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刚拍完年代剧《傻春》不久,导演刘家成又拿到了一个好剧本——《情满四合院》,讲述的是老北京四合院里家长里短的故事。

从小在四合院长大的刘家成,一看到这个剧本就特别喜欢,觉得这戏拍了肯定会火,因为这中间发生的故事,刘家成都有耳闻或是经历过。

拿到剧本后,他就开始四处拉投资,但跑了一家又一家影视出品公司,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却依然无人投资。

刘家成在心中暗骂这些投资商没有眼光,但人家不出钱,他也无可奈何。

备受打击的刘家成找郝金明倾诉,郝金明用自己的创业经历来安慰刘家成,刘家成一听,又来了兴趣。

他和郝金明一商量,觉得这个故事可以搬上荧屏,于是,由郝金明投资,郝金明和王之理编剧的电视剧《正阳门下》就这样诞生了。

凭借着对北京京味京韵的了解,郝金明和王之理用“茶飘香”“酒罢去”“聚朋友”“再回楼”四个珐琅小碗串起了主人公韩春明的创业史,也带出了厚德,孝义,爱国的北京精神。

2013年8月8日,《正阳门下》在北京卫视上星播出,一经播出即受到广泛关注,成了北京卫视收视的一匹“黑马”。

那时,男主角朱亚文还未凭借“余占鳌”出圈,更没有“行走的荷尔蒙”之称;

女主角边潇潇更是一个十八线的女演员,很多人连她的名字都没听过。

男配朱铁除了参演过《金粉世家》中的风流大少爷金凤举,似乎也找不到特别出彩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了。

除此之外,似乎只有李光复和倪大红大家比较熟悉。

但这并不妨碍《正阳门下》赢得观众认可,说到底,还是故事吸引人。

抛开抛男女主角狗血的爱情故事,这部剧堪称完美,是值得大家一刷再刷的好剧。

8年后再回头来看这部剧,才发现主角们虽然知名度不高,但配角却个个都不简单,一起来看看吧。

郝金明——苏萌大舅

韩春明的创业史,大部分是参照郝金明的经历来演绎的。

在《正阳门下》中,韩春明因为不会弹钢琴,在同学聚会上被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这个片段,是根据郝金明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来的。

有一次,郝金明和几个哥们一起聊天,几个人天南海北胡吹,从小就喜欢手风琴的郝金明说:我以后一定要给自己买一台钢琴。

在场的几个人都只在报纸上见过钢琴,现实中谁也没见过。

其中一个哥们说:你先别买钢琴,你有钱先把你咯吱咯吱响的床换了吧。

说完,在场的人都哄笑起来。

那一刻,郝金明感受到了深深的羞辱,不过他也暗下决心,有一天一定要让这帮小子刮目相看。

与《正阳门下》中韩春明在第二次同学聚会中,不仅成功地扳回了面子, 而且险些让那个羞辱了他的同学下不了台一样,

郝金明后来不仅买了钢琴,而且钢琴弹得也是相当专业。

在生活中的郝金明,与剧中苏萌的大舅一样,也是一名古玩收藏者。

而之所以能走上这一行, 与他不甘平凡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1977年,21岁的郝金明插队回来后,成了北京供电局的一名普通工人。

如果郝金明不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他可能就会捧着铁饭碗,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但他偏偏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人,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从80年代中期开始,郝金明就做起了自己的对外贸易公司。

那时,国内流行“出国热”,中国同样也吸引了一批老外。

郝金明就是在接待这些老外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特别喜欢逛中国的旧货市场。

有一次,郝金明陪一个国外客户去逛潘家园,一个老式的铜烟斗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几乎没有还价,客户就拿下了那个烟斗。

郝金明有些好奇,问客户:

你既不用又不送人,买这干什么?

之所以会这么问,是因为郝金明家里,有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烟斗,那是爷爷最爱的家伙。

在那个刚刚摆脱饿肚子的年代,大家的意识里还没有收藏这一说。

客户说:这上面有历史的印迹,越往后会越少,我买下来可以收藏,以后留给我的子孙。

脑海中还没有收藏这个概念的郝金明,隐约中似乎明白了什么。

从那时起,他也喜欢逛潘家园了,碰到喜欢的又能买得起的老物件,郝金明就会买下来。

就像剧中的韩春明一样,他也时不时下乡收购一些大件的家具,晚清的龙床,明朝的桌椅板等。

到了90年代,随着收藏的旧物越来越多,郝金明开起了饭店,他的饭店与别人不同,里面的摆设基本上都是他的收藏品。

别人开饭店是为了赚钱,他开饭店是以文会友,现在来看,这个饭店多少是他的私人博物馆“尚韵轩”的雏形。

经过20多年的日积月累,郝金明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什么老物件他只要看一眼,就能辨出真假。

