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1953年3月5日逝世,享年75岁。

在他去世前的最后几年,他喜欢上了看电影

事实上,据俄方解密史料,1920、30年代当权后,他一直有看电影的业余爱好。

即便是在卫国战争期间,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保持一周三四部影片的习惯。

斯大林等观影照片

起初,电影是在克里姆林宫不远的电影委员会礼堂观看。

后来,克里姆林宫外专门建了一个电影放映厅。斯大林常在会议结束后,到放映厅独厅观看各种影片。

人生的最后几年,斯大林大幅减少正式会议的召开。处理公务,基本上是在深夜的宴会上。

比如,每隔几年应该召开的党代会,在1939-1952年期间,一次也没有召开。

除了年龄,战争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斯大林与贝利亚、马林科夫、赫鲁晓夫等六七个人,组成委员会,研究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不过,他们通常也不开会,而是召集他们看电影,看完电影后,一起去他的别墅里吃饭,席间谈论各种问题,直到凌晨。

赫鲁晓夫的传记中,对此有生动的描述。

他回忆,电影是斯大林亲自挑选的,很多是美国片,“他很喜欢牛仔电影”。

看电影是一场思想政治教育课,通常,斯大林会对这些电影内容大加鞭挞,发表一席思想性的评论,然后换片。

美国片苏联人看,自然需要翻译。

那时也没字幕,更无国语配音,想看懂只有2个办法:剪辑,现场解说。

复杂的电影,常被剪辑成简单的主要情节,这样更便于理解。

现场解说就更有趣了。

为斯大林现场解说的,也是一个电影界的boss级人物,电影总局局长波尔沙科夫。

更有趣的是,波尔沙科夫也不会英语。

怎么办呢?

他事前会先把这些电影看一遍,然后找专业的翻译人员为他讲解,自己凭记忆记住主要台词,然后再现场发挥,给斯大林翻译。

“看啊,现在他正离开房间……现在他正穿过大街!”波尔沙美剧牛科夫这样在斯大林和他的同事们旁边翻译。

事实上,这样的翻译,只是从所有人都看得懂的画面上,进行狗尾续貂的解释。

许多人都看得懂,故而这样的翻译常被他们拿来开玩笑。贝利亚就插话说:

“看哪,他开始跑了,他现在正在跑!”

影院里顿时一片笑声。

“更糟糕的是看完电影后的聚餐。”赫鲁晓夫回忆,夜里一两点时,观影结束,斯大林就会建议:“让我们去找点吃的吧。”

这时,赫鲁晓夫和贝利亚他们,都不饿,按照他们的生物钟,此时正是睡觉的时候。

不过,他们都会说:“是的,我也饿了。”

他们钻进几辆汽车,穿过黑暗空旷的大街,前往斯大林位于昆士耶夫的别墅。

1948年中国代表团来访,斯大林就是在这里接待的他们。

“长桌上,一半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装在加热的银制浅盘里。”赫回忆,“还有各种饮料、盘子和器皿。每个人想吃什么都去拿什么。”

和现代我们许多人一样,在极为信任的饭局中,大家谈论研究各种问题,直到凌晨。

斯大林别墅

斯大林爱电影,也支持电影业的发展。

苏联可能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完全控制电影业的国家。斯大林本身,就想把苏联变成一个能与好莱坞抗衡的电影大国。

他对电影业的影响很大。

他的喜好,也决定了一定时期的苏联影业的发展。

他喜欢看通俗易懂的娱乐片,以及战争片、历史片。

这3样是男人的共同爱好。

20年代,斯大林对伊凡大帝、彼得一世的推崇,使苏联电影出现了很多历史题材大作,比如《彼得一世》史诗巨片,《苏沃洛夫元帅》《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等。

爱森斯坦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也是斯大林的最爱。

不过,最让斯大林开心的,是欢闹的歌舞剧,卓别林的表演,令他忍俊不禁。

作为资深影迷,斯大林不仅常看电影,还给著名的导演剧本予以指导,提出修改建议。

索夫影业,当年几乎控制了整个苏联电影业,而索夫影业的最高负责人,便直接对斯大林负责。

电影是斯大林晚年的爱好,这个爱好一直陪伴他到老,甚至在去世前的一周内,他还与赫鲁晓夫们一起看电影到凌晨。

几天后,一次突发重病后,斯大林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