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幼儿园老师看了《青春变形记》后,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目,“假如你是一只熊猫,你该怎么做”。

孩子们展开了七嘴八舌、热烈的讨论。熊猫是国宝,熊猫爱吃竹子,如果我是熊猫,那我就是国宝了,我最爱吃的食物,变成了竹子,这是多么新奇的体验。

然后老师又出了一个题目,假如有一天,你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熊猫,你不在动物园,仍然在人类世界,你该怎么办?

孩子们有点为难了,熊猫就该待在动物园,在人类世界里,那不是异类了么,要怎么和人类相处呢。

老师进一步启发,当你情绪激动时,你会变成熊猫,但当你情绪稳定的时候,你就会变成人。

孩子们又讨论开了,这次他们讨论的重点变成了,怎么样才能保持情绪稳定呢。

这个讨论和老师的初衷不符,老师的本意是想启发孩子们,人生是有很多变数的,保持平和,包容,接受自我,才是真正的成长。

这也是这部皮克斯动画电影,要传递的内核理念。

《青春变形记》是皮克斯2022年的新作,似乎最近好莱坞很爱拍亚裔题材的电影,比如《尚气》、《瞬息全宇宙》、还有这部《青春变形记》。

同样是聚焦家庭亲子关系,《青春变形记》运用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一觉醒来,美美变成了一只小熊猫

在妈妈的指导下,美美学习如何平稳自己的心情,但总是压抑着个性,让美美觉得很苦恼。

妈妈和她说,这是家里的超能力。她们家族的女性,情绪激动就会变成一只小熊猫,学会平稳情绪,就会变成正常人。

在妈妈的指导下,美美学习如何平稳自己的心情,但总是压抑着个性,让美美觉得很苦恼。

但总是压抑着个性,让美美觉得很苦恼。

这只小熊猫是有寓意的,它代表了心中的欲望。

曾几何时,步入青春期的我们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追星,对父母的管教表示反抗。这些叛逆,代表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向往自我、健全、独立的自我欲求。

因为对欲望,觉得羞愧,去压抑它,真的好么?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美美在朋友面前,变成了一只小熊猫,朋友们并没有歧视她,反而觉得她的样子,很可爱。

后来美美不小心,在同学们面前露出了尾巴,同学们也没有歧视她,反而羡慕美美有这么一条有趣的尾巴。

美美和朋友想参加当红的偶像歌手团体4*Town的演唱会,她们就利用课余时间赚钱,美美变成小熊猫,谁想和她合影,就要交钱。

美美开始觉得,变成小熊猫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她仿佛多掌握了一项技能。

这部电影,似乎带给我们另外一种启发。

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传统的解决方法,就是处理掉它。有没有想过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与它和绕滚影视官方网站入口平共处呢。当这个问题,不能马上解决,或者很难解决时,不妨把问题转化一下,把它转化成机遇,或者转化成另一个问题,一个不那么重要的问题。

当我们解决问题时,会用上努力、克服这些词,有时候还要动用意志力。要靠自己的意志力,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意志力,通常消耗得很快,我们必须时常用身体去对抗它。当一件事,要动用意志力来解决时,那么它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毕竟谁也不乐意成天头悬梁,锥刺股。

电影最后让美美和身体里的熊猫怪和平共处了。看了一眼演职员表,导演、编剧都是石之予。

石之予

石之予出生于1989年,重庆人,后来移民美国,是华裔。石之予曾经执导过一部动画短片《包宝宝》,这部动画短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中国美食和中式亲子关系的故事,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石之予说,这部动画的灵感,来自她的奶奶。也许导演想表达的,就是如何用中国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以和为贵,和谐共处,和在中文的语境里,有着博大精深的含义,也是中国哲学的体现。

也许文化有异,但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亲子关系,《青春变形记》就是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来演绎、反思在青春期,母女遇到的困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