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还记得童年时期的小小心愿吗?

《旺扎的雨靴》是由青年导演拉华加执导的儿童题材电影影片于2020年在大陆上映,讲述了藏区儿童旺扎想要获得一双雨靴而经历了重重困难的故事。作为一部背景设置在藏区的影片,《旺扎的雨靴》并没有刻意以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作为主要书写,而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一个藏族孩子心中小小的愿望。过去的儿童题材影片创作主要从孩子的角度塑造一个个深入孩子内心的形象,如喜羊羊、熊大熊二等等卡通动画形象,近年来激烈的电影市场创作使得国内各类出现在观众视野的影片越来越多,但能够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的影片却相对较少。

对于国内儿童题材的电影市场而言,能够进入到院线上映并获得不错口碑和票房的电影主要是以热门IP改编的动画影片为主,如哪吒、白蛇等经典形象改编而来的系列影片。如今这类动画题材影片的受众群体已不再局限于低龄化,受其影片的内涵及其价值观念传输的影响,影片已经开始能够被广泛观众所理解和接受。但儿童题材电影作为相对特殊的门类,不仅是在制作上,其传播角度也是相对较窄,观众也似乎更加倾向于以高票房和热度为导向而走进影院选择电影进行观看。因此,电影《旺扎的雨靴》作为拉华加导演的处女作,和高口碑电影相比该影片自上映后尽管只获得二十几万的票房,但影片以儿童片的类型对童年故事进行讲述不仅深受众多观众的喜爱和肯定,同时影片还获得了CCTV6的推荐。分析其原因在于,电影将童年当中最纯真和稚嫩的想法贯穿了整个故事,或许对于当下快餐式、追求高票房的电影创作来说,该影片坚守了儿童题材电影创作的阵地,以另类的书写模式唤起众多观众童年世界里的纯真记忆。

一、愿望与现实冲突

影片的整体故事逻辑非常简单清晰,但故事又在简单的基础上将小男孩旺扎的愿望建立在与冲突的对立关系上进行上演。前半部分主要围绕着小男孩旺扎梦想拥有一双同龄孩子都已经拥有的雨靴进行展开,而影片的后半部分,是当旺扎获得雨靴之后渴望下雨而能够合时宜地穿上雨靴的心路历程进行叙述。然而在这简单的两个小小的愿望之上,却设置了一个个重重困难关卡与原本简单的愿望之间形成冲突。故事开始于藏族的一个村庄,出生在经济相对困难的农村家庭男孩旺扎想要获得一双雨靴变成为了一件不酷漫库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愿望与旺扎的家庭经济条件上构成了一大冲突。

另一方面,在相对偏远的村庄里面想要购买一些商品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像影片中旺扎的父亲说的那样,如果为了买双雨靴就需要专门跑一趟城里,这也是旺扎的小小愿望与现实之间的第二大冲突,这也是故事背景设置在藏地小村庄的一部分原因所在。而对于现在的现实生活中的孩子而言,想要获得某件心仪的物品已经是轻而易举甚至是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的事情。因此,这样的故事能够很轻易地唤起观众童年时期的一些相关经历。另外,当母亲违背了父亲的叮嘱用羊皮给旺扎换得了一双儿童雨靴之后,父亲的表现与他严肃的形象形成了反差,这也是观众能从影片中严厉的父亲身上能够感受到的无言的爱。而当村里的人都在为了秋收而将“挡雨”的愿望上升到对神明的想象时,影片中又形成了藏地人民文化信仰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这既是对藏族人民生活与文化信仰真实的写照,同时也是构成了影片内涵价值的地方所在。

二、童年与成人世界

在时间线上,影片用了近乎一半的时间对童年和成人世界的想法作了对比,这种对比建立于“要不要天下雨”,因此天气成为了推动影片叙事的一个重要因素。影片并没有在旺扎获得雨靴之后戛然而止,当观众以为故事以旺扎获得了雨靴的愿望达成时,又在童年与成人世界中埋下了另一个相互对立的种子。对于旺扎纯真美好的童年世界来说,正值雨季的时候因为唯独自己没有雨靴而受到同学嘲笑和讽刺甚至受到各种委屈,因此能够拥有一双雨靴的心愿种子在旺扎心中种下。而当他获得雨靴之后的小小愿望便是能够在雨天穿上新买的雨靴,并借此告诉同龄孩子自己也已经拥有了和大家一样的东西。

正是这样童年当中简单的心愿或许存在于每个观者的心中,这也是影片能够达到与观众共鸣的原因所在。在与之相对应的成人世界中,雨季过后的秋收时期至关重要,这是关系到一家人乃至整个村庄的收入和温饱问题的重要时期,而降雨将会直接影响到收成问题。与童年的世界相比,成人的世界不会像童年那样单纯美好,而更多的是会将希望寄托于对神明的信仰,他们试图通过向神明祈求来阻挡天气的变化。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藏族地区文化信仰的一种体现。

结语

电影《旺扎的雨靴》并没有为了迎合市场而进行创作,主题上影片保持了童真的美好与趣味性,还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质朴纯真的童年愿景,同时又保持了创作上的艺术价值追求与文化内涵。儿童片的创作不管是在受众还是传播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真正的电影创作并非是“院线式”、一味追求好口碑的。能够在内容上打动观众获得观众认可,其中还有价值观的输出以及艺术、文化价值追求的电影或许更加能够在市场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