与此同时,他的收藏品也从最开始的家具,发展到后来的古玩字画,明清玉器珍玩等等,他成了北京收藏界无人不知的大咖。

也因为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古玩,郝金明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李光复就是其中的一位。

说起李光复,大家都知道他是人艺的老戏骨,可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收藏家。

家里的古玩珍宝也是数不胜数,因为相同的爱好,郝金明认识了李光复,并由李光复带进了演艺圈。

从《天下第一楼》到《漕运码头》再到《正阳门下》,郝金明凭借对表演的爱好,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

特别是扮演的《正阳门下的小女人》中的“牛爷”,因为身上的和气、义气、局气、豪气、正气,让人印象深刻。

凭借“牛爷”这个角色,郝金明算是在演艺圈混了一个脸熟。

趁着牛爷这股热度,他又出了一档《牛爷串胡同》的节目,用北京人的视角,带观众了解每一条胡同的前世今生。

从收藏家到演员,再到制片,主持,郝金明身份看似很多,但却万变不离其中,那就是展现北京精神,“复原”他梦中的北京城模样。

所以,不管是在《正阳门下》还是《正阳门下的小女人》中,观众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京味”。

目前,《正阳门下的年轻人》已经提上日程,主创团队基本没有变,刘家成是导演,郝金明除了依然是编剧外,也还会在里面客串一个角色。

希望郝金明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

李文玲——苏萌奶奶

在《正阳门下》中,苏萌奶奶是为数不多的一开始就看好韩春明,并且支持孙女和他谈恋爱的长辈。

苏萌和韩春明约会,苏萌奶奶也多次帮孙女打掩护。韩春明与苏萌闹矛盾,也是这个奶奶帮他支招,告诉他怎样追回苏萌。

这样一位慈祥拎得清的长者,有谁不喜欢呢?

很多人都觉得苏萌奶奶和《知否》剧中的祖母是同一个演员,其实并不是,扮演苏萌奶奶的演员,名叫李文玲,而《知否》中扮演祖母的演员名叫曹翠芬。

巧合的是,李文玲和曹翠芬都毕业于北电,并且还是同班同学。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长得越来越像了。

李文玲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她从小生长在清华园。

受哥哥和石小满的影响,1960年,刚刚初中毕业的李文玲,考进了北电“六年制”小班,成了表演系的一名学生。

六年的刻苦学习,令李文玲爱上了表演,但到毕业时,却遇到了特殊时期,她还没有上过一天舞台,就和同学们下放到了河北农村。

从此,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变成了拔草,种水稻。

一直到1973年,她终于结束了7年的农民生活,回到城里,成了铁路文工团的一名话剧演员。

当时的工作条件很艰苦,虽然工作单位在北京,但演出地大部分时候都在外地。

有外地演出任务,丈夫邹赫威又出差时,李文玲就只能把女儿邹雪托付父母。

有一次,李文玲接到任务去吉林演出,上托儿所的邹雪只能又送到了父母家。

演出持续了近一个星期,受到了很多基层工人的欢迎,看到大家咧嘴开怀大笑的样子,李文玲和同事们觉得一切都值了。

一天深夜,李文玲被猛烈的敲门声惊醒,只听到外面有人大声说话:李文玲,电话。

在那个电话并不普及的年代,没有重要的事情一般不会打电话。

李文玲心里一紧,她披上衣服,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跑了出去。

一拿到电话,李文玲就听到母亲的哭声,母亲告诉李文玲,邹雪高烧了一天,到晚上开始抽搐,老俩口赶紧把外孙女送到医院。

担心邹雪有什么三长两短,老两口商量决定还是告诉女儿。

接完电话的李文玲不知怎么回的房间,她呆呆地坐了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邹雪就去找带队的领导,请假想临时回去。

领导听说小孩有事,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并安排了一辆车送李文玲去火车站。

在铁路文工团做了10年话剧演员后,李文玲终于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

刚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不久,李文玲就遇到了《四世同堂》。

1983年,林汝为开始筹拍老舍名作《四世同堂》,因为是经典名作,导演在挑选演员方面特别慎重。

邹赫威有幸在里面参演一个角色,于是也把李文玲推荐给了林汝为导演。

十余年都生活在话剧舞台的李文玲,对这个机会却有些不自信,虽然都是表演,但舞台表演和镜头前的表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李文玲担心自己演不好,但又知道必须要走出这一步。

