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O N A F I L M G R O U P

毋庸置疑,《长津湖水门桥》成为了今年春节档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该片票房居于中国影史票房第7位,并打破包括中国影史春节档战争片票房纪录在内的77项影史纪录。

5月11日,据灯塔专业版,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累计票房为40.62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7部突破40亿票房的电影。截止到目前,《长津湖》第一部累计打破包括影史票房冠军等70项影史纪录,以57.75亿票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一。至此,《长津湖》系列电影总票房达98.37亿,累计观影人次突破2亿,成为中国影史系列电影票房当之无愧的冠军,也宣告了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号召力。

两部影片背后的出品公司,是国内民营电影公司里出品影片数量第一、票房第一的博纳影业集团,也是近年来在现实题材、战争题材上颇有建树的头部影视集团。除了“中国胜利三部曲”之《中国医生》、《长津湖》系列,博纳影业此前推出的“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和“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都是精品之作,在业内,“产出叫好又叫座的新主流影片”已是博纳影业的金字招牌。

1

最朴素的价值观引年轻人共鸣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2021-2022年中国大学生群体近一年最喜爱的电影中,《长津湖》系列电影位列第一,《我和我的父辈》排名第三,《铁道英雄》、《中国医生》等主旋律电影也在前十。分析师认为,还原历史、以现实为出发二刷电影网点、激发时代共鸣的主旋律影片日渐受到欢迎,激发起年轻一代的观影热情。

熊熊火光燃起,剧烈的爆炸声中,军用卡车重重砸落在地。车下面,压着一位身躯已被烧到半焦黑的战士。皑皑冰雪中,被严寒厚雪包裹着的战士们,拿起冻得像石头般坚硬的土豆,用力咬下一口,嘎嘣一声,手心里便多了一颗被生生硌掉的牙齿。为了保护战友,志愿军战士向敌军喷火式战机高喊、扫射,转移敌机注意力,只身引开敌机直至壮烈牺牲……这些都是《长津湖》系列电影中的场景。

《长津湖》系列电影凭借一己之力,在全社会掀起了巨大的爱国热情。电影《长津湖》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戳中无数人泪点:“我们把该打的仗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再打了。”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很难想象在那个炮火连天的时代,那段近乎陌生却并不遥远的历史上,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 博纳影业董事长、《长津湖》系列电影总制片人于冬

对于《长津湖》系列电影的制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句话,博纳影业董事长、《长津湖》系列电影总制片人于冬时刻铭记于心,他希望把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以最好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至今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鼓舞人们直面任何困难。《长津湖》是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抗美援朝电影,希望这部电影可以让先烈们被更多人记住,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虽然,《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都是围绕长津湖战役叙述而展开的,但后者在于冬看来,是一个高潮戏。“《水门桥》实际上是七连人物命运的一个结尾。长津湖战役后,美军撤退,水门桥是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它是一个高原水库的泄洪桥,一面是悬崖,一面是水库,对志愿军来说,是当时阻挡美军撤退的咽喉要路,美军在这里重兵把守,历史上这个炸桥事件非常的壮烈,牺牲也很大,在电影中,战斗相比上集也会更加激烈和残酷。”于冬解释道。

英雄故事所带来的震撼,要追溯到于冬的少年时代。那时,有一部五十年代拍摄放映的抗美援朝电影《上甘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被影片中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深深打动,也在他少年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长大后成为电影人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拍摄一部留得下来的抗美援朝电影。他希望,《长津湖》系列电影不仅可以让今天的年轻人喜欢看,更可以让30年、50年后的年轻人因为它而深深感动。“国际上关于这场战争的描述多以西方视角为主,中国电影人有责任、有义务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全世界知道这场战役的真相。如今的90后,已经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真实的情感、最朴素的价值观,更能够打动他们。”

在于冬心中,《长津湖》系列电影可以同时邀请陈凯歌、徐克、林超贤、黄建新四大重量级导演拍摄和监制,绝对是“前无古人”的一大创举。陈凯歌负责史诗感和时代气息,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确立;徐克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风格影像的统一、艺术风格的融合;林超贤则最擅长激烈的战斗场面;黄建新推动整体协调,保证情节连贯、故事完整及细节的呼应……正是四位导演的潜心合力,《长津湖》系列电影才能将抗美援朝的战争场面进行了最真实的还原。

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感叹,“好莱坞都从未有一个制片人,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迈克尔·贝三个大导演放一部戏里头,先不说艺术风格怎么融合,光是成本就无法想象了,三个导演不可能共享团队,必须带自己的班底。所以,当你用这三位导演,意味的是拍三部大片的成本。”

2

高科技对标好莱坞A级制作

作为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的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在延续长津湖战役背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镜头聚焦对巩固抗美援朝作战局面、加快战胜速度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的水门桥战役。故事讲述了七连战士在结束新兴里及下碣隅里的战斗后,未做任何休整,旋即接到新的任务,即奔赴至黄草岭地区的水门桥,同向南突围的美军展开阻击作战,中美两军在此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生死角逐。

不同于现实题材影片从当下取材的创作方式,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需要处理、还原大量不甚清晰、确定的史料细节。纵观以往拍摄抗美援朝的影片,《上甘岭》、《英雄儿女》等,距离现在都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可以参考的地方比较少。除此之外,当年那些亲身经历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越来越少,改编剧本的难度会增加。因此,站在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创作和呈现是难点所在。

