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被Lady Gaga献唱的《壮志凌云2:独行侠》 主题曲MV《Hold My Hand》刷屏了,歌曲好听,MV拍得也飒。

尤其是MV结尾,演唱者lady gaga在钢琴上迎风起舞,头顶上P-51“野马”飞出一道完美弧线,天上飞机带起的尾流,与地面舞动的纱巾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张力。

这首《Hold My Hand》仅用三天时间,就打入了公告牌(Billboard)榜外榜第17,不出意外下周进榜。

歌曲的火爆,也将助推5月27日公映的《壮志凌云2:独行侠》热度更上一层楼。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热门电影的知名度,也帮助流行歌曲打出一片天。

这些都让人认识到,流行音乐与热门电影歌曲的魅力,电影与音乐,两大流行文化产物,互相成就。

这时候,想起了36年前的第一部《壮志凌云》的经典主题曲mv——由柏林乐队献唱的《Take My Breath Away》。也是本文要说的重点。

这首歌曲算是脍炙人口了,《Take My Breath Away》,中文名是《带走我的呼吸》,也不知道哪个大聪明翻译的,导致歌名跟恐怖片或者凶杀电影一样,人家直译其实是《让我喘不过气来》,但个人还是更喜欢《你令我神魂颠倒》这个译名。

年度公告牌排名第一,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这首歌拿奖到手软的故事不再多提,只是说影响力。

2017年,《ShortList》杂志的将这首歌列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转折之一”。其实,不仅仅是音乐领域,也是电影领域的变革。

★其一,《Take My Breath Away》是当代电影MV的先驱。

MV由来已久,但80年代由迈克尔·杰克逊《颤栗》(Thriller)带起来的MV风潮,被称为新式的Music Video,也可以叫成“迈克尔杰克逊之后的音乐影片”。

因为是迈克尔·杰克逊将MV进行革新并推向了巅峰,说白了就是把音乐用电影蒙太奇的形式表达出来,专门为歌曲打造一支具有故事情节的短片,这是音乐领域从电影领域取经的结果。

当然也可以逆向发挥,电影故事会借助音乐影像进行二次表达。

就在《颤栗》引发潮流的第二年,MV也席卷了电影界。

1983年的《闪电舞》(Flashdance)就借助了这一形式大红大紫,电影歌曲《Flashdance...What a Feeling》《Maniac》都是当年的热门歌比特悠悠曲。

1984年凯文·贝肯主演的霹雳舞题材电影《浑身是劲》(Footloose)再接再厉。电影歌曲《Footloose》和《Let's Hear It for the Boy》均在公告牌百强单曲榜上名列前茅。

而该片同名主题曲《Footloose》(浑身是劲)电影MV也相当火爆,只不过这首MV不是专门拍摄,而是电影画面的剪辑,并没有出现演唱者肯尼·洛金斯( Kenny Loggins )的身影。

《浑身是劲》和这首歌、以及主演凯文·贝肯当年多火,问问《银河护卫队》里的星爵就知道了。

1986年的《壮志凌云》,则专门为电影主题曲拍摄了一部音乐短片。尽管《Take My Breath Away》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MV,但影响力却是最大的。

乐队主唱特丽·纳恩 ( Terri Nunn ) 身穿蓝色工作服,在莫哈韦“飞机坟场”的大风天演唱,穿插着电影画面的剪辑,这种组合方式,直到现在依然流行。

而且能看出《Take My Breath Away》MV与36年之后第二部的主题曲《Hold My Hand》MV的呼应之处,演唱者都是身穿飞行工作者,都是大风天效果,都有丝巾飞舞。

《Take My Breath Away》其实只是《壮志凌云》的第二主题曲。

第一主题曲是上面那位唱《浑身是劲》的歌手肯尼·洛金斯演唱的《Danger Zone》(危险地带),这是一首节奏强劲的歌曲,当年也相当火爆,并且也专门拍摄了电影MV,而且歌曲MV还是《壮志凌云》的导演托尼·斯科特亲自执导。

当时《Danger Zone》是电影力推的主题曲,只不过该片的制片人唐·辛普森和杰瑞·布鲁克海默,觉得这样一部雄性荷尔蒙贲张的电影,也需要一首抒情的歌曲压阵,所以就找人创作了这首《Take My Breath Away》,在The Motels乐队和布莱恩·亚当斯因各种原因错过之后,选中了柏林乐队演绎这首歌曲。

最终《Take My Breath Away》后来居上,成为最热门的电影歌曲。

★其二,《壮志凌云》是电影音乐营销的开拓者。

电影和音乐本身就密不可分,之前包括007主题曲,乃至迪士尼动画和《音乐之声》《雨中曲》为首的歌舞片,都非常注重电影音乐的开发,但直到《壮志凌云》OST的出现,才让电影人真正认识到了电影原声的潜力。

《Take My Breath Away》拿下了奥斯卡最佳歌曲+年度公告牌第一,另一首肯尼·洛金斯的单曲《Danger Zone》,年度公告牌第二,专辑北美销量700万张,由电影歌曲霸占年度流行音乐榜前两位,史上罕见。而《壮志凌云》的原声大碟也拿下了9个白金的销量。

可以说当年满大街都是这部电影的歌曲,可见音乐之流行、电影之火爆,音乐与电影可谓互相成就,互助波澜。

其实《壮志凌云》是赶上了好的时候,正值80年代流行音乐风起云涌之际。

正如上面提到过的《闪电舞》和《浑身是劲》,加之本身就是舞蹈和歌曲题材,使得当年两部的电影原声大异常火爆,仅在北美地区销量就分别超过了600万和900万张,《闪电舞》的主题曲斩获奥斯卡最佳歌曲大奖,《浑身是劲》的主题曲也拿下提名。