在丈夫的鼓励下,李文玲准备了两天,就去试戏了。

没想到导演对李文玲很满意,并在开拍前确定让演“胖菊”这个角色。

在《四世同堂》中,贪婪、虚荣、恶毒是胖菊的性格底色,除此之外,她还特别蠢,应该说,她集中了女人所有不好的特点。

面对这样一个一坏到底的角色,李文玲充分拿出了自己的表演功底,她塑造的胖菊,不管是从形象还是言行,观众都能透过这些表象看出胖菊是一个坏女人。

《四世同堂》播出后,即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李文玲也凭借这个角色一举成名,这一年,她已经39岁了。

遗憾的是,胖菊这个角色之后,李文玲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接到像这样影响力广泛的角色。她在影视圈的知名度,与同时期的刘晓庆,潘虹等人差距有点大。

1994年,李文玲和丈夫去了美国,并在那边生活了近10年,直到世纪初才再回国。

此时,留给李文玲的角色,只剩下些婆婆和妈妈了,而说起她扮演的经典角色,似乎除了“胖菊”,再找不出第二个了。

2017年,《正阳的小女人》热播,李文玲在剧中扮演街道妇女主任;

在郝蕾、何冰主演的《情满四合院》中,李文玲又扮还秦淮茹的婆婆张氏。

很多年轻观众看着李文玲觉得熟悉,却不知道她的名字。

到2022年,李文玲已经78岁了,以后看她的戏应该会越来越少了。

哈斯高娃——苏萌母亲

当苏萌母亲出场时,高雅出众的气质,吸引了很多观众。

但对这个演员, 不少人却觉得眼盲。

但如果是在内蒙古,她却是一名家喻户晓的演员,在她最红的时候,几乎包揽了内蒙古所有重大影片的重要角色,她就是哈斯高娃。

除了演员这个身份,哈斯高娃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腾格尔的前妻。

从乌兰牧骑一名普通演员,到上海戏剧学院科班生,哈斯高娃身上有太多的传奇。

从15岁拍《重归锡尼河》开始,在整个80年代,哈斯高娃主演了很多影视剧,比如《驼峰上的爱》《东归英雄传》等等。

1989年,他嫁给了草原歌王腾格尔,并在一年后随腾格尔来到了北京。

90年代初,正是腾格尔事来发展的高峰期,他忙得脚不着地,哈斯高娃就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但日子长了,腾格尔爱喝酒的毛病就显露出来了,他几乎将所有收入,都用在了交朋友喝酒上面。

他们依然住在逼仄的单位房,却不想着去买一套房,没有哪一个女人能忍受这样的生活。

不仅如此,腾格尔还自己牵头,成立了一个喝酒协会。

除了工作,几乎每天泡在酒时,每天醉得不醒人事。

俗话说,喝酒误事,同样,喝酒也会影响婚姻幸福。

1995年,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这段婚姻带给哈斯高娃很大的伤害,离婚后,哈斯高娃又回到了内蒙古,直到近几年才慢慢复出。

杨立新——杨书记

谁都想避风,谁来当港啊?

《三十而已》里钟晓琴这句话,成了2020年最火的台词。

同时火起来的,还有青年演员杨玏。大家细究才发现,原来杨玏是杨立新的儿子啊。

说起杨立新,首先让人想起的却是“贾志国”,但除了贾志国,喜欢话剧的观众还知道,杨立新扮演过秦二爷、周朴园、程疯子等话剧经典角色。

在人艺工作了一辈子,杨立新与人艺结缘,却是出自一次偶然。

1975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杨立新,面临着下乡插队和找一份工留在城里的双向选择。

当时,已经有知青陆续开始回城了,杨立新不想下乡,刚好北京一些文化单位在招演员,从小喜欢看戏的杨立新,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他准备了两首诗,一个样板戏,就开始了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考试。

最后,他凭借演了一段杨子荣,成了人艺的一名学员。

学习,排戏,学军,学农,学工,平地,从教室到地里田间,杨立新和8名同学在老演员们的带领下,生活和学习穿插,成就了他们接地气的表演风格。

1977年,经过两年的学习后,杨立新终于有了登上舞台的机会。

在人艺话剧《万水千山》中,他扮演一名国民党的联络员,在台上有两分钟的戏。

这两分钟,是杨立新最骄傲和自豪的两分钟,因为和人艺殿堂级大师朱旭老师有对手戏。

在人艺有这样一句话:

