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没看《阿凡达2》的预告片?

毫无疑问,《阿凡达2》可能是这10多年来,最让全球网友期待的一部巨作。

回味着《阿凡达2》的预告片的同时,我们也会自发地感叹“阿凡达”这三个字,恍如隔世。

虽然老卡不断地延期让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但是有位老哥在看完《阿凡达2》的预告后,写下了短短六个字的评论:

“必将万人空巷”

为什么?

因为当年《阿凡达》实在太火了。

在国内抢票的类型里,只有返乡的火车票属于一票难求。

但是,从未有过为了一张电影票,能够让全国范围内的民众为之疯狂。

《阿凡达》票VS春运火车票

抢票的人太多了,在那个时候,所有人见面第一句话都是:“看《阿凡达》了吗?”“你买到票了吗,是IMAX3D版的吗?”

谁要是有一张《阿凡达》IMAX版的电影票,基本就是人上人上人……

在北京电影博物馆,19分钟卖出300张票。

电影院从里到外排满了人,排在外面的人们顶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就为了抢到一张电影票。

上一次排队,可能还是肯德基在国内开第一家店时。

同一时间,这种人山人海的场景你可以在全国各地的影院门口看到。

2010年,一张IMAX3D《阿凡达》票价在100到200元不等。高昂的票价不仅没有招来抵制,反而掀起了购票热潮,在排队购票时也发生了很多小故事。

在上海,一位母亲为重病做化疗的儿子在寒风中排队。

在宁波影都,小伙Jerry是一名事业单位职员,承诺了要带女友去看电影,为了买票排队一个小时。

……

人们各种排队,风雨无阻。

物以稀为贵,也有人借着《阿凡达》电影票发了一波歪财。

黄牛党,也就是票贩子直接哄抬票价,在购物网上将100多元的票炒到1500元,一下翻了十几倍。

也有人为了购票,被无良票贩子坑,说15元就能看到3D《阿凡达》,到了电影院后才发现,说的是3D眼镜15元一副。

为什么人们会为了一部电影如此疯狂?

在剧情上来说,《阿凡达》并不出彩,地球人男主在外星殖民中,加入了外星人的队伍一同守护这个星球免于被地球人的财阀和军队占领和开发。国内有观众也表示这就是一场“拆迁户战争”。

真正让国内观众欲罢不能的是电影里用3D特效、数码、巨幕构建的奇幻。

例如潘多拉星球里各类奇花异草、悬浮山脉、神奇生物。

3个小时的视觉体验,让很多观众赌上了自己的膀胱与眼睛。

观众们一刻也不想离开座位,甚至有人看完第一次后在贴吧、论坛里总结掐时间上厕所的经验,准备二刷。

更多的是,很多观众看到最后,表示眼睛眩晕。

就在上映后的第11天,某医院眼科专家甚至给出建议,11类人不宜观看《阿凡达》。

观看《阿凡达》已经成为生理和心理上的极限挑战了,但是观众们无所畏惧,有些城市的观众为了看《阿凡达》专门赶到另一座城市。

在这场疯狂的电影朝圣中,其实最受不了的是电影胶片。

连续播放导致胶片烧坏,结果画音不同步。观众怨声载道,经理下跪以求原谅。

在当时,如果你没看过《阿凡达》,你真的就是土人、out了。

电影院里的观众不仅仅都是赶潮流的年轻人,不少影院里你能看到不少中年人甚至老年人。

有些地方甚至在“三八妇女节”当天组织120名有困难的妇女一起观看《阿凡达》。

《阿凡达》这部电影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是票房、排队、黄牛票……而是全方位的。

2009年底与2010年初,在这个新千年第一个10年之际,国内外的观众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人。

这个人在1997年,曾带给世界一部巨轮撞冰山的爱情戏。

进入新千年后,国内外继续关注这位十年磨一剑的导演,并且对于他和他的新片争议不断。

和国内很多以毒舌著称的影评人一样,《卫士报》的一位影评人在观影完后打出2星,并且表示“詹姆斯·卡梅隆拉胯了。”

但是很快这位影评人遭到了打脸,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于2009年12月14日在北美上映;紧接着,于2010年1月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从欧美到亚洲,票房大卖。

单单在中国大陆的景象就是,满城尽看《阿凡达》,第一周票房每天4000万。

并且接连霸占中国大陆票房榜首10周。

如今还是全球票房第一,这还没把通货膨胀算进去。

如此高的票房背后还是我们这些当年疯狂到了极点的观众。

这群蓝星人带给中国观众的已经不仅仅是视觉特效的享受了,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寻找这些“蓝星人”。