面对这一极具挑战而繁复的工作,以往许多与抗美援朝相关的影片,通常会选择直接使用历史资料片镜头来向观众传递特定的历史线索和信息,以此来降低影片的制片成本和制作难度。然而,这样的表述方式,往往会把观众的思绪不断抽离,影响他们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相较之下,《长津湖之水门桥》并没有选择“常规操作”,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一种更具难度的表述方式来满足当下观众的观影诉求。影片在创制之初就定下了工业化标准的基调,用现代电影的方式去创作。正如于冬所说的:“我们不用任何一个资料片镜头。这意味着,小到一个雪片,大到一场战役的全程,全部都要我们自己来完成。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些省钱的方法……但是,我们想拍摄的是一部现代电影,现代电影需要无限还原真实场景。”

在《长津湖》系列电影中,有很多战争场景,火光冲天,令人感觉身临其境。这样的效果,全部由特效技术支撑和实现。前后投入巨额制作资金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武器道具可谓非常考究,借助高科技手段,在营造战争奇观、塑造宏伟场面的同时,对战役细节进行了极致刻画。

《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先后调动了86家后期制作公司参与特效工作、技术支持,而且基本都是中国公司,高科技的介入,也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水准的提升。“拍这么大规模的战争电影都是用航拍,调动超2万人的队伍参演,爆炸全是真的爆破。但在《长津湖》系列电影拍摄期间,没有一个演员因为炸点提前或延后爆炸而受伤,这都要归功于高科技,将炸点时间、范围控制已经十分精准。在演员面前的爆破点实际是非常小的,最后的呈现均通过特效技术加以放大。”于冬透露,“我们把国内优秀的技术力量都集结到这两部电影里,这次合作真正体现了中国电影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同类题材世界一流水平。”

不仅如此,电影里每个人物的造型、行为、情感的设计和实施,都至少做了数轮的测试,用上千幅图纸固定下来,以便在拍摄中能够准确地完成所有细节。

《长津湖》系列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于冬曾表示:“中国电影长达10多年的高速发展背后,实际上是夯实了电影的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制作基础跟工业基础。这10多年来我们积累的经验,《长津湖》都用上了。这部片子实际上是整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次合力托举。”

在于冬看来,《长津湖》的坐标性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标准推向新的高度,更在于能够从容面对好莱坞的大投资、大制作。

“对新技术的追求使电影丰富了它的表现手段,当这些真的特效技术运用到我们的中国情感、中国故事当中,会让这样的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于冬一直在探索和拥抱电影工业的新技术,他的话语中透着几分迫切,“好的技术我们必须尽快掌握,而且不能只是抄袭,要能够转换运用。现在电影院的硬件条件这么好,全世界的技术标准,在中国的电影院里都能呈现,所以我们如果不把中国电影在技术标准上,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准,实际上就是把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八万张银幕的放映市场,拱手相让给好莱坞电影了。”从4K到8K,从48帧到120帧,从平面音频到多维沉浸式音频……现在,于冬仍然在各种新技术的研究道路上步履不停。

3

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

《长津湖》系列电影的成功,对中国电影行业有着重要意义。于冬深信,纵使将这个系列电影放在全世界,都是有质量、有质感的好电影。“影片开拍时,从全球范围来看,票房超过10亿美元的电影还比较少。《长津湖》系列电影的成功,不仅是票房成绩好这么简单,对于提振中国电影行业信心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6年,《湄公河行动》以11.86亿元斩获国庆档票房冠军,因其改编自真实的缉毒故事,《湄公河行动》展现出了极强的代入感。更令观众惊喜的是,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通过快速激烈的场面塑造、英雄主义的人物刻画,将主题与故事完美结合,以中国式英雄引发共情,被誉为开创了主旋律片的新时代。此后,在多维度的探索之后,博纳影业的英雄电影之路亦正式开启。

2018年,收获36.51亿元票房的《红海行动》获得年度内地票房冠军;2019年,《中国机长》以29.12亿元摘得内地影史传记片票房冠军;2021年,《中国医生》最终以13.28亿成为暑期档票房冠军……于冬表示,在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博纳影业近4年时间成绩傲人,“从2018年以来,《红海行动》、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胜利三部曲,中间加上《叶问4》、《无双》等电影,公司近4年累计总出品票房成绩达到200亿元。”

获得广大观众和业内人士一致认可的同时,匠心之下,博纳影业的电影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博纳影业走出的这条创新之路,释放出一个强而有力的信号:基于真人真事改编的中国故事,正通过现代电影技术焕发巨大的生命力。

▍ 待上映的陈国辉导演的《平凡英雄》

一直以来,于冬都在反复强调一点:博纳每年拍片不只是盯着业绩指标这个僵化的东西,而是跟导演多年的磨合,自然而然出来的好作品、好票房。“做电影要充满敬畏,每一部电影背后都蕴含着许多人的心血。制片人跟导演是血浓于水的感情,不能被资本绑架。电影作品的影响力和票房价值同等重要,这也是公司持续经营的保证。”

▍ 博纳影业出品“中国胜利三部曲”之《无名》

于冬透露,今年博纳影业将有两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和“中国胜利三部曲”第三部等待上映,分别是陈国辉导演的《平凡英雄》、尔冬升导演的《海的尽头是草原》以及程耳导演的《无名》。未来,博纳影业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助力中国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迈进,不断给今天和未来的观众提供优秀作品和精神食粮。■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注《福布斯》微信公众号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