毕业就演大主角是一大灾难。你没那能耐,站在台上会哆嗦,私心杂念太多,肩膀扛不起这大梁。”

除此之外,人艺大师级演员太多,也是年轻演员不敢轻易尝试大主角的重要原因。

就这样,杨立新在人艺整整跑了8年龙套,一直到1985年。

这一年,杨立新在《小井胡同》中扮演一个在店铺打下手的小伙计,在这出戏的所有演员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

排练完后,他问编剧李龙云怎么样,

李龙云说:是我脑子里的那个人。

这句话,给了杨立新很大的信心。

三年后,当《天下第一楼》开排时,杨立新大胆向导演毛遂自荐扮演大少爷,但人艺站在稳妥的角度,只给他安排了B角,

但杨立新一上场就凭借两句“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想起了当年事好不惨然”,就获得了满堂喝彩。

随着人艺创业的那一批老人陆续退休,杨立新也推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哗变》《北京大爷》《鸟人》等剧中,杨立新都占据了重要角色。

进入90年代后,影视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杨立新在演话剧的同时,也参演了不少影视剧的拍摄。

比如他曾两次扮演光绪帝,也曾在《霸王别姬》中为张国荣配音。

初次看《霸王别姬》,很多人都会以为是张国荣的原声,但却不知道是非专业配音演员杨立新的杰作。

演话剧的人就是这么牛。

在近几年的热播剧中,他是《大江大河》里的水书记,也是《父母爱情》里的杨校长。

2018年,在李龙云去世6年后,由杨立新执导的《小井胡同》搬上了舞台,这是他执导的首部话剧。

之后,由他执导的《茶馆》也搬上了舞台,受到广泛关注。

如今,杨立新已经从人艺退休,虽然不再导演话剧,但他依然活跃在荧屏上。

李野萍——韩春明母亲

演了半辈子的话剧,直到在台上蹦跶不动了才想着演影视剧,在影视圈,谈起对话剧执著最深的,非李野萍莫属了。

说起李野萍,似乎总也绕不开他的弟弟李幼斌,不论是知名度还是在表演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姐弟俩似乎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即便是这样,在李野萍接不到戏的时候,她也从不轻易让人知道她是李幼斌的姐姐。

也许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她性格中的执著。

初中毕业后,李野萍下乡插队了。

但她一则年龄小,二则农活啥也不会干,队长看她可怜,建议让她去报考县文工团。

李野萍还不知道文工团是干什么的,却稀里糊涂被录取了。

她开始跟着文工团四处演出,从最开始的报幕开始, 到后来独挑大梁,李野萍野路子的表演功底就是在这段时间练就的。

后来逢国家话剧院招收学员,男友鼓励她报考,她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又考上了。

从此,她将国家话剧院当成了家,从1983年《十五桩离婚案》龙套开始,李野萍十多年间,参演了几十部话剧。

1988年,李野萍获得了首届话剧金狮奖优秀表演奖,也是对她话剧的最好肯定。

在李野萍看来,她这一辈子都要交给话剧舞台了,所以,当她客串《我爱我家》后,有很多导演找上门,邀请她拍电视剧时,她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她喜欢在舞台上表演的感觉,更是将话剧表演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

但这种情况,却在1998年发生了改变。

那一次,李野萍在排练一出话剧时,因为动作幅度过大,她不小心闪到腰了,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才缓过来。

这件事后,李野萍意识到自己年龄大了,很多角色已经不再适合自己。

有了这个觉悟后,她开始慢慢走出来,试着参演一些影视剧。

影视行业也有中年危机,她已经四十多岁了,属于她的机会同样不多了。

当李幼斌凭借《亮剑》风靡全国时,李野萍还在为多几句台词和导演较劲。即便如此,她却从不让人知道她是李幼斌的姐姐。

2012年,在郝金明的推荐下,李野萍出演《正阳门下》中的韩母。

这个角色,让李野萍在观众中混了个眼熟。

三年后,《中国式关系》中的“阎桂英”一角,让李野萍有了“中国最毒丈母娘”的称号。

凭借自己的努力,李野萍终于在影视圈站稳了脚。

这些年,李野萍参演的角色大多是婆婆妈妈,她丰富的面部表情,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她扮演的角色。

表演是一个需要天赋的行业,但后天的努力同样重要。

细看这5位配角,年轻时无不在精进自己的演技,所以才会在年龄大了以后,扮演的角色依然让人津津乐道。

岁月偷走了他们的容颜,却偷不走他们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