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antation

导演: 柯孟融

编剧: 柯孟融

主演: 蔡亘晏 / 黄歆庭 / 高英轩 / 林敬伦 / 温庆禹 / 彭海义 / 黄玲 / 宋燕旻 / 陈昭妃 / 谢采洁 / 林义钦 / 常在兴 / 洪毓璟

类型: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优点缺点都挺突出的,正常讲是6分左右的电影

剧本差,非常俗气的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故事,叙事是围绕几个恐怖场景串联服务的。碎片化非线性叙事掩盖了故事的薄弱,伪纪录片风格在镜头语言的设计逻辑上到处是bug,比罗泓轸监制的《灵媒》差很多,大概就是《昆池岩》的水准。

优点是执行不错,几场重头戏调度非常好,气氛营造到位,节奏也对,一看是经过大量拉片的。是否吓人因人而异,但的确挺瘆得慌。最后那个恶意满满的镜头尽管有心理准备,还是起了鸡皮疙瘩,是生理和心理双重的不适。

整部电影本质就是个一直走向崩坏的过程。邪恶的力量是无法对抗的,你也可以理解是邪祟在玩弄普通人。整体气氛非常压抑,它是没有希望的。电影给出的一切解决方案,其实都是邪祟或者说导演的小把戏。观众满心期许会有救世主或者解决方案,最后都是“此路不通”。当然也没有主角光环,越是主要角色越惨,只有绝望。

理性的心理医生也好,善良的福利院院长也好,通神的老法师也好,都是如此,各种药方下了,都无用,最后都变成了邪神的“牺牲”,或者玩物。

无解的邪恶会让观众滋生无力感,从而让恐惧加剧。过去的电影里,主角多少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后来《午夜凶铃》开了先河,除祟失败,让邪恶一方反杀主角。近年来,罗泓轸的《哭声》与《灵媒》,包括韩国的《昆池岩》,美国的《遗传厄运》,也都是这路数,根本无解,一切反抗或自救全是徒劳,力量完全不对等,只能坐以待毙。

这也成为现在恐怖片的流行写法,反高潮反套路成了新的套路。《咒》只是民俗元素上有点新鲜感,而且还借了真人事件的噱头(其实与高雄的案件没什么关联),文化上其实经不起细究,臆造成分居多。

大黑佛母融合了印度教、密宗佛教和云南本主信仰的元素,感觉上挺像“湿婆”,破坏和诅咒,又有强大法力,当然更扭曲一些。但论考据,论与真实民俗和信仰的联系,真的比几十年前的《双瞳》差远了。台湾的民俗和一惊一乍的拜拜文化,本来很容易酝酿这样的恐怖题材,导演偏偏舍近求远。

好在场景选择和设计到位,美术也可圈可点。镜头使用其实对游戏多有借鉴,临场感和代入感很强,不过游戏用主视角并没有镜头逻辑,而电影则要考虑媒体介入的合理性。《咒》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镜头逻辑无比混乱,甚至是放任混乱。简而言之就是明明状况非常紧急了,角色们依然不忘拍视频,很让人出戏。

虽然拍出新意很难,大部分时候电影也只是在模仿经典,但导演并没有放弃创新的努力,不过方式有点过于另辟蹊径。通过诅咒观众打破第四堵墙的方式,并不是柯孟融第一个想到的,但如此不管不顾地粗暴执行,的确让电影制造出一种让人本能感到晦气和厌恶的感受,这种设计无疑加强了电影的力量和冲击感,让最后的结尾变得更震撼,也成功引起了争议与讨论。

在我看来,这依然属于“取巧”,是小聪明和小花招,并不高明。这也让导演迫切的功利心展露无余,他太需要话题度和关注度了,甚至不惜冒犯观众,还有点自以为是的得意,觉得观众被自己玩弄在股掌之中,这当然是种“恶意”。

仔细想想,大黑佛母是什么呢?导演自己罢了。

不过《咒》依然是近年来,华语电影里久违、少有的值得观看和讨论的恐怖片。众所周知大陆向来没有此类题材的生存土壤,香港同类型电影几近凋零,越来越不吓人。台湾目前是最有可能也最适合产出这样的作品的,《咒》算得上一次成功的尝试,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有斩获。希望可以激起更多创作者的兴趣,毕竟作为此类影片的爱好者,相比什么“诅咒”,我更怕真相不过是一场梦或者精神分裂,或者直接就“不吓人”。

END

这是“吃电影”2022年第29篇观后感

吃电影

生活只是听和声音

微信公众号ID :even2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