却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看的人比较少,是阎建钢导演拍的《秦始皇》,我在里面演李斯。那是我演过最过瘾,塑造得最开心,最满意的角色,我特别喜欢。”

影视剧拍多了会麻木,演话剧是“回炉”

刘威的戏路很宽,既能塑造粗犷、冷峻的硬汉,又能扮演幽默顽皮、诙谐潇洒的角色。而在话剧舞台上,刘威也演绎过许多观众喜爱的角色。2012年的《四世同堂》、2013年的《大宅门》、2014年的《长夜》,都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刘威。2021年10月,国家话剧院推出原创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刘威在剧中饰演潜伏于电台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老夏”。

刘威在话剧《大宅门》中出演白景琦。 图/视觉中国

刘威坦言,因为工作环境所造成的,电影、电视剧拍多了人会有一点儿麻木,演话剧对他而言,是一个“回炉”的过程。

在他看来,电影、电视剧、话剧并不存在哪个难演、哪个好演的区分,话剧也是在不断地进步。比如说有些节奏、有些效果在电视剧中可能是感受不到的,电视剧不是人和人、演员和观众气息相通的表演状态,“但演话剧,每天在舞台上都可以有新的调整、新的创作,演一场新一场,场场演场场新,这些都能调动演员的创作状态,对演员来说会有不同的感受。通过调整,对表演上那种所谓活的东西,生活的东西,活灵活现的东西会有新的认识。”

儿子心中,就是个比哥哥大一点儿的角色

《幸福到万家》中,万善堂对孩子伸手就打、开口就骂,感觉打是亲骂是爱,但刘威并不认为万善堂是一个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只是在不同的年代用不同的方式,“现在教育孩子当然不能抬手就打、开口就骂,可能在当时那个年代他就是对的。像我小时候也挨打,但也没耽误成长。其实除了家长的教育以外,社会教育也很重要。”

无论是十年前的电视剧《我家有喜》,还是2021年的新剧《生活万岁》,刘威演绎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老爸”。在他看来,哪个爸爸都跟他自己的性格不太接近,但是每个角色当中,似乎又都有他的影子。他说,他在儿子心中就是一个比大哥哥大一点儿的角色,基本是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我作为父亲要以身作则,比如身体力行的带着他去锻炼,用对待大人一样的方式去跟他交流,讨论生活当中我遇到的问题和他遇到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言传身教。家长应该是个榜样,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

刘威比较在意培养孩子“敏感又善良”的品质,还要有坚韧的个性、身体强壮,“无论是哪方面的技能,运动技能甚至打游戏的技能,都做得更好一点,这样对他也有好处。”

刘威说,他这些年接戏没什么特殊的标准,但他一直想演好一个伟大的中国农民。 受访者供图

刘威平时不工作的时候就在家待着,看电影、看杂志、看闲书,然后去健身房。高兴的时候,还会做做饭。谈及现在接戏的标准,刘威说标准有点儿“乱”,这些年他接的戏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帮朋友、熟人、哥们儿的忙,“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戏,我没什么特别具体的标准。”他说,如果有一天演不动了也就不演了,“年龄大了可以调节,有的戏可以不接,比如我儿子放假了,我就可以不接戏了,我也答应过要陪他,除非是万不得已。”

而说到自己特别期待的角色,刘威说,就是写得好的人物,或者是一个很伟大的中国农民。

对话

新京报:入行这么多年,演绎过这么多大家喜欢的角色,你自己有所谓的低潮期吗?

刘威:长江后浪推前浪,遇到低潮也正常,演员很重要的是你怎样看待自己。演员是一个职业,正常从事就好,去掉那些光环。有多少人追捧?你的票房价值是多少?这不是演员应该去考虑的事情。我不觉得我有什么低潮期,一直有戏来找我,还有足够的选择权。我觉得接到一个角色就好好演。俗话说,吃了东家饭就给东家干,我们有职业精神在里面,根据剧本的要求、导演的要求,以及与对手的配合,完成好角色。

新京报:平时和年轻演员接触多吗?在你看来,现在的年轻演员和自己年轻时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刘威:我平时和演员除了拍戏以外接触的并不多,有年轻的(演员)也有老朋友,像张丰毅、李强。现在的年轻演员,说实在的比前几年的年轻演员还是进步很大的,起码他们在敬业这方面,不会去做所谓的炒作,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塑造角色,至少我接触的年轻演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样子,比如赵丽颖、欧豪等。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年轻演员要比我们那个时候的演员,在思想上,文化上,甚至创作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新京报:演戏对你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刘威:演戏对我来说,是需要终生从事的一个职业。我之所以热爱表演,是因为演戏的过程是一个心灵、精神洗涤的过程,因为我们演的不是自己,我们要去了解别人的生活,我们要去感受社会,你就会看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演绎不同的人物时,你会去了解那个时代;甚至说逼迫你去看很多东西,去学习很多东西。我觉得表演永远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像我常说的,这辈子什么都干够了,就是书没念够。所以表演其实就是让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个过程。

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