在次年的1985年,莱昂纳尔·里奇(Lionel Richie )为电影《白色之夜 》(1985)演唱的《Say You, Say Me》同样席卷大街小巷,并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双料大奖。

这两年电影歌曲的声势,让人看到了该领域的潜力,《壮志凌云》则是让电影音乐彻底进入流行文化,可以说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这一切,这也要感谢电影的两位制片人唐·辛普森和杰瑞·布鲁克海默。

他们就非常注重电影音乐营销,上述《闪电舞》和《浑身是劲》的制片人就是他们,尤其是《闪电舞》,是唐·辛普森和杰瑞·布鲁克海默首次合作。

如果说这两部电影的音乐火爆是借助了歌舞题材的优势,那么1986年与音乐无关的空战电影《壮志凌云》,代表了电影与音乐互为造势的彻底成功,并正式登顶。

可以说他们开创的电影音乐营销模式,延续至今。

唐·辛普森曾经表示,“一定要在电影公映之前,把电影里的歌曲率先发布出来,并进行宣传推广,让观众熟悉音乐。等到电影公映时,当观众在电影中听到热门歌曲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从而提升电影观感。”

正是他这套理论,成为当下电影歌曲推广的主流,无论是好莱坞电影还是华语片,公映前一两周发歌、MV推广,都是惯用的营销手段,根源就在这里。

确切的说,是《闪电舞》《浑身是劲》打头阵,《壮志凌云》引领潮流。

由唐·辛普森和杰瑞·布鲁克海默担任制片人的作品,非常重视电影和音乐的结合和推广,并且从MV和广告领域挖掘了托尼·斯科特(《壮志凌云》《红潮风暴》)和迈克尔·贝(《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两位名导。

唐·辛普森96年去世之后,搭档杰瑞·布鲁克海默继续着这样的模式,在他担任制片人的作品里,《空中监狱》的主题曲《How Do I Live》,《绝世天劫》的主题歌《I Don't Wanna Miss a Thing》(史密斯飞船演唱)、《珍珠港》的主题曲《There You’ll Be》 (菲斯·希尔演唱),都是当年脍炙人口的流行歌,老影迷对这些歌曲肯定不陌生。

哪怕对于那些没有歌曲的电影,杰瑞·布鲁克海默依然非常重视电影配乐的魅力,想想《勇闯夺命岛》和《加勒比海盗》等片熟悉的旋律,影响有多么深远吧。

配乐大神Hans Zimmer正是在两位制片人的电影中,走向辉煌。

彩蛋1:雷劈树

唐·辛普森与杰瑞·布鲁克海默合作的电影经典无数,这二位黄金搭档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同制作了《贝弗利山警探》《壮志凌云》《红潮风暴》《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等片,捧红了无数明星。

二位的厂标有一个LOGO,就是金色闪电logo,以及“唐辛普森/杰瑞布鲁克海默 电影”(Don Simpson/Jerry Bruckheimer Films)的字样,上述电影片头都有。

只不过唐·辛普森私生活糜烂,还是个瘾君子,在制作《勇闯夺命岛》的后期时,因为心力衰竭而去世,从《空中监狱》开始,杰瑞·布鲁克海默独挑大梁,金色闪电也换成了如今著名的“雷劈树”。

这个标志下,诞生了《绝世天劫》《加勒比海盗》《国家宝藏》《双子杀手》、剧集《CSI》等作品,且是他影坛少见的以制片人为名出过“杰瑞布鲁克海默影碟套装“的电影人,他留名星光大道,汤姆·克鲁斯和约翰·尼德普也前来捧场。

在2021年的杰瑞·布鲁克海默制作的《绝地战警:疾速追击》的片头,终于又看到了好久不见的金色闪电logo,因为1995年的《绝地战警》是布鲁克海默与唐辛普森一同制作的,所以logo又换回了“金色闪电”,算是一种情怀与致敬。

不用问,《壮志凌云2》的片头,也会是这个“金色闪电”。

彩蛋2:宣传片

1986年的《壮志凌云》,几乎就是美国海军宣传大片,从歌曲到电影,都很火爆。

该片当年是北美票房冠军,不但火了汤姆·克鲁斯,也让F-14“雄猫”战斗机成功出圈。而且,直接导致第二年美军征兵数量的暴涨,可惜该片明明是海军宣传片,结果漂亮国很多年轻人都去报了空军。

PS,在《壮志凌云:独行侠》中,主角的飞机迭代,已经换成了F/A-18E/F “超级大黄蜂”,但是,阿汤哥又开回了《壮志凌云》第一部中的F-14“雄猫”战斗机,汤姆·克鲁斯这次拍电影,还是从博物馆中把F-14开出来的,情怀满满。

下图这个镜头,就是第二部中的F-14。

《壮志凌云》迄今为止没有完整看过,但这部电影在我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小时候看了该片的片段集锦,是我幼年电影启蒙之一,也迷上飞机,希望长大后开战斗机。

虽然最后飞行员体测没有过关,但不妨碍俺成为一个电影+航空迷,《航空知识》杂志订阅了10多年,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忘本,家里的飞机模型都摆不下了。

这就是电影的功效。

所以,更加期待我国优秀的空战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