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到十几二十年前,音乐综艺是一堆素人去一次又一次的比赛,成名的歌手坐在点评席进行点评。

这两年有部分音综倒过来,早已成名的歌手去参加竞技,让非专业歌手甚至是完全的素人去当评委。

讲真,能去参加这种节目的歌手,首先这勇气,就让人非常佩服了。

从前的模式,选手被批评被挑刺,大家觉得很正常,因为点评的人本身就是专业的,且已经用成绩为自己证明过。

如今的模式,素人能当众去挑歌手的刺,也需要很大的胆量。一不小心,很容易就被冠上“外行指导内行”的名头。

《为歌而赞》这个音综正是后者,更让人“瑟瑟发抖”的是,它的配置是跳跃式升级:请的歌手有的红了几十年,请的素人评委,一次性上百位。

于是,常常出现忍不住要为歌手捏一把汗的情况。

苏见信和女歌手乃万合唱一首歌,非常硬核的摇滚。两人唱得非常爽,现场看起来也很嗨的样子。然而,到了素人评委发表意见的时候,情况就让人很意外了。

有人说太吵,有人说太奇怪,还有人说听起来好难受,这些是最直观的感受。

还有的从作品本身去分析,认为苏见信用了一种大众很难接受的方式,去做一个推广中文的作品,颇有种按着对方的头,强制让他一定要那样照着做的感觉。

苏见信面对这样的评价,没有任何的妥协,而是非常干脆直接地说了一番话。言下之意:这就是我的风格,能接受就听,不能接受就走。

苏见信这番话,其实也有点无奈。摇滚音乐是他的风格,是他擅长的东西,也是他一直在坚持的东西,然而今天,却被说有点吓人。不过,他也表示这是他反复思考后的选择,还是要坚持做自己。

最终,苏见信的这个表演,拿到了全场最低分,40分。

而青歌赛出身的萨顶顶,则面临着素人评委的另一个疑问:唱歌技巧太多,感受不到要表达的内容。

萨顶顶在2005年以一首《万物生》走红。从那一首歌开始,萨顶顶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音乐作品,都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万物生》当时的走红,可能“另类”的因素更多:词曲另外,演唱另类,造型更另类。

此外,萨顶顶的音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影视剧的ost,另一种则是完全按照她个人喜好去做。但无论哪一种,基本都是阳春白雪。其实,她的ost作品,单纯从词曲来说还是很有记忆点的,但是音调高、唱法技能要求高,以至于大多数普通人只新片网能听听。想跟着唱?基本搞不定。

所以,不能说那位素人评委刁难,他只是问出了大多数观众的心声而已。

不过,对于此事,萨顶顶看得很开。

在她看来,音乐作品不是简单的娱乐,那是她对于人生、对于天地自然的领悟,用音乐的手段表达出来。高音和唱法,更不是为了炫技,只是一种她认为的更好的表达方式。所以,从《万物生》开始她就没考虑过大众能不能听懂、喜不喜欢,因此,即使只有一个人喜欢,那也是意外的惊喜。

虽然大家有疑问,但是她现场重新演绎的《雾里》还是得到了不少人的喜欢,最终获得77分,拿到了全场最高,并成为那一场的百赞主打歌。

实际上,百赞团的人看起来很热情友好,但是,说话一向很直接,不管站在台上的歌手咖位有多大。

张信哲被说改编后的唱法不适合他,杨宗纬被吐槽选歌有毛病,郁可唯则被当面形容为“矫情、造作”……

看似很犀利,但实际上,大家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歌手的风格与突破。

有的歌手,努力去打破自己过往在大众心中形成的风格;有的歌手,将别人的歌唱成了自己的风格。不管最终的效果怎样,大家一直在坚持探索和突破。

二、作品与市场。

到底是做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好的作品,还是迎合市场,去做大众喜欢的作品,这对每个歌手来说都不容易。也许有的人足够幸运,从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但有的人却免不了挣扎。

在唱片市场没落之后,庆幸的是,还有这样一批音乐人在坚持创作新作品,坚持更多的尝试。作品最终要面对市场,但好的作品,总会有更多人喜欢,哪怕不是在这个当下,也会有天时地利的时候。

《为歌而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百位大众代表近距离和歌手们交流,从大众的角度为他们提供不同角度的参考建议。方向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创作才有可能诞生出好作品。

——END——

作者:六六

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抄袭必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自网络,若侵联删。了解更多明星娱乐八卦、经典影视剧背后的故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