在印度教中,“阿凡达”的意思是“化身”,也就是“有特殊能力者”,为了某些目的,可以变化自己的形象。

电影中,男主角将自己的意识传送到被称为“阿凡达”的纳威星人克隆体中,完成任务。

而电影里的阿凡达仿佛是受到了某种感召,从大银幕上跳了出来,全方面地浸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

桃将其称为“阿凡达效应”,

那一年,我们太爱阿凡达了

有人专门设计了造型怪异的“阿凡达蛋糕”,形象比较奇怪。

有人在街头把自己的车涂成“阿凡达”。

甚至当时很多人都在想方设法地将自己改造成一名“阿凡达”。

“阿凡达”式的发型在杭州售价千元。

也有人从阿凡达的穿衣造型上提炼出时尚与美感——《阿凡达》“不穿”的时尚。

但真正的勇士则是将自己Cosplay成一名“阿凡达”

某位小学生和伙伴约好,一起扮成“阿凡达”,结果被放鸽子,自己成了被路人围观的对象。

有学生在校园运动会上把自己打扮成“阿凡达”。

年轻网友线下见面,Cosplay成一群“阿凡达”。

在云南一景区,员工扮“阿凡达”提醒游客保护环境。

“阿凡达”这股“蓝旋风”也席卷了整个娱乐圈,明星都在相继跟风“阿凡达”。

小S蔡康永扮成“阿凡达”。

徐峥夫妇也为其站台。

以及某种神奇的“阿凡达”滤镜,网友们恶搞了一批当红明星。

甚至央视都在报道和《阿凡达》有关的各种资讯。

在各行各业里,如何蹭上“阿凡达”的流量,才是那个时代的财富密码。

数码区的手机推荐直接与《阿凡达》的六位主角挂钩。

某个公园直接取名叫“阿凡达”,并种下了神树。

某个展销会上,出现美女“阿凡达”助场。

而《阿凡达》电影中的悬浮山脉取景地点张家界也被炒成超级热门的景点。

在这个时候,“阿凡达”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了,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代表着“牛逼”。

《北京车展 车坛“阿凡达”》,这里“阿凡达”表示某件事物牛逼。

《对付高房价要靠“阿凡达”》,这里表示需要厉害的房地产专家绕滚影视官方网站入口

《南京彩民成竞彩界“阿凡达”》,同样表示厉害的人。

《川菜再雄起,辣椒需要“阿凡达”》,这里表示需要更厉害的辣椒。

《虎年春晚很“阿凡达”》,这里则表示晚会很成功。

……

霎时间,一切事情皆可“阿凡达”。

如何“阿凡达”,张三李四。

真正被《阿凡达》旋风席卷的其实是国内的电影业,2009年底到2010年春节档,《阿凡达》杀疯了。

因为《阿凡达》的存在,使同时期的数十部大片黯然失色。

一部《阿凡达》,终结《苏乞儿》,决战《拆弹部队》,戏耍《福尔摩斯》。

对于台湾省片《赛德克·巴莱》,评价只是

“感动,快赶上《阿凡达》了”。

当史诗巨制《孔子》遇到《阿凡达》,《孔子》曰:“不惧‘阿凡达’。”

一时间,《阿凡达》也成为接下来一到两年内电影界的标杆,《生化危机》媲美《阿凡达》,“邻家特工”成龙阻击《阿凡达》。

基本上每逢大片上映都要来蹭《阿凡达》的热点。

桃在梳理当年的报道时,在报纸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则有趣的新闻,导演姜文《让子弹飞》开拍前,表示票房要超过《阿凡达》。

《阿凡达》犹如《天龙八部》里杀入聚贤庄的乔峰,无论国内外多么精良的制作,只要遇到《阿凡达》立刻就被打爆。

而当年在寒风中排队购票的人们,印证了开头那位看完《阿凡达2》预告后的老哥所说——“万人空巷”。

因此,在2010年,《阿凡达》上映两年后,有人专门写了篇文章提醒中国电影人们:“狼真的来了。”

当然,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乐观地表示,中国电影不必妄自菲薄,中国电影人应该增强自信。

在如今的影视寒冬下,《阿凡达2》的预告把我们拉回12年前的冬天。

我们怀念那个人潮汹涌挤进电影院里戴着硬纸板做的红蓝3D眼镜的冬天。

我们也怀念当时的电影院里的各种类型的大片电影。

10多年前,正在上学的我们会在看完《阿凡达》后,兴冲冲地回到学校和朋友们在班级的角落里讨论如何寻找“阿凡达”。

“哎,你看《阿凡达》没?”

“看了,我可是看的IMAX版!”

“怎么样?牛逼不?”

“你们听说没,《阿凡达》导演卡梅隆为了《阿凡达2》取材下